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病原菌检验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病原菌种类、特点与分布, 为临床用药提供合理依据。方法 将本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呼吸道样本以孵箱内培养后作真菌鉴定检验。结果 经培养鉴定检验后, 检出5种真菌群, 白假丝酵母菌有52株, 占58.4%;热带念珠菌13株, 占14.6%;光滑念珠菌9株, 占10.1%;克柔念珠菌7株, 占7.9%;曲霉菌8株, 占9.0%。结论 及时将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样本做真菌培养涂片鉴定, 找到菌丝, 可为临床治疗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提供早期预防、诊断依据。

【关键词】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病原菌;检验;预防治疗

肺结核是由结核菌引发的肺部感染性疾病。健康机体在感染肺结核菌后, 不一定会发病, 一般发病是在人体免疫力下降后。而多数患者是以慢性病情呈现, 常伴有盗汗、持续低热、乏力等全身性症状, 也有咯血、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系统症状[1]。肺结核治愈难, 且病程较长, 病情易反复发作。患者在患病后, 身体免疫力急转直下, 易发生二重感染。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比较常见, 导致这一情况的出现, 大多是因广谱抗生素的滥用、糖皮质激素未规范使用、或患有糖尿病、合并艾滋病等所致, 引发二重感染, 对人体细胞造成严重损害。而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早期预防和诊断至关重要, 本次研究对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作病原学检查, 并对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情况、病菌种类等作进一步了解,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50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 收集整理患者下呼吸道样本的病原学检查资料, 并进行分析。其中男28例、女22例, 年龄32~74岁, 平均年龄(51.7±5.4)岁。

1. 2 方法 50例患者在病情稳定、好转后, 再出现持续性发热、胸闷、咳嗽等症状。或病情加重, 经胸部X线检查、胸部影像学检查和CT扫描后, 发现患者肺部原有病灶扩大, 或新增病灶, 无法以病情恶化对此现象作出解释。经下呼吸道样本培养, 3次以上出现同种真菌群, 给予抗真菌药物治疗后, 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经诊断, 确诊50例患者为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

患者晨起刷牙漱口后, 咳深部痰, 将其黏液接种于巧克力、血平板、沙保培养基上, 孵箱保持恒温29~35℃, 经35 h培养后, 挑选其中的可疑菌落涂片, 革兰氏染色阳性, 镜检疑似酵母真菌, 可转种马铃薯葡萄糖琼脂显色培养基,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一步作真菌鉴定检验。

2 结果

50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样本经培养鉴定检验后, 发现5种真菌群, 白假丝酵母菌有52株, 占58.4%;热带念珠菌13株, 占14.6%;光滑念珠菌9株, 占10.1%;克柔念珠菌7株, 占7.9%;曲霉菌8株, 占9.0%。

3 讨论

以真菌为条件所造成的致病, 常发于许多慢性疾病中, 而患者大多为机体免疫力下降, 或长期应用免疫抑制药物、细胞毒性药物、广谱抗生素、激素等, 也可发作于器官衰竭、危重疾病中。肺结核是一种因结核菌感染所致的感染性疾病, 常用糖皮质激素、广谱抗生素、抗痨药物等进行治疗, 若用药不合理, 可增加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几率[2]。有因真菌感染发病率高, 发病较为隐匿, 也对真菌培养、检验鉴定等方面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临床上, 也常常因为医生对真菌感染情况的忽视, 导致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无法得到有效、快捷的治疗[3]。因此, 患者一旦有疑似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 应及时采集患者的下呼吸道样本作涂片检查和真菌培养鉴定,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明确诊断[4]。进行真菌培养鉴定, 能够对真菌类型, 真菌的特点与分布等作出详细了解, 并能清楚获悉患者的感染类型, 使患者及时得到有效的治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50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患者的下呼吸道样本中, 检出白假丝酵母菌有52株, 占58.4%;热带念珠菌13株, 占14.6%;光滑念珠菌9株, 占10.1%;克柔念珠菌7株, 占7.9%;曲霉菌8株, 占9.0%。可见, 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念珠菌和曲霉菌。本次研究中, 大多数为念珠菌, 占总比例的90%以上, 其中以白假丝酵母菌居多, 又称为白色念珠菌, 因自身磷脂分泌, 粘黏于人体靶细胞中, 使淋巴细胞受抑制, 从而导致机能免疫力下降。专家认为[5], 菌丝存在也正是显示体内念珠菌于致病阶段, 念珠菌感染已成为我国近年来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首要病菌。本次研究中, 有5例患者因免疫力下降等易感染因素, 合并慢性肺结核, 导致患者肺部组织完整性不足, 降低了身体的防御机制, 为真菌感染呼吸道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大多肺结核患者肺部有坏死、空洞等病变情况, 也为真菌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空间, 其临床症状为病情反复、持续发热, 且多数患者有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史, 临床诊断易将其误诊, 以为单纯性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而肺部真菌病也与滥用广谱抗生素、不规则使用糖皮质激素等有关, 也常常发作于衰竭、危重患者中。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资料显示, 肺结核病患者全球正在以每年上千万人数数量增长, 其中大约有三百万人因此死亡, 肺结核病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命安全构成威胁的传染性疾病, 引起国际医学界的广泛关注。随着广谱抗生素滥用情况逐渐增加等, 导致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情况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作者认为, 在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早期治疗中, 应对其真菌进行培养鉴定, 了解感染特点与真菌分布情况, 可为临床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文献

[1]陈建飞,钟志宏.肺结核合并下呼吸道真菌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药敏分析.北京医学, 2012,34(9):791,795.

[2]杨丽梅,蔡红,班武娟,等. 148例肺结核合并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耐药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21(15):3301-3303.

[3]白大鹏,张丽霞,刘刚,等.住院肺结核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分析.临床荟萃, 2011,26(13):1138-1141.

[4]喜贺热.脑外科ICU患者下呼吸道感染150株病原菌耐药性分析.全国抗菌药物临床新进展与规范应用(张家界)学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9:46-47.

[收稿日期:2014-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