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死亡病因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我院近6年来新生儿死亡病例资料,探讨新生儿死亡可能病因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住院部新生儿科死亡病例,归纳其病因及病种类型。结果 新生儿死亡病因前5位:呼吸衰竭40%(14/35)、呼吸循环衰竭22.85%(8/35)、多器官功能衰竭17.14%(6/35)、肺出血14.28%(5/35)、呼吸心跳骤停5.71%(2/35)。新生儿死亡病种类型前5位:新生儿窒息45.71%(16/35)、新生儿感染性肺炎22.85%(8/35)、新生儿感染8.57%(3/35)、新生儿吸入性肺炎8.5%(3/3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71%(2/35)。结论 呼吸衰竭是新生儿主要死亡病因,窒息仍是近年来夺去新生儿生命的第一杀手,因此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学习,完善重症监护设备,提高抢救技术,加强围生期的保健是新生儿重中之重。

关键词:新生儿;死亡病因;病种类型;合并症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我院住院部新生儿死亡病例35例,男13例,女22例,足月儿23例,早产儿12例,年龄<7 d 28例,占新生儿死亡人数80%,2例来院时已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55 d。

1.2方法

2 结果

2.1新生儿死亡病因前5位 呼吸衰竭、呼吸循环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肺出血、呼吸心跳骤停。

2.2新生兒死亡病种类型前5位 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新生儿感染、新生儿吸入性肺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见表1。

2.3并发症 ①新生儿窒息16例,其中轻度窒息9例,重度窒息7例,并发呼吸衰竭12例,早产儿7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6例,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4例,新生儿吸入性肺炎3例,低钠、低钙3例,心肌损害3例,代谢性酸中毒3例,硬肿症3例,肝损伤3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2例,新生儿感染1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1例。②新生儿感染性肺炎8例,并发呼吸衰竭8例,并发硬肿症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4例,感染性休克4例,代谢性酸中毒4例,低钙、低镁血症4例,早产儿适于胎龄儿3例,低钠、低氯血症3例,心肌损害3例,肺出血2例,先天性心脏病2例,肝损伤2例,低血糖2例,低蛋白血症2例,急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中毒性脑病1例,中毒性肠麻痹1例,巨细胞病毒感染1例,上呼吸道出血1例。③新生儿感染3例,合并呼吸衰竭2例,肺出血2例,硬肿症2例,早产儿适于胎龄儿2例,代谢性酸中毒2例,感染性休克1例,心肌损害1例,低钙血症1例,脑水肿1例。④新生儿吸入性肺炎3例,合并呼吸衰竭2例,肺出血3例,早产儿适于胎龄儿2例,低血糖2例,低钙、低镁、低钠、低氯血症2例,心肌损害1例。⑤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3例,合并早产儿适于胎龄儿3例,呼吸衰竭2例,低钙、低镁血症2例,低钠、低氯血症1例,心肌损害1例,心律失常1例。

3 讨论

3.1本组资料表明,0~7 d死亡28例(80%),提示年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新生儿窒息占第一位,与某研究报道一致[1]。窒息可因孕母因素、胎盘因素、脐带因素、胎儿因素、分娩因素等影响,窒息可导致胎粪吸入、感染、肺炎、早产、呼吸窘迫[2]。本组资料也证实这一点,窒息导致胎粪吸入综合症37.5%,并发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37.5%,新生儿颅内出血25.0%。说明窒息可导致多个脏器的损伤,也是引起儿童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2]。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在新生儿死亡原因中也是不可忽视的,母亲高危因素如胎膜早破、泌尿系感染、肺炎、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等容易造成新生儿窒息、感染、呼吸窘迫综合征、脑损伤[3]。本组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35例均有高危因素。因此加强重视孕妇高危因素,做好高危妊娠的筛查和管理,加强围生期保健,提高分娩技术,密切监护新生儿,及时处理并发症。

3.2大多死亡病例并发电解质紊乱28.57%,酸碱失衡34.28%,均为较严重的并发症,如不能及时纠正,本身即可危及生命,提示我们需重视此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监测新生儿电解质,酸碱度,及时处理,维持新生儿内环境稳定,是抢救新生儿成功的保障[4]。

3.3值得一提的是,有2例来院时已死亡,提示新生儿年龄越小,病情变化越快,临床表现不典型,加上家属、基层医护人员对疾病病情变化、危重程度认识不充分,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以至于在很短时间内死亡。转院时对危重患儿的病情评估不足,转院途中监护和治疗措施不充分,因此落实专家对病情评估、转运设备、转运人员的相应要求显得尤为重要[4]。

3.4本组资料表明,呼吸衰竭是新生儿最主要死亡病因,提示我科抢救呼吸衰竭存在设备、技术上的不足,设立NICU势在必行,加强医护人员进修学习,才能提高抢救呼吸衰竭成功率。

参考文献:

[1]赵淑君.儿科住院死亡113例病例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9:136.

[2]王卫平.儿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03-107.

[3]陈俊龙,张春丽,武书丽,等.高危妊娠与新生儿疾病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2(1):59-60.

[4]任路,朱翠平,吴小惠,等.院际转运危重患儿死亡病例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5,2(3):169-172. 编辑/肖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