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的调查与对策

摘要目的:对产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产科1248例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2年中,发生手术感染32例,感染率2.56%,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率3.57%,2010年11月~2011年1月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率1.71%,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手术时间、是否急诊手术、及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有13株(81.2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第2位,有2株(12.5%)。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减少手术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产科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手术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93

近年来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医源性感染问题也日益被患者所重视,尤其是在产科,属高危人群,如感染控制不力将直接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危,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和矛盾,因此,对工作中针对引起感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改进,有利于降低产科感染的发生率。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手术产妇1248例,对产科手术患者的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手术产妇1248例,均为剖宫产患者,剔出了入院前已有感染的孕妇。

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方法:对1248例剖宫产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族别、孕周、住院天数、医院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是否急诊手术、病原菌类型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切口感染率:1248例患者有32例发生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率256%。2009~2011年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率,见表1。

2009年~2011年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率,见表2。

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送检切口分泌物32份,检出病原菌16株;切口病原菌分布及构成,见表3。

摘要目的:对产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产科1248例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2年中,发生手术感染32例,感染率2.56%,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率3.57%,2010年11月~2011年1月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率1.71%,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手术时间、是否急诊手术、及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有13株(81.2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第2位,有2株(12.5%)。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减少手术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产科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手术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93

近年来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医源性感染问题也日益被患者所重视,尤其是在产科,属高危人群,如感染控制不力将直接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危,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和矛盾,因此,对工作中针对引起感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改进,有利于降低产科感染的发生率。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手术产妇1248例,对产科手术患者的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手术产妇1248例,均为剖宫产患者,剔出了入院前已有感染的孕妇。

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方法:对1248例剖宫产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族别、孕周、住院天数、医院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是否急诊手术、病原菌类型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切口感染率:1248例患者有32例发生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率256%。2009~2011年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率,见表1。

2009年~2011年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率,见表2。

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送检切口分泌物32份,检出病原菌16株;切口病原菌分布及构成,见表3。

摘要目的:对产科手术切口感染进行调查分析,为临床治疗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产科1248例患者的手术切口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诊断依据参照卫生部201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结果:2年中,发生手术感染32例,感染率2.56%,2009年11月~2010年11月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率3.57%,2010年11月~2011年1月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率1.71%,感染相关因素主要是年龄、手术时间、是否急诊手术、及围手术期是否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为主,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有13株(81.25%),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第2位,有2株(12.5%)。结论: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加强医务人员的感染防范意识。减少手术时间、严格无菌操作。合理在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产科切口感染发生率。

关键词产科手术切口感染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93

近年来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越来越强,医源性感染问题也日益被患者所重视,尤其是在产科,属高危人群,如感染控制不力将直接威胁孕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危,极易引发医患纠纷和矛盾,因此,对工作中针对引起感染的原因进行针对性预防和改进,有利于降低产科感染的发生率。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手术产妇1248例,对产科手术患者的切口医院感染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探讨合理的预防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1月~2011年11月收治手术产妇1248例,均为剖宫产患者,剔出了入院前已有感染的孕妇。

感染诊断标准:医院感染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1年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方法:对1248例剖宫产患者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年龄、族别、孕周、住院天数、医院感染发生时间、感染部位、是否急诊手术、病原菌类型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等。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相关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手术切口感染率:1248例患者有32例发生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率256%。2009~2011年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率,见表1。

2009年~2011年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及感染率,见表2。

产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构成比,送检切口分泌物32份,检出病原菌16株;切口病原菌分布及构成,见表3。

讨论

加强手术室的管理及监测:我院为层流手术室,保证术中环境的洁净在感染环节中至关重要,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原因及时整改,并在手术室建立灭菌物品质量追踪登记,将灭菌包消毒指示卡贴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及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防范意识:在工作各环节中,认真落实认清隔离制度及管理措施,落实手卫生规范,手术前严格按要求刷手,并不定期对刷手者进行局部采样做细菌培养,检查刷手效果并与个人工作质量挂钩。在接触患者前后,操作及换药前后均应洗手,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戴口罩,戴帽子,严格在病房换药,科内有专用换药室,产妇在换药时注意保暖,切忌受凉,及时换敷料,保持干燥,手术前备皮一定要轻柔,避免损伤皮肤,并做好病区卫生保洁工作,保持空气流通减少探视人员,定期做好消毒工作,对感染切口及时采样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合理使用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以减少感染率:术前0.5分钟~2小时或麻醉开始前给药,手术时间>2小时,失血量>15000ml,术中可给予2次抗菌药物输入,所用抗菌药物,术前由手术医师开好医嘱,病区护士与手术护士做好交接,将药物带入手术室,遵医嘱执行。

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及人员协调工作,尽可能缩短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切口较长事件暴露,空气及医疗器械中的病原菌就极易引起切口感染,切手术暴露时间越长,感染机率就越高,因此手术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尽量缩短手术时间。

[HT][FL)][H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