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通过深入走访与调查,分析、归纳了当前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和对策,以促进该地区奶牛养殖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奶牛养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5.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1)09-0023-03

畜禽养殖业是徐州市农业的支柱产业,猪、牛、羊、狗、鸭等养殖项目在本地区都有较好的养殖基础。但随着徐州市被江苏省确定的徐连奶业经济带的核心,以及全市农业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市场消费需求的改变,奶牛养殖已成为本地区畜牧业中的一个亮点。迅速发展的奶牛养殖业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大量优质、新鲜的奶制品,更为当地养殖户带来了可观的收入,为促进本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1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的现状

根据徐州市畜牧局最新统计结果(见表1),截止到2010年底,徐州市各县区的奶牛总存栏量约6.92万头,占江苏省奶牛总存栏的1/3,排名全省第一,牛奶产量达26.7万t;维维集团和绿健乳业跃居中国乳业前十强,卫岗、光明等外地龙头企业也纷纷抢滩徐州市场,不仅构建了营销网络,更在部分县(市)建立了大型奶牛养殖基地。在政策扶持和市场引导下,奶牛养殖业已经成为徐州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由江苏省规划的徐连奶业经济带在本地区也已基本形成。

但从总体上看,徐州奶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在奶牛养殖规模与原料奶产量持续发展的同时,本地区的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规模化程度小、养殖管理水平低、疾病防治不力等问题也日益突出,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徐州地区奶牛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并尽快、合理地加以解决。

2徐州市奶牛养殖业中存在的问题

2.1饲养管理亟需加强

徐州地区的奶牛养殖户综合素质总体偏低,虽然很多散养户与当地乳业公司签订了技术服务协议和销售合同,但企业普遍缺乏对散养户的统一管理,更谈不上对他们开展配套技术的培训,奶农只能依靠自身的经验在养殖中摸索前进,这就导致本地区奶牛的饲养管理不规范,奶牛单产水平不高,养殖效益提升受限。

通过笔者的多年观察和持续走访,发现本地区奶牛饲养管理方面存在以下问题:①未经过技术培训或理论学习就上岗,缺乏足够的养殖知识,再加上个人学习主动性不强、信息渠道狭窄等原因,使得许多先进的奶牛养殖技术难以推广与应用;②养殖模式落后,本地区大部分奶牛分散于千家万户,环境条件差,缺少合理的作业制度,随意性大,超70%散养奶牛挤奶方式为手工挤奶(表2),容易造成奶源的细菌超标;③牛场(舍)选址不科学,建筑不合理,与造纸厂、省道国道等距离过近,牛舍间距、高度、面积等不足,缺少运动场等;④奶牛饲料多为玉米秸秆和农副产品,奶牛的营养摄入不均衡。

2.2疫病防治力量薄弱

在本地区,奶农的疫病预防意识不足,由于资金、土地等资源有限,对奶牛养殖的设备投入较低,牛舍及附属设施相对简陋,环境条件差,饲养密度高,运动场面积小。再加上营养供给、管理水平、品种更新等的不足,在徐州市的奶牛养殖业中,奶牛的各种疾病发生呈现多发、高发态势,其已成为制约当地奶业发展的瓶颈。在2010年5~10月,笔者对徐州市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散养户的奶牛开展了为期6个月的常见疾病的走访、调查,结果表明本地区奶牛的乳房炎、子宫炎、腐蹄病这三大疾病的发病率都相对较高,平均感染比例分别达到了52.84%、32.20%、12.19%。规模化养殖场的发病率显著低于散养户,但奶牛养殖小区的建立不仅未能明显提升本地区养殖水平,反而为奶牛传染病的发生与传播创造了条件,加剧了疾病发生的严重性。具体结果见表3。

2.3原奶质量问题凸出

由于上述的养殖模式、管理水平、疾病防治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足,徐州地区原料奶的质量也参差不齐,不仅严重制约了奶牛养殖效益和乳品档次升级,更是影响了本地区居民对奶制品的购买热情和消费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当地居民的健康指数。根据走访调查得知,当前徐州地区原料奶质量的问题主要包括:①手工挤奶而导致的污染;②疾病防治而导致的抗生素残留;③过分追求原奶质量而导致的添加剂不合理使用甚至掺假;④生鲜乳贮存不当而导致的营养水平降低等。

2.4环境污染治理缺失

近几年,徐州地区奶牛养殖规模取得有了迅猛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堆积如山的粪便、污水横流的河流和臭气熏天的环境。许多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在建设规划中就缺少相应的环保设施,高密度、大规模的奶牛饲养导致大量排泄物迅速集中,往往成为本地区的污染源;散养户的牛舍建设则完全根据自家住所或责任田的位置,房前屋后、乡村田头、河边路旁,随处可见大大小小、数量不一、条件简陋的奶牛圈舍,没有任何粪污处理设施,每天奶牛排出的大量粪便和牛场产生的污水污物随意排放、乱抛乱扔,对周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部分奶牛养殖场甚至建在人口较为密集的城镇郊区,放大了环境污染的效应,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受到了当地居民的强烈反对,间接地造成了社会矛盾的多发[1]。

3徐州市奶牛养殖业发展的对策

3.1基础建设项目化

为了促进徐州市奶业的高起点、高标准、高速度、高效益的发展,应努力夯实养殖基础,着力做好基础建设项目化:①高产奶牛的引进、改良和培育项目。严把奶牛质量关,改良现有种群,实施胚胎移植和淘汰劣质牛,逐步提高牛群生产水平。②优质饲草引进和奶牛高标准项目。根据饲养标准,配制适合徐州市奶牛的全价营养饲料,合理使用饲料添加剂和预混料,提高饲料利用率和奶牛的生产能力,并按照每头奶牛配套约1 000m2牧草的比例,在条件较好地区建立稳定、优质的牧草基地。③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基地建设项目。通过政策引导、示范场建设、外地养殖场(户)移植等办法,重点建设一批标准化的奶牛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基地,添置与养殖水平相适应的污染治理和疾病防治的设备设施[2]。

