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定时输精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肉类产品需求量不断增加,其中猪肉消费需求尤其旺盛。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17 年全年猪肉产量 5340 万吨,占肉类总产量(8431万吨)的63.3%。近年来,我国生猪养殖规模不断增大,企业生产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国内企业仍存在着母猪淘汰率高、利用率低、生产效率低、疫病防控压力大等问题。目前,由中国农业大学参与的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市创新团队正在对母猪定时输精技术进行研发,以期解决目前国内生猪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

一、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的概念与分类

母猪定时输精技术是利用外源生殖激素人为调控群体母猪的发情周期,使之在预定时间内同期发情、同期排卵,并进行同期输精的技术。结合同期分娩技术,可促使猪场实现“全进全出”和批次化生产。

因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生殖内分泌的差异,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定时输精程序存在着差异(见图1、图2),经产母猪一般通过仔猪断奶实现同期发情,而后备母猪则采用饲喂烯丙孕素调控发情。对于后备母猪的处理,又分为简式定时输精与精准定时输精。二者区别在于精准定时输精需要多种生殖激素配合以达到预期时间点进行同期配种,不需要大量繁杂的发情鉴定工作;而简式定时输精技术仅使用烯丙孕素处理,然后进行常规发情鉴定和适时配种。尽管精准定时输精激素处理成本高于简式定时输精,但其避免了因后备母猪隐性发情造成的漏配情况,作为一项管理措施,可优化猪场生产管理方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二、实现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的四个关键环节

1. 性周期同期化

母猪性周期同步化是母猪群进行定时输精的基础。烯丙孕素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口服型孕激素,与天然孕酮的作用模式相似,可抑制促性腺激素的释放,阻止母猪卵泡发育和发情。规模化猪场中,对达到配种要求的健康、适龄后备母猪,连续18天拌料或通过饲喂枪定量饲喂烯丙孕素20千克/天,可有效抑制卵泡的生长发育。当停止饲喂烯丙孕素后,由于同时解除了对后备母猪垂体促性腺激素分泌的抑制作用,母猪卵泡开始在同一水平上进行同步发育。对经产母猪而言,母猪分娩后的仔猪吮乳抑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可抑制卵巢卵泡生长发育。仔猪断奶后解除了吮吸对垂体的抑制作用,使垂体释放促性腺激素FSH、LH,促进卵巢卵泡同步生长发育,从而达到母猪群的性周期同步化。

2. 卵泡发育同期化

卵泡的生长发育受到许多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因素的共同调控。其中垂体前叶分泌的FSH可促进小卵泡发育至中等卵泡。虽然后备母猪通过饲喂烯丙孕素、经产母猪通过断奶可实现性周期同期化,但在实际生产中,母猪个体差异较大,卵泡发育速度不一致,导致母猪发情时间分散,为此,生产上通常采用注射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国内商品名为血促)来促进母猪卵泡发育。PMSG兼有FSH和LH活性,在畜牧生产和兽医临床上被广泛应用。国外在应用定时输精技术过程中,后备母猪肌注PMSG剂量通常为800~1000IU,经产母猪注射剂量为600~1000IU。由于国内同类产品活性或生产标准不同,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目前推荐注射剂量均为1000IU。

3. 排卵同期化

随着卵泡的发育,雌激素分泌水平逐渐提高,抑制垂体FSH的释放,同时促进LH的释放,形成排卵前的LH峰,引起卵泡的成熟和排卵。为了实现母猪定时输精,母猪需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排卵,通过注射戈那瑞林(国内商品名称为生源)可促使母猪在同一时间段内集中进行排卵。戈那瑞林可作用于垂体,引起内源性LH的合成并分泌,使LH的分泌更接近其生理学规律,促使后备母猪在40~42小时内发生排卵。目前,国外已经在开发应用更稳定的戈那瑞林类似物,比如布舍瑞林、戈舍瑞林、曲普瑞林等以取代戈那瑞林,从而获得更好的排卵效果。随着国内生猪养殖企业批次化生产规模的快速推广,相关生物制药企业也在加速开发研制高效戈那瑞林类似物,这将对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应用定时输精技术提供更优质的技术保障。

