基于低碳交通体系建设下的城市低碳化研究


  [摘要]我国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比较低,低碳城市的建设还处在刚起步状态,作为低碳城市建设重要支撑体系的交通体系,与国外比较成熟的低碳交通建设相比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在城市低碳化进程中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从城市交通的布局、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轨道交通系统的建设和私家车辆的控制四方面建设低碳交通体系,促进城市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交通体系;低碳城市;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572.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11—0118—03
  [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山东省低碳城市发展战略研究”(批准号:10BJGJ11)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中文,山东女子学院科研处处长、学报编辑部主任,教授、博士,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金融理论与实务;(山东济南250300)
  高朋钊,山东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与管理。(山东青岛266510)
  一、引言
  所谓低碳城市,即坚持以人为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理念,以低碳经济为依托,在保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交通出行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城市交通体系的建设能够从本质上改善人居环境质量,进一步协调经济、社会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城市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因此,如何优化城市交通系统结构,降低机动车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是建设低碳城市的紧要问题。
  对于城市化所带来的难题,如城建持续扩大、交通需求不断增大、私家车快速增长、交通活动导致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等,需要建立合理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引导人们的绿色交通消费理念,从而根治交通拥堵和交通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陈洁行等(2009)认为“低碳城市交通”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以低碳生活为市民行为特征、以低碳社会为政府建设标准的城市交通,并从城市规划、科技研发、低碳政策、公交出行等方面提出了实施低碳城市交通的建议。崔耀杰(2009)认为中国的城市化还没有发展成熟,城市正在大量建设时期,从本质上建设低碳城市很有意义。因此,应从城市交通出发,从交通模式上彻底改变以小汽车为主的交通模式,提倡快速公共交通,使城市在低排放的快速公共交通模式下发展,形成新的低碳城市发展模式。
  二、国内外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比较研究
  目前,许多国家的城市为了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成功地构造、设计和建设了绿色、节能、环保和高效率的可持续绿色交通体系。
  1.国外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当前,许多国家大都市的低碳城市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交通体系的构造设计上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由表1可看出,国外许多大城市进行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主要思路为:坚持以公交系统率先发展为战略导向,以经济调节和政策支持为手段,以减少私家车量、推动节能减排为目标,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系统,加强私家车的使用管理,鼓励并支持以其他出行方式替代机动车出行,从而改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降低能耗强度和碳排放强度,完成城市的低碳化转型。
  2.中国主要城市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探索。在发达国家和国际大都市积极采取行动进行城市低碳化转型和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同时,我国一些城市也率先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并根据自身情况因地制宜,逐步探索了定位明确、特色鲜明的低碳交通体系建设的步伐。
  (1)杭州市:正在构筑“五位一体”的大公交体系,即地铁、公交车、出租车、水上巴士、免费单车一体化,实现公交的“零乘换”,从而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免费单车”服务系统和自行车专用道,成为杭州建设“低碳城市”的最大亮点和特色。以此为突破口,通过设计各种行之有效的载体,使步行和利用自行车出行成为一种新风尚。机动车严格执行国Ⅲ标准,新购或外地转入的机动车辆必须达到国Ⅲ及以上排放标准,方可办理车辆注册登记手续,新增公交车辆执行欧Ⅳ排放标准,并扩大市区高污染机动车辆限行范围,鼓励提前淘汰主城区高污染机动车辆。
  (2)青岛市:青岛市地铁建设进入快车道,全长519.4公里,由8条线路组成。不断完善重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道路生产运力结构和组织结构,如青岛跨海大桥和胶州湾海底隧道的通车,缩短了“青”“黄”之间的距离,对发展蓝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市大力发展城市公交,重视城市公交的规划发展,开辟新公交线路,提高客运车辆准入门槛,新增公交车必须达到节能、环保要求,推行公交IC卡,提出“镇级市”建设模式,分散市中心的“高集聚”压力,提供广阔的空间布局结构。
  (3)上海市:实施公共汽电车优惠措施,推进出租汽车行业智能调度系统建设,加快制定公共停车场建设规划。严格执行《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制》强制性国家标准,加速淘汰能耗高、排放超标的老旧车型。上海以世博会为契机,抓紧P+R规划布点,减少私家车进入中心城区频率。加快新能源在公交领域的应用步伐,预计2012年上海将形成1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能,地铁乘换实行一卡制。
  (4)北京市:城市土地与交通协调发展,统一规划,统一开发。以人为本,调整出行结构,保证人与自行车的优先权,提出“公交主导、线路调整、体系改革、管理加强”的十六字方针。集中力量优先发展轨道交通,地铁快捷高效,合理制约私家车的保有量。
  三、我国建设低碳交通体系的途径
  城市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要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就必须从多个层面同时着手。
  1.优化城市交通布局。构建合理的交通结构,加大公交系统的投入,坚持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在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中预先设计交通需求的分流方式,在城市交通布局方面鼓励自行车道和步行车道的建设,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大力发展以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等为主的城市交通方式,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城市交通体系。
  交通设施的新建和扩建要坚持不能对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造成过多负面影响的原则,实施紧凑型的城市空间规划,从高密度开发和土地空间的综合利用两方面减少交通流量。高密度的城市结构便于控制城市的空间扩张,在城市间建立有效的交通体系,使交通能够从城市外围快速通过,从而缩短交通距离,降低交通能耗。土地空间的综合利用,使城区的各项功能有机结合。而且城市重大项目的建设均需遵循中心市场理论,将城市的发展区域集中于公交车干线附近,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出行里程。实现交通系统的总体协调和优化,将交通频率控制在最低程度上,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2.加大城市交通体系科技含量。提高城市交通的信息化水平,大力发展智能交通。加强在关键技术领域的突破,促进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交通行业的科技含量,为交通系统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