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的研究进展


  (1.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山东济南250014;2.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山东菏泽274000;
  3.山东大学生命科学院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山东济南250100)
  摘要:黄芩(ScutcllanabaicalensisGeorgi)是我国大宗主特产药材,可以采用显微、薄层、高效液相及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鉴别。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评价方法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脉冲极谱法、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黄芩主要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关键词:黄芩;鉴别;成分;质量评价;药效
  中图分类号:R284;R2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10-0136-03
  
  黄芩(ScutcllanaBaicalensisGeorgi)是我国的传统常用中药,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性寒、味苦,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可用于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黄疸、目赤肿痛、积热吐血、胎动不安、痛肿疮疖等症。黄芩用途很广,其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剧增。目前,对于黄芩的研究也较广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原植物及鉴别研究
  
  黄芩在我国的分布较广,野生黄芩分布于我国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地。黄芩的结构研究近几年有不少报道,杨氏等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1]。都氏等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黄芩进行了黄芩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和定量分析,提出了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准应以木栓层韧皮部与木部面积之比大、无枯心者质量为佳[2]。徐氏等利用红外光谱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栽培、野生黄芩和粘毛黄芩,识别正确率超过了97%[3]。徐氏等借助于红外指纹图谱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区分和鉴别黄芩的产区[4]。苏氏等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的黄芩样品进行了分类,发现甘肃黄芩、粘毛黄芩与正品黄芩差异相对较小,而滇黄芩、丽江黄芩与正品黄芩差异较大[5]。谢氏等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黄芩及其混伪品进行了聚类分析,为中药材的质量鉴定提供了新方法[6]。
  
  2化学成分研究
  
  黄芩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如黄芩苷(Baicalin)、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汉黄芩苷(Wogonoside)、千层纸素-A(Oroxylin-A)。目前已从黄芩中分离出48种黄酮化合物,其中主要有11种二氢黄酮类(Flavonones)、2种查尔酮体类(Chalcones)及一种二氢黄醇酮类(Flavanonols)。胡氏等[7]从滇黄芩中分离出两个新双氢黄酮化合物。刘永隆[8]和刘美兰等[9]先后分离鉴定出两个新化合物,甘黄芩苷元和甘肃黄芩素Ⅰ;张永煜等[10]从我国内蒙古赤峰地区产黄芩中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千层纸-A(Oroxylin-A)、汉黄芩素(Wogonin)、(2S)-5,7,2′,6′一四羟基双氢黄酮(Tetrahydroxyflavanone)、(2R,3R)-3,5,7,2,6′-5羟基双氢黄酮(Pentahydroxyflavanone)。陈氏等[11]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出了黄芩茎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经鉴定为白杨素-7-O-D-葡萄糖醛酸苷。
  黄芩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主要是铁、锰、铜、锌、镍、铬、锶等微量元素,其中含量较多的是前4种。另外,华北和湖南产黄芩分别含有钴和钼[12]。
  
  3质量研究
  
  黄芩的质量评价方法可用薄层层析法[13-14]、紫外分光光度法[15]、系数倍率法、导数光谱法[16]、脉冲极谱法[17]、二阶导数差示脉冲极谱法[18]、薄层层析-分光光度法、薄层扫描法[19-21]和高效液相色谱法[22-26]、红外光谱法[27]等。其中高效液相色谱法最简便、准确。
  不同产地的黄芩,其内在质量有一定的差异。石氏等[28]用蒽醌比色法对山东黄芩药材的糖类成分、浸出物等进行了含量比较。郑氏等[29]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原子吸收光谱分别对10个不同产地正品黄芩中黄芩苷及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分析比较,发现产地对黄芩内化学成分的积累有影响。杨氏等[30]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产地的黄芩中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来评价其道地性。于氏等[31]比较了不同来源的黄芩产量及质量性状,结果表明以山东平邑的质量较好。苏氏等[32]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差异较大。
  生长年限不同,黄芩的内在质量也有差异。唐氏等[33]测定了不同栽培年限黄芩中黄芩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3年生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最高。张氏等[34]也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孟氏等[35]测定了不同生长期黄芩茎叶中总黄酮及野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表明7、8月份含量较高。
  家种黄芩与野生黄芩也存在差异,尤其是性状及理化分析差别较大[36],可能与种植土壤、气候等因素有关,苏氏等[37]对二者主根不同部位的黄芩苷含量进行了研究,发现家种黄芩的黄芩苷含量显著高于野生黄芩。
  乔氏等[38]用X荧光光谱法测定了不同种属黄芩中微量元素的含量。黄芩叶、花、种子中褪黑激素的含量也可以用HPLC法进行测定[39]。
  
  4药理实验研究
  
  4.1抗炎作用
  黄芩抗炎作用显著,能明显抑制醋酸引起的小鼠腹腔渗出物,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其作用机理主要是干扰前列腺素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40]。从黄芩茎叶中提取分离的总黄酮也能明显抑制由TPA、冰醋酸和二甲苯所急性渗出性炎症,对慢性肉组织增生炎症亦有明显的治疗作用[41]。徐光等[42]试验证实黄芩素通过非竞争性抑制而对蛋白激酶C有特异性抑制作用,从而进一步阐明了黄芩抗炎的机制。
  4.2抗菌、抗病毒作用
  黄芩抗菌范围较广,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对尖孢镰刀菌和白色念珠菌也有抑制作用[43]。通过细胞培养发现它可抑制艾滋病病毒(HIV-1),对人免疫缺陷病毒-1逆转录酶(HIV-1RT)的活性有抑制作用,6-羟基为抑制HIV-1RT活性所必需[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