4. 配种同期化

精子在母猪生殖道内可以存活约48小时,但具有受精能力的时间只有24小时左右,卵子在输卵管中保持受精能力的时间仅有8~12小时,如果在这个阶段精卵不能相遇,那么卵子将不能成功完成受精,因此,定时输精程序应用过程中,输精时间极其重要。当外源性激素处理实现母猪排卵同期化后,通过对母猪群进行适时同步输精,达到配种同期化。国外通过大量研究表明,在注射戈那瑞林后24小时、40小时分别输精一次,可使母猪成功受孕。

三、母猪定时输精技術的四大优势

1. 母猪查情更集中

正常情况下,后备母猪达到适配日龄或母猪断奶后,需要每天2次对母猪进行查情,出现静立的母猪,做好标记,待配。然而,对规模猪场而言,每天查情2次,查情时间将占很大比例,严重影响员工其他工作正常进行。同时配种员的工作时间、任务量由母猪是否发情决定,随机性比较强。利用母猪定时输精技术,实现可控发情,查情时间主要集中在停喂烯丙孕素后的几天时间内,排卵时间也更集中,除由于母猪个体差异提前发情进行配种之外,其余未发情母猪按照预定时间统一配种,不仅省去员工日常繁重的查情工作,降低劳动量,而且可以使管理层对员工的时间安排更加优化合理,提高猪场的生产效率。

2. 提高母猪利用率

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的母猪繁殖生产中大量存在后备母猪不发情或隐性发情,断奶母猪发情率低或断奶到发情间隔时间长,导致母猪配种率降低、淘汰率高、年产胎次下降、非生产天数增加等问题,常规情况下,如果通过对母猪发情鉴定后再进行配种处理,对隐性发情母猪而言,有可能使母猪错过几个情期,此类因素引起非生产天数的增加在国内养殖企业非常普遍,严重影响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但是利用定时输精技术通过采用不同生殖激素配合使用,省去对母猪的查情,可以使后备母猪利用率提高至85%以上,降低企业因后备母猪隐性发情而造成非生产天数增加,减少经济损失。

3. 助推猪场生产批次化

借助定时输精技术,可以使母猪生产实现批次化,确保每一批次中的个体均处于相同繁殖状态、健康状态、免疫状态,在生产过程中达到“全进全出”模式,该模式有利于猪场均衡生产,使工作更具有计划性、精确性。批次化生产模式的建立更便于猪场防疫和消毒工作,净化猪舍环境,有效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避免交叉感染,使母猪机体更健康,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疫苗用量,降低猪场养殖成本。批次化生产还能够提高栏舍配置利用率,提高仔猪、母猪出栏的整齐度等。

4. 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工人福利

与传统的连续生产方式相比,通过定时输精技术实现猪群的“全进全出”批次化生产,在生产周期的特定阶段,可使员工集中力量快速、高效完成同一项工作;由于批次化生产阻止疫病在不同批次猪群之间的交叉感染,有效控制疫病暴发范围,因此,降低了员工对猪只免疫或治疗的工作量;当生产工作更具有计划性和可控性后,员工休息、休假将更规律、更灵活,从业人员8小时工作之外的生活质量与其他行业的差距将迅速缩小,员工对待工作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四、母猪定时输精技术的应用前景

德国诺贝尔舒茨猪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定时输精技术,并在此基础上实施批次化生产管理。通过对母猪在不同发情阶段准确、合理地使用生殖激素,使母猪配种、分娩、断奶等生产工作全部在工作日进行;在保持高繁殖水平的同时,员工的休假福利也得到极大的保护,大幅提高了劳动效率。国外对连续使用定時输精技术的母猪进行多胎次跟踪研究发现,母猪及后代的繁殖性能均未受任何影响。

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在养殖环境、管理水平、饲料营养等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母猪的定时输精技术和批次化管理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母猪繁殖生产中的诸多问题,不仅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减少发情鉴定工作量,而且仔猪批次化生产整齐度高,便于销售,大大提高养殖效益,因此国内生猪养殖企业对定时输精技术的需求更加迫切。

主要作者简介:田见晖,教授,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副院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繁殖学分会理事长,农业部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科群主任,国家“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专家组成员 ,国家863计划“动物分子与细胞工程育种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主要研究方向:动物配子和胚胎发育调控机制,家畜繁殖调控技术等。联系地址:秦玉圣 郭 敏 李俊杰 白佳桦 刘 彦 田见晖 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邮编:10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