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体会

作者单位:256500 山东省博兴县中医院(杨雪莲);山东省博兴县人民医院(孙虹)

通讯作者:杨雪莲

【摘要】 目的 研究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及预防。方法 选取1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在整体护理中,实施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治疗护理中注意回避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积极应对术后并发症,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加强早期下肢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无一例发生肺栓塞,仅3例经B超证实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本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疗效,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股骨颈骨折; 全髋关节置换术; 老年人

对于老年常见的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成为一种公认的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普遍应用,出现了一些并发症,特别是危及生命的深静脉血栓并继发肺栓塞,应引起了医护人员的警惕。近年来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6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有效降低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8月~2010年6月老年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16例,男10例,女6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71.5岁。其中合并高血压8例,冠心病5例,慢性支气管肺气肿2例。

1.2 治疗及预防措施 在整体护理中积极治疗患者合并症,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手术伤口愈合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在治疗护理中注意回避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积极应对术后并发症,应用抗凝治疗的同时配合加强早期下肢功能锻炼。

2 结果

本组无一例发生肺栓塞,仅3例经B超证实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

3 讨论

3.1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对血栓形成的影响因素

3.1.1 高凝状态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静脉血栓史,均有血液成分改变而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这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

3.1.2 静脉血流状态 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多数为高龄,且合并多脏器生理退变和器质性疾病,这些心肺生理功能退变或器质性改变,使心输出量减少,静脉回流减慢,均使下肢血流处于相对滞缓状态,加上术后患肢制动等,使血流进一步减慢、淤滞,局部组织缺氧和代谢环境改变,而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3.1.3 血管壁的损伤 术中体位过度旋转、屈曲,下肢过度牵拉而间接损伤血管壁,还有术中骨水泥的热损害、术野炎症刺激或高渗糖造影剂直接损害血管壁均会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

3.2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1)任何能够导致静脉血流淤滞、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的因素都可以导致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列为危险因素;(2)既往深静脉血栓史、血栓性静脉炎、高龄、长期卧床、血液异常、骨盆或下肢骨折、静脉曲张是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2,3];(3)性别、口服避孕药、种族差异亦为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4,5]

3.3 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 深静脉血栓表现患肢疼痛、压痛、肿胀、静脉曲张,患肢皮下静脉突出、束状物、轻度发绀及发低热亦为其临床表现[6]

3.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护理

3.4.1 术前预防及护理 (1)术前宣教,术前对本组患者的情况进行综合性评估,重点宣教,提高本组患者对深静脉血栓的认识度和警惕性,了解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病因、预防深静脉血栓发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讲解深静脉血栓常见症状。向本组患者详细讲明术后早期活动对术后预防并发症的作用及其对手术效果的重要性,反复讲解各种功能锻炼的方法、要点及重要性,使其能够理解、掌握、积极配合从而主动锻炼。(2)心理护理,对本组患者耐心疏导和解释,给予诚挚的安慰和鼓励。介绍术式的优点及笔者所在科室开展手术的情况,并安排患者与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的患者见面,以消除期思想顾虑,使其能积极配合手术治疗。(3)肢体护理,围手术期,应避免下肢输液和输注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同一静脉不行多次穿刺,穿刺部位如出现炎症反应,应立即重新建立静脉通道,避免发生静脉炎。

3.4.2 术中护理 手术中对本组患者操作尽量轻柔、精细。规范使用止血带,减少组织损伤对血管的挤压、挫伤,避免静脉内膜损伤。适度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3.4.3 术后护理

3.4.3.1 下肢血液循环观察 膝关节置换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的高危期是术后24 h,肢体肿胀程度、肤色、感觉、浅静脉充盈情况,可反映下肢静脉回流情况。术后伤口周围轻度肿胀是正常现象,如出现肢体远端向近心端发展的凹陷性水肿,并伴有浅静脉充盈,皮肤青紫及潮红等为静脉淤积所致。必要时测量一下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如有异常及时汇报。

3.4.3.2 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返回病房,即在患肢膝下放一软枕,保持膝关节屈曲150~300度,以利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3.4.3.3 饮食护理 指导本组患者注意平衡膳食,多选择清爽低脂食品,多食维生素含量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建议患者改善生活方式,如戒烟、戒酒、控制血糖及血脂。

3.4.3.4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通畅,减少局部压迫。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关节内放置引流,负压引流积血积液,术后应记录引流量、性质,24~48 h予以拔除,如引流不畅易致局部血肿,使周围血管受压,血液缓慢,易形成血栓,而且增加感染机会。因此,必须保持引流通畅。

3.4.3.5 疼痛的护理 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有助于落实护理计划,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针对本组患者采用听音乐、看报、聊天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对所有患者术后均应用镇痛泵,有效缓解了患者的术后疼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4.3.6 预防性抗凝治疗护理 药物预防:术后腹壁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0.6 ml/d,维持5~7 d。机械性预防:下肢功能康复器(CPM)是早期功能锻炼的主要辅助手段,开始时,患肢持续被动运动,起始角度为0度,终止角度为60度后,每天增加10度~90度,每次活动1 h,2次/d,运动速度不宜过快。SCD感应抗血栓泵的应用:把下肢袖带取出,包裹小腿和大腿,袖带必须牢固,但不能太紧,以两个手指能伸进袖带为宜,术后即开始应用,持续24 h,连续7 d。

3.4.3.7 功能锻炼 在医师指导分别做足踝部被动、主动运动;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锻炼;膝关节的屈伸运动及直腿抬高练习;持续被动运动(CPM)锻炼。循序渐进,角度由小到大进行锻炼,通过足踝和膝关节的主动和被动运动,增加股静脉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淤滞状态,减少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除此之外,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鼓励患者术后尽早下床活动。

4 结论

通过对16例患者的护理,笔者认为,本护理方法能有效地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手术疗效,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的总体生存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江华,王静,张彦虎.髋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测指标的探讨.护士进修杂志,2007,17(22):1542-1544.

[2]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血栓栓塞症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1,24(5):259-264.

[3] 孙葵葵,王辰,古力夏提,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及临床分析.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4,27(11):727-730.

[4] 黄静,林婉娜,罗玉珍.ICU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中国医疗前沿,2008,3(2):125-126.

[5] 邱贵兴,戴魁戎,杨庆铭,等.中国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预防专家建议.中国医刊,2006,41(1):31-35.

[6] 王辰.肺栓塞.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5-66.

(收稿日期:2011-01-25)

(本文编辑:王春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