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呼吸医师奖颁奖大会纪实

2010年11月11~14日,在风景如画的桂林,“第九届中国呼吸医师论坛暨第五届中国呼吸医师奖颁奖大会”如期召开。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全国800余位呼吸专科医生、40多位呼吸专家做专题报告。大会内容丰富,极具特色,不仅涵盖呼吸病学领域最新的学术进展和临床操作技能培训,还包括医学与人文、法律与维权等方面,让与会代表畅叙友情的同时,收获了新知识和新信息。

表率 王辰、黄昭光、蔡柏蔷、陈文彬、赵鸣武教授获第五届中国呼吸医师奖

备受瞩目的第五届中国呼吸医师奖评选落下帷幕,我国呼吸学领域的5位专家获得这一殊荣,他们是卫生部北京医院副院长王辰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陈文彬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鸣武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黄昭光教授、北京协和医院蔡柏蔷教授。

中国呼吸医师奖是中国呼吸医师行业的最高奖励,2006年在首任会长王辰教授的提议下,在中国医师协会特别是殷大奎会长的亲自关怀指导下正式开展。第五届中国呼吸医师奖的评奖工作于今年5月在北京启动,最终评选出5位“中国呼吸医师奖”获奖医师和5位“中国呼吸医师奖提名奖”。

5位获奖医师都是我国呼吸学界卓越的医务工作者。王辰教授在肺栓塞领域做出开拓性工作,创新了呼吸支持技术,3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推动我国临床戒烟体系与学科建设,获WHO控烟杰出贡献奖。陈文彬教授从医执教近50年,为我国的COPD和肺心病防治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完成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8项。他们在各自的领域内作出了突出贡献,为中国呼吸医学与国际接轨发挥了重要作用。赵鸣武教授建立了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病房,作为卫生部专家在SARS和甲型H1N1流感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黄昭光教授在国内较早开展睡眠呼吸障碍研究,主持多项国际药物临床试验,2009年获上海市医学会肺科学会突出贡献奖。蔡柏蔷教授善于处理呼吸内科各种疑难病症,对呼吸系统的疾病有较深造旨,主持多项国家基金项目。

科研开展临床研究之路就在脚下

对临床医生而言,科研与临床工作可否并进?能否开展符合国际标准的循证医学研究?科研的思路从哪里来?这些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许多青年医生。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卫生部北京医院王辰教授以“进行临床研究的一些体会”为题作了精彩报告。

王辰教授首先指出,临床实践中存在的疑点就是科研选题的起点。他以大面积肺栓塞为例,介绍了其所领导的团队开展的优化肺栓塞临床治疗实践之路。一直以来,由于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我国许多指南都采用欧美指南中的用药推荐,但是亚洲人群的种族特殊性,使其在诊疗的很多方面都有别于欧美。无论ACCP还是ESC指南,都推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100 mg静滴2小时。王教授等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使用50 mg rt-PA也可得到较好的溶栓治疗效果。“什么是最佳的溶栓剂量呢?”这一问题引起了他们的关注与思考。文献显示,既往从未在rt-PA溶栓剂量的选择方面进行充分地对比研究。在rt-PA溶栓剂量的确定上,仅是借助治疗心肌梗死的溶栓剂量以及rt-PA 100 mg与其他溶栓药物的对照研究结果而定。王教授等发现,在心肌梗死的溶栓治疗方面,已经趋向于将rt-PA的剂量减少。我国高润霖教授牵头进行的多中心研究认为,中国人群使用rt-PA溶栓治疗时剂量可减少。为此,王教授的团队设计了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纳入了全国31家大型医院的急性肺栓塞患者,对比rt-PA 50 mg与100 mg疗效与安全性。结果显示,溶栓治疗后50 mg组患者的影像学改善率(89.1%)与100 mg组(89.6%)患者无明显差别,但50 mg组患者出血发生率为17%,大出血发生率为3%,低于100 mg组的32%和10%。亚组分析发现,高体重组患者使用50 mg治疗方案,其有效性并不低于100 mg治疗方案,但在中高体重组中100 mg治疗方案有增加出血发生率的趋势;而在低体重组中, 50 mg组患者的出血发生率(14.8%)远低于100 mg组(41.2%),已经构成了显著差异。据此得出使用rt-PA 50 mg溶栓治疗与100 mg的有效性相同但安全性好的结论。

