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解剖学实验课教学体会王

摘要: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在病理学的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目前的实验教学在方法较为滞后,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严重影响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积极探讨可行的改革措施,优化病理实验教学方法,从而不断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病理实验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关键字:病理解剖学实验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36-4

病理解剖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形态学科,是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课程,病理解剖课教学由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组成,本科教学两者课时比例约1:1,因此,如何上好病理实验课,对于验证、巩固、提高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笔者通过近年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些探索,总结,体会如下: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不是与生就有的,而是在后天的各种实践活动中逐渐发展和形成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在一定客观条件下发展变化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倾向,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因此要想提高病理教学质量,不仅要有较高水准的师资团队,也与学生的学习兴趣密切相关,因此,在病理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1.1理论联系实际,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属于非智力因素范畴,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五种心理因素,我们要想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的,就得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进入高等医学院校的学生,一部分心理状态是缺乏内在的学习兴趣,另一部分是对所学专业缺乏了解,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这门学科在医学中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比如同样是心衰死亡的病人,一个是因为慢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心衰,一个是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心衰,给学生讲明其原因,机理,经过及转归,使学生明确病理解剖学是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是学习临床其他学科的基础,即使学生以后做临床医生,也要做一个“明白”的临床医生。对于那些热爱病理学的学生来讲,给他们讲当你面对一个患者时,这些症状是如何如产生的?病变组织发生了哪些变化?是肿瘤性病变还是非肿瘤性病变?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这一切都得依靠病理医生来诊断,从而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了依据,因此临床病理医生是医生的医生,给学生灌输这个学科的重要性和高尚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实验课是病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动眼、动手、动脑(观察人体标本,切片和解剖实验录像)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加深并巩固对理论的认识,培养和提高科学的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打下基础。从而唤起学习兴趣。

1.2引發启迪,激发兴趣

扣住学生的心弦,使学生带着好奇,探索的欲望全心投入学习。一个孕妇再生产的过程中突然呼吸衰竭死亡,学生会带着震惊,疑惑的心理看完解剖录像,原来在患者的肺里面发现大量毛发、油脂,这就是我们在理论课上学到的羊水栓塞,鲜活的案例,学生记忆深刻,使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感受,激发学习兴趣。

1.3带着问题去思考,培养兴趣

苏霍姆林基说:“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2]”教师的提问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组织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思考,从不同角度设疑、质疑而起导向作用,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观察肺炎切片时,让学生自己观察,判断属于那种类型,哪期病变,联系临床病例,给学生阐明该病的机理,转归,提出疑问和假设,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1.4积极鼓励,提高兴趣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要给与充分的肯定,在观察大体标本中让学生自己认识器官,病变部位,有什么特点,对于积极回答的学生要给与鼓励,在观察切片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认识器官,以及该器官的的特点,比如看到了肾小球,看到了肺泡,看到了肝小叶等等,再去观察该脏器中哪些区域有异常,教师给予引导和鼓励,这样学生自己探索发现,记忆深刻,兴趣浓厚。

2.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半功倍

2.1实验课前要求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实验课前要求学生预习本次实验课相关内容,包括正常的解剖结构,正常组织的镜下特点,这些就需要学生从拾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对组织学的知识掌握的不甚牢固,有的连常见的组织器官都分辨不清,所以复习时很有必要的,在上实验课的时候,教师把正常的组织切片和异常的组织切片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教学,学生反映:通过复习对照加深了印象,病变容易找,病变形态记得牢。比如:在观察肾小球萎缩时,我们先让学生观察正常肾小球的形态,再把显微镜移到萎缩的肾小球处,一目了然,利用这种对照法,学生理解充分,记忆深刻。

2.2实验课先播放系统幻灯片

由于初学者对病变的识别能力较差,加之病变形态的复杂性,往往使学生在镜下寻找病变比较困难,据此,在看标本之前,先组织学生看与本章节有关的幻灯片或录像,在看的过程中,教师就每张幻灯片呈现的病理变化结合理论知识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每种病理变化所导致的临床表现的理解,进一步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此外,幻灯片均展示的是典型病变,同学们先对典型病变有了认识,再去看人体标本和切片时,绝大多数学生能够独立快速的找到病变,进行描述,真正变成学生自己的东西。

2.3紧紧围绕着“看”下功夫

实验课幻灯片播完之后,首先让学生先观察大体标本,然后在观看镜下特点,然后在回过头再看大体标本,这样宏观和微观的反复交替进行,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视力疲劳,而且将肉眼病变和镜下病变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例如:我们在慢性肝淤血的示教中,首先让学生观察下“槟榔片”,然后启发询问学生,两者有什么相似之处,学生对照发现,果然慢性肝淤血很像槟榔片,故此明白了“槟榔肝”的由来,加深印象。然后老师讲述槟榔肝的形成机理:槟榔肝之所以呈红黄相间花纹状外观,是因为肝窦扩张充血所致,黄色是因为干细胞缺氧,脂肪变性所致,最后让学生观察慢性肝淤血的病理切片,果然肝細胞脂肪变性,肝窦内充满红细胞。这样的实习方法,验证的理论所讲内容,使学生感到形象、生动,便于理解记忆。

2.4抓住主要环节,避免学用脱节

因为我们培养的不是专科的病理医师,而是临床医师,而在临床上进行病变检查和诊断时,往往需要用肉眼观察病变的性质和形态特点,这就要应用我们在病理解剖实验课上看到的大体标本观察知识,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要从临床角度出发,每次实验课要求学生重点描述那些临床上或手术中能常见到的病变形态,如大叶性肺炎、溃疡病、肺鳞癌、消化道腺癌等,以利于更好的理解疾病,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对那些对理解疾病所必须的细胞,组织学变化,要求绘出镜下特点,如对结核结节的特点进行描绘。这对临床医师无疑是必要的,而其他病变形态可以酌情删简,突出重点,达到实验目的。

3.教师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工作和学习都是一个“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得过程,不善于总结,就不利于提高。作为教师注意课前的准备、课中的讲述固然重要,但观其教学效果更不可少,因为这是对教学工作的一个检验。

经验总结,一是虚心向教研室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学习,吸取他们好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授课艺术;二是从学生的作业、考试及上课情况中发现问题,如果普遍多错的地方,便是难点和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则需补充和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我体会到,病理实验课是病理解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上好一节实验课,除了制定好完整的教学计划外,对每个环节都要做好细致的准备工作,了解学生对每个专题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另外,为了帮助学生牢固的掌握知识,除了深入钻研教材和改进教学方法外,还要注意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帮助他们克服畏惧情绪,主动积极刻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我要求自己言传身教,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既教书又育人,做一个辛勤劳动的好园丁,是自己所上的每堂病理实验课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起到真正的辅导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建红.病理实验教学的改革及优化探讨[J].当代医学2014,20(10):

162-163.

[2]苏霍姆林斯基.苏霍姆林斯基选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王玻玮(1981-)男,主治医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