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未来生技产业推动重点与展望


打开文本图片集

台当局从研发、商业化、人才、资金、法规、育成、园区等产业发展方面积极推动下,已为生技产业营造出优良的发展环境。学研机构的研发成果可通过专责部门的专业评估,将技术转让或授权企业,业界经由技术承接,累积并逐步建立自主研发能力,更通过与学研机构合作,进行前瞻性技术开发;对于创业者,通过学研机构成立的育成中心,协助技术扶育与企业经营模式规划,促成生技新创公司设立,并运用台当局已建立的研发设施与各项投资奖励措施,进行技术产品商业化,加速产品上市。在台当局各项措施的相互衔接下,台湾生技产业规模逐年增长,更吸引岛内外公司投资生技产业。未来将在既有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运用效能,并规划推动下一波可能成为生技产业的主流品项,让台湾生技产业在不同阶段各有主力产品带领下,加速生技产业发展及跃升。

台湾未来生技产业推动重点

鉴于生技产业为高度法规管制产业,并以全球生技市场为目标,台当局对生技产业的推动,将考虑全球生技产业发展趋势及各国和地区生技政策措施变革,并从台湾生技产业优劣势出发,提出前瞻性的发展蓝图,突破既有瓶颈,引领生技产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根据台当局目前最新发表文件和报告披露,未来台湾生技产业的推动重点规划如下:

针对两岸竞争与合作,以及岛内迈入高龄社会等新形势与趋势,台湾“行政院科技会报办公室”已着手规划2016年起岛内整体生技推动方案,发展台湾生物经济中医疗生技与农业生技的利基。例如针对岛内外健康与照护需求,结合资通讯、机械、材料科技,强化医疗生技中的药品、医材与医管服务;同时加强运用农业生技,因应未来自由贸易环境中台湾粮食安全、食品安全、提升农业附加价值及农民生计等需求。

2014年召开的台湾“行政院生技产业策略咨议委员会议”其所达成的共识与结论,以“整合医管实力,发展健康产业”、“创新智慧医疗器材开发”及“生技新药的利基探讨及策略”为核心议题,从生技人才培训与延揽、建立与国际衔接的法规环境、强化研发成果产业化推动、整合医管实力,发展健康产业、创新智慧医疗器材开发及生技新药的利基探讨及策略等方面,邀集相关“部会”研议实施计划,并列入各“部会”推动项目。

在生技人才培训与延揽方面,从生技产业发展趋势评估所需各专业领域的人才,依需求调查,研议跨领域、创新及创业人才培育规划;推动生技人才培训与就业计划,鼓励跨领域人才投入生技产业,延揽具国际经营管理能力的生技人才协助培育与辅导。

在建立与国际衔接的法规环境方面,将完善相关法规,如干细胞、基因治疗产品的规范,临床试验相关法规的解释与执行更具弹性;针对台湾产新药的人体首次使用、早期临床试验等,“卫生福利部食品药物管理署”药品咨询小组的角色以提供咨询意见为主,积极落实两岸医药卫生合作协议,推动依ICH等公认规范共同审查,必要时可成立跨“部会”咨询委员会协助。

在强化研发成果产业化推动方面,将加强学研单位策略性的选题机制,选择适合台湾发展且具国际竞争力的项目,并强化新药研发专案管理的效能,如提升生技医药研发计划的组合管理能力,加强学研单位承担风险与创新的诱因(除论文发表外)及产学合作,厘清法人研究机构的定位,整合研发能力;加强大学关键技术的智财保护和策略布局;“卫生福利部”及其所属机构应补强提携产业的角色,纳入“部会”职责,以鼓励台湾新药、新医材产业的创新发展;持续强化台当局推动政策、法规及奖励措施,秉持透明、公正、高效率、务实、友善的原则支持产业发展,以提升台湾国际竞争力。

在整合医管实力、发展健康产业方面,将加强对医疗服务输出的管理,不致引起医疗人员的流失;建立目标市场官方高层交流管道或沟通平台,以突破法规障碍,例如借助两岸医药卫生协议,达成法规标准的交流与调和,规范医疗品质的要求,进一步激发目标市场品质管理需求;以试点试办切入,建立适当的营运模式及异业整合的成效;优先考虑带动低度规范的产品,例如医疗管理资讯系统、低阶医疗器材;具有高度法规规范的产品,如药品等,通过已建立的协议平台,建立法规联系,以降低或消除进入目标市场的障碍;研议建立获利厂商的回馈机制,将医疗管理服务的核心技术与制造产业相互结合,例如ICT资讯管理系统等,以产出具体有形的实体产品形成产业;全面盘点岛内优势医疗管理服务的供给量能,如医院管理、医疗资讯系统(电子病历、云端运用、远距医疗照护等)与医疗服务品质与评鉴等,以利市场的需求;在法规面予以协助,提供充足的资金挹注与支持,促进产业长久发展;参考国际市场运用资通讯技术发展健康照护产品的趋势,如移动健康照护等,构建相关产业发展蓝图,与异业结合带动产业发展;由台当局出面整合产官学界,成立“健康医疗服务产业发展联盟”,以项目输出模式完全主导为原则,通过投资、并购或承包医疗照护机构的规划、营运与辅导,建立台湾国际品牌。

在创新智慧医疗器材开发方面,盘点岛内医材产业现况,及评估跨领域技术(如资通讯、精密机械、光学、材料等)合作可行性,进一步规划整体医材产业短、中、长期发展方向与推动策略,内容需包括聚焦品项、产业链后段(如营销、通路及商业模式等),并参考卫生福利部针对医疗、照护给付等需求面的意见;台湾将以资通讯技术优势,因应个人化医疗及长照需求,发展整合型、个人化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以健康照护服务模式,搭配医疗管理,带动利基医材产品的销售;研议经营医材品牌与通路相关措施,利用既有医疗器材品牌优势,鼓励整合岛内研发、制造能力,扩大国际化步伐,鼓励已具健康品牌知名度的厂商,从掌握消费者需求、开发创新营运模式,进而达成推动岛内营运模式复制国际化,协助企业跨境服务合作的目标,鼓励并购国际知名品牌,运用优势品牌整合组件与渠道,完善市场布局,可参考韩国保健产业振兴院在海外推动医材产业品牌的做法,例如以类似“台湾精品”的方式推动。

成立专家遴选机制,筛选优良学研医材案源,建立诱因机制(如研究经费)以鼓励学研人员全时进驻生医园区生医研发中心,加速新竹生医园区产业聚落形成;建立生技园区创新、创业育成桥接服务机制、并与商业模式及资金衔接;建立台湾“科技部”研究计划与医疗器材快速试制服务中心连结机制,以专职团队服务上游研发原型品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