2010年呼吸病学领域著名期刊《Chest》在第2期首篇发表该文。论文评审专家认为“这项研究出色地报道与验证了临床上一个实用且重要的假说”,国际肺栓塞领域著名专家Davidson教授为该论文配发了题为《剂量减半,效果相同,出血减少——rt-PA肺栓塞溶栓新方案诞生》的述评,称该项研究结论不仅对亚洲,而且对世界具有普遍适用性,并将引导肺栓塞的临床治疗实践。

这项研究是一个典型的在临床上善于精细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例,对传统的肺栓塞溶栓治疗方案提出了修正意见。以相似的思路,王辰教授等还在尿激酶溶栓治疗方面组织实施了国内多中心研究,并于2010年发表在《Respiratory Research》上。

王辰教授总结指出,临床研究并非高不可攀的险峰,但前提是临床医生必须扎根于临床、踏踏实实地做工作,从临床实践中敏锐地提出科学问题,精妙地进行研究设计,善于利用各种资源积极地推动研究的实施,将研究成果切实应用于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才会有所裨益。

“新秀出彩,康定九州”2010全国感冒诊治竞技擂台赛总决赛决出胜负

感冒诊治知识竞赛引人入胜

由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主办、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学术支持、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承办的“新秀出彩,康定九州”2010全国感冒诊治竞技擂台赛总决赛在桂林落下帷幕。来自武汉、天津、沈阳、广州、北京、上海、南京、深圳和杭州的九支参赛队伍经过激烈竞争,北京代表队夺得冠军,深圳和天津代表队摘得榜眼、探花。

本次比赛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林江涛会长在致辞中指出,今年由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中国哮喘联盟组织的一项全国性调查显示,无论患者对感冒的认知水平,还是临床医生对感冒诊治观念,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和误区,“我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传播正确的感冒知识,规范感冒诊治理念。” 因此,本次决赛围绕着感冒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常见误区、生理解剖学、常用感冒药物药理学等内容展开。本次决赛前,九支代表队先后经历了9个地区的城市赛的角逐而进入决赛。在决赛中仍然当仁不让、表现优秀,专家评委们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各个团队进行打分,并针对常见的、易于混淆的概念和认识误区,为选手们和现场来宾进行了详细解答。

中国医师协会殷大奎会长高度评价了本次知识竞赛,他指出:这次活动吸引了众多医生参加,不仅说明学科后继有人,而且比赛内容既有临床实践,又有理论基础知识。这是一种非常生动、活泼的学术活动,寓教于乐,非常有效地传播了感冒相关的知识。

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医学市场副总监邰从越表示,新康泰克一直是感冒市场的领军品牌,“我们希望这次活动有助于推动中国感冒诊治的规范化。”

新进展 横断面调查显示

六成医生治感冒推荐复方制剂

小感冒有大学问。你知道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的区别在哪里?感冒的首选治疗方案是什么?感冒时是否需要选择抗病毒药物?面对这些问题,你能给出准确的答案吗?

卫生部中国循证医学中心李幼平主任报告了一项关于感冒认识及治疗现状调查的结果。这项研究是由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和中国哮喘联盟共同发起和组织的,共调查了全国7个地区、10个城市的一级、二级和三级医院的1 001名医生,包括全科医生、急诊内科和呼吸专科医生,采用问卷形式,调查其过去3个月内处置就诊感冒患者的情况,了解他们对感冒的认知程度及感冒药物的处方习惯和差别。

结果显示,我国临床医生对感冒的认识和治疗水平尚存在误区和不足。首先不同职称医生对感冒的认知水平存在差异(P=0.001),主任医生对感冒的概念、一般病程、并发症高危人群等有较准确的认识,能够准确掌握感冒的诊治方法。其次,多数医生(74.40%)都会首选对症治疗作为感冒治疗方案(P=0.035)。近六成医生推荐复方制剂的感冒药物(54.44%),但仍有两成医生会选择中成药(17.38%),其中新康泰克是主任医生最常推荐的复方感冒药物(22.48%)。但在感冒流行时,无论何种职称的医生更常选择中成药(28.82%)。再次,不同职称医生的处方依据差异存在显著性(P=0.002)。多数医生(61.70%)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处方,更多的患者在症状加重时会到医院就诊(29.48%),约74%的医生都认识到感冒虽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但充分对症治疗有利于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