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探讨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 为医院感染预防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70例老年血液病患者, 回顾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结果 70例患者中医院感染发病率和例次发病率分别为31.43%和44.29%;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构成比为55.56%;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 构成比为48.39%。结论 老年血液病患者容易发生医院感染, 应根据患者疾病特点, 加强其危险因素的监测, 从而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 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临床特点

老年血液病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往往较差, 且通常合并其他基础性疾病和多器官慢性疾病, 在住院期间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1]。同时, 各种细胞毒药物、激素和广谱高效抗菌药物等抗生素药物广泛应用于血液病治疗中, 提高了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甚至对患者康复造成不良影响, 严重者会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 如何对医院感染进行有效控制, 对于老年血液病患者治疗和预后十分重要。本院对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老年血液病患者进行资料回顾性分析, 探讨其危险因素和临床特点,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3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70例老年血液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 所有患者均通过骨髓活检、组织化学和骨髓细胞形态学确诊为血液病, 且与1997年中华医院感染管理学会所审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相符合。其中男38例, 女32例, 年龄60~82岁, 平均年龄(76.25±6.51)岁;急性髓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44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21例, 其他血液病5例。

1. 2 分析方法 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分析其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危险因素和病原菌。

1. 3 诊断标准 根据国家卫计委(原卫生部)诊断标准, 患者在入院时, 不存在感染且没有处于感染潜伏期, 但48 h后发生感染, 即可被确认为医院感染。

2 结果

2. 1 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和例次发病率 70例老年血液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2例, 31例次, 其医院感染发病率和例次发病率分别为31.43%和44.29%。

2. 2 导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原菌检验情况 在31例次医院感染中, 通过从患者血液、皮肤分泌物、咽拭子和中段尿中采集标本, 培养病原菌, 检查分离出的菌株共117株, 其中革兰阴性菌65株(55.56%), 革兰阳性菌13株(11.11%), 真菌30株(25.64%), 其他病原菌9株(7.69%)。

2. 3 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 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 占48.39%, 其次是口腔和血液等。具体见表1。

3 讨论

老年血液病患者大多数都伴随有系统慢性疾病, 且机体抵抗力因免疫力下降而变差。其中, 住院的老年血液病患者的病情通常更为严重, 这是因为患者需要长期住院, 且需要家属陪护, 因此交叉感染发生率较非住院患者高。同时, 住院患者常需进行放疗和化疗等治疗, 从而对患者机体防御机制和免疫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容易诱发医院感染。此外, 患者长期服用大量抗生素, 会使患者出现菌群失调等症状, 导致患者发生多种感染[3]。

国内有研究报道, 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8.6%~51.1%, 而本院本组临床资料显示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1.43%, 和相关研究一致。这与老年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相关, 也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和多种侵入性操作等损伤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生理屏障, 致使患者菌群失调相关[4]。因此, 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 且主要发生部位是呼吸道。本院研究与上述研究一致, 老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因素有以下几点:①患者服用的化疗药物会损伤其呼吸道黏膜;②免疫抑制剂和化疗药物会破坏患者呼吸道纤毛黏液系统和纤维素等一系列细菌清除系统;④患者的呼吸道直接和外界环境相通, 以此病原体可通过飞沫和空气进行传播。国内研究报道病原感染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 而本院本组资料中显示革兰阴性菌占55.56%, 位居病原菌首位, 和相关研究一致。然而从本院本组资料中可发现真菌感染比例占25.46%, 位居第二。这是由于老年血液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且与频繁更换抗菌药物导致二重感染与菌群失调有关[5]。

综上所述, 本院本次研究显示, 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 医院感染致病率为31.43%, 且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因而本院认为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对老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①加强对易感人群的监控, 如需要反复化疗、长期服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患者, 对其做好个人卫生管理和保护性隔离;②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 增加对血液病患者口腔和呼吸道等护理强度, 降低医院性感染发生率;③给予患者免疫调节剂治疗, 帮助患者合理服用抗菌药物, 提升患者抗感染能力, 减少患者二重感染和菌群失调等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林湘珠, 马劼, 彭志刚, 等.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23):3679.

[2]董虹, 刘天春.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1):4906.

[3]尹秀云, 陈建魁, 于农, 等.恶性肿瘤及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19):4210.

[4]梁波, 聂斌.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的致原菌以及耐药性分析.医药前沿, 2012, 2(14):66.

[5]黄松音, 王庄斐, 钟凤辉, 等.2006至2009年血流感染病原菌的临床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分析.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1, 17(3):207-213.

[收稿日期:2015-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