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脑损伤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细菌耐药监测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摘要】 目的 了解我院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常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对168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株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性进行耐药检测,采用ATB~Expression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并用K~B法进行体外药敏试验。结果 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占首位(28.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0.9%)及铜绿假单胞菌(18.2%);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34.8%、31.8%。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耐药性严重,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及头孢他啶的耐率相对较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除外)。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肺部感染革兰阴性杆菌具有多重耐药性,加强细菌的耐药监测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缓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控制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下呼吸道感染;抗生素;耐药性

作者单位:138001松原市中心医院

下呼吸道感染是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肺部感染病原体较为复杂,但以细菌感染较为多见,其中革兰阴性杆菌是主要的病原菌[1]。为了解我院颅脑损伤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耐药情况,我们对我院颅脑损伤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168株菌进行了革兰阴性杆菌监测。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细菌菌株来源 住院患者痰标本中分离所得168株革兰阴性杆菌。

1.2 细菌分离方法及鉴定 细菌分离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采用法国产ATBExpression分析仪及配套鉴定卡进行鉴定。

1.3 药物敏感试验 采用KB法,所用MH琼脂为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产品,药敏试验所用纸片购自Oxoid公司。以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及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作为对照。

1.4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确证试验 按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规定,将头孢他啶(30ug)、头孢他啶/克拉维酸(30 μg/10 μg)、头孢噻肟(30 μg)、头孢噻肟/克拉维酸(30 μg/10 μg)贴于均匀涂抹好菌液的MH琼脂平板上,经35℃孵育16~18 h后测量抑菌圈直径,当两种药物中任意一种加克拉维酸与不加克拉维酸的抑菌圈直径≥5 mm时,可确认产ESBLs菌株。

2 结果

2.1 病原菌的分布 以大肠埃希菌检出率占首位(28.5%),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0.9%)及铜绿假单胞菌(18.2%)。

2.2 产ESBLs菌株检出率 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检出率分别为34.8%(19/53)、31.8%(12/39)。

2.3 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耐药率 除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对亚胺培南100%耐药性外,其余病原菌对其耐药率最低(<6%),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的耐药率相对较低。

3 讨论

抗菌药物的应用涉及临床各科,正确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的关键[2]。诊断为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亦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缺乏细菌及上述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证据,诊断不能成立者,以及病毒性感染者,均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应该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品种的选用原则上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菌药物敏感试验 (以下简称药敏)的结果而定。因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必须在开始抗菌治疗前,先留取相应标本,立即送细菌培养,以尽早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危重患者在未获知病原菌及药敏结果前,可根据患者的发病情况、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并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后,对疗效不佳的患者调整给药方案[3]。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点选择用药各种抗菌药物的药效学(抗菌谱和抗菌活性)和人体药代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和排出过程)特点不同,因此各有不同的临床适应证。临床医师应根据各种抗菌药物的上述特点,按临床适应证正确选用抗菌药物[4]。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根据病原菌、感染部位、感染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生理、病理情况制订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包括抗菌药物的选用品种、剂量、给药次数、给药途径、疗程及联合用药等。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一)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结果选用抗菌药物。(二)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治疗重症感染,抗菌药物剂量宜较大(治疗剂量范围高限);(三)给药途径:轻症感染可接受口服给药者,应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的抗菌药物,不必采用静脉或肌内注射给药。重症感染患者初始治疗应予静脉给药,以确保药效;病情好转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治疗全身性感染或脏器感染时应避免局部应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只限于少数情况,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性和不易致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四)给药次数:为保证药物在体内能最大地发挥药效,杀灭感染灶病原菌,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其他β内酰胺类、红霉素、克林霉素等消除半衰期短者,应一日多次给药。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可一日给药一次(重症感染者例外)。(五)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 h,特殊情况,妥善处理。(六)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病原菌的多重耐药性及耐药性的逐步增加已经成为抗感染治疗困难的主要原因,不同地区由于抗菌素应用的频率及种类差异,导致病原菌的耐药率及分布存在不同。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一定要重视病原学检查,而且要依据药敏结果给予用药的原则,进而可以控制耐药菌株的出现及耐药菌株在院内的交叉感染[5]。

参 考 文 献

[1] 王伟华,郑逸华.危重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2):227229.

[2] 刘鲁沂,朱永健,于守丽,等.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5):388390.

[3] 张亚莉,史占军,李中齐,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耐药性监测.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14(3):331333.

[4] 腾琳,苏芬,甄友强,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肺部感染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948949.

[5] 王萍,王启哲,周丽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与药敏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志,2006,16(12):14191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