3.2饲养管理标准化

(1)宣传推广标准养殖。地方政府、奶业龙头企业和学术科研单位应结合当地的养殖实际,大力宣传并逐步推广奶牛饲养管理的标准化技术。可率先在奶牛养殖有较好基础的地区如铜山区张集镇、伊庄镇,新沂市北沟镇等建设示范基地,在奶牛饲养管理上实施规范化管理。

(2)优化奶牛养殖模式。优化奶牛养殖模式,从繁殖管理、分群饲喂、疫病防控、资料整理等方面按照标准化要求严格执行、逐一落实,提高奶牛的营养优化和日粮配制技术,运用现代化的疾病监控、检测技术,做好奶牛的档案建立和生产资料统计分析工作;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挤奶、统一售奶、统一管理”的服务方针,总结、参照已建养殖小区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继续推进奶牛养殖小区的建设,促进奶牛养殖规模化发展,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原则,提升管理水平和养殖效益[3];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和有资金实力的养殖户建立高标准的规模化奶牛养殖场、股份合作制奶牛场。

(3)提升饲养管理水平。面对当前徐州地区以散养户养殖为主的奶牛养殖模式,除了逐步实施养殖标准化、规模化之外,更应主动从当前实际出发,多管齐下,狠抓奶牛养殖管理水平。按照奶牛生产周期阶段的不同,给予不同营养需要标准,保证饲料的适口性和饮水的清洁、新鲜,运动场合理布置矿物质和食盐补饲槽;合理安排奶牛的作息与生产,保证奶牛足够的运动时间,坚持牛体刷拭工作;搞好牛舍内外的环境卫生,保持牛舍空间宽敞、阳光充足,牛床清洁、干燥,经常更换垫草,及时清理粪便、运动场褥草、污水等废弃物,严格日常消毒和防疫隔离;大力发展机械挤奶,聘用经资格认证的挤奶人员,规范挤奶操作。

3.3疫病防治综合化

(1)做好环境净化工作。强化疫病的预防意识,增强环境净化观念,设计并实施严密的消毒程序。搞好场区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牛舍、运动场、挤奶设备和牛场其他用具等,有疫病发生时或疾病高发季节应增加消毒次数,严格控制外人或车辆进入场区,减少农村邻居间的串门或兽医、饲料销售等技术人员的进入,对入场人员与车辆须严格、彻底消毒[4]。

(2)做好免疫接种与监测工作。严格按照《国家动物防疫法》和徐州市有关配套法规及各项规定,认真实施春季牛流行热、牛出败、牛炭疽以及秋季口蹄疫疫苗的免疫接种,各奶牛养殖场(户)还应根据自身实际,合理制订并严格执行免疫制度,并配合政府职能部门开展疫病监测。

(3)做好重点疾病防治工作。借助病原鉴定、药敏试验等实验室技术筛选高效防治药物,增强奶牛常见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结合季节特点,坚持搞好奶牛布氏杆菌病、结核病“两病检测”,带病牛应予迅速隔离并作无害化处理。

(4)做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加大财政支持,建章立制,精挑细选,在每个地区都能成立一支数量充足、技术精湛、结构合理的奶牛疫病防治队伍,严格工作考核,注重知识培训,强化技能训练,提高突发性疫病的应急处理能力,为徐州市的奶牛养殖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5]。

3.4污染处理系列化

解决奶牛养殖中产生的污染问题,需要各级地方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卫生、环保、防疫等职能部门通力协作,以及奶业龙头企业和广大养殖户的广泛参与。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和“治本治标,标本兼治”的方针政策,采取系列化的防治措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

(1)引入粪污生物净化新技术。采取高温发酵法处理粪便使之变得松软、无明显臭味、不招蚊蝇,从而制作成有机肥料用于种植业;对奶牛粪污进行厌氧发酵处理,在杀死各类病原微生物的同时利用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照明和燃料的替代品;集约化奶牛养殖场可利用人工湿地这种高效、全方位的生态净化方法处理产生的尿液和污水,以弥补常规污水处理系统的不足。

(2)推广使用奶牛环保新饲料。应用生态营养学原理,减少粪尿排泄以及由其造成的污染。如通过在饲料中添加合成氨基酸来降低粗蛋白水平、提高氮的利用率以减少排泄物中氮的排放,应用植酸酶以减少磷的排出,使用微生态制剂减少随粪尿排出体外的致病菌和有害气体,在饲料或垫料中添加酶制剂、酸化剂、沸石等既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率还达到除臭的作用等。

(3)发展生态型奶牛养殖新模式。通过建立环保、生态的工程模式,既能解决牛场废弃物的污染,还可提高生产效益。如用粪污发酵来制取沼气,发酵粪渣、料液用于种植业中的肥料或者用于培养基生产,用其培养出的大量光合细菌来部分代替日粮中的蛋白质,余下的料液引入无土栽培温室用于蔬菜和其他作物培植。另外,徐州市的丰县、铜山等地正在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业,奶牛产生的粪便可以作为一种种植食用菌的理想原料,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张争劲.睢宁县奶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畜禽业,2007(4):29.

[2]祁健.甘肃奶业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甘肃:兰州大学,2006.

[3]张跃林.东营市奶牛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畜禽业,2007(4):28.

[4]张计朝.奶牛饲养中应重视的三大问题[J].今日畜牧兽医,2010(1):57.

[5]毕宇晓.泰安市泰山区奶业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农业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