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空间结构视角下的产业升级研究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1-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2-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8-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7-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6-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5-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4-l.jpg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jscx/jscx201602/jscx20160218-3-l.jpg
  摘 要:产业升级的路径由其比较优势演化路径所决定,而产品空间结构能够反映并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等经济元素的变化。为了明确产业升级的方向路径,文章基于Hausmann等学者提出的产品空间与比较优势演化理论,结合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构建了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等指标,深入研究了产品空间结构对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产品邻近度、产品空间密度等指标都能够对显示性比较优势产生影响,即产品空间结构的变化会促使比较优势发生改变,这为确定产业升级方向路径提供了新的视角。最后,文章根据江苏省装备制造业的产品空间结构的状况,提出了如何改变产品空间结构以促进比较优势演化进而实现产业升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产业升级;产品空间结构;显示性比较优势;产品邻近度
  中图分类号:F 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12(2016)02-0204-06
  0 引 言
  对于一个经济体而言,选择正确的工业发展模式对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至关重要。以此而论,中国在过去30多年里,凭借劳动力、资源的成本优势,发展相对简单的制造业,促进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无疑是正确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要素成本持续上升,获利空间受到压缩,创新动力不断削弱;劳动力结构逐步恶化,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受阻;环境污染严重,生活成本加剧,人们幸福感下降等问题已不容许这种发展模式的生存,这种简单制造业所生产的低附加值产品也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与此同时,国际上正兴起一股再工业化的浪潮,欧美等发达国家积极致力于高端制造业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传统的发展模式对经济的作用日渐式微以及国际先进技术不断改进的背景下,只有对我国的产业进行相应的升级才能在国际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产业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产业升级为经济增长提供发展机遇,经济增长又可以促进产业升级的实现。在当今国际背景下,经济发展缓慢之际,对相关产业的调整与变动格外受到人们的关注。随着对产业升级的研究逐步深化,现有文献对产业升级的研究开始由宏观层面的产业间结构转换向中观层面的产业内部升级和微观层面的企业升级,形成了一个具有宏观、中观和微观3个层次的分析视角。
  1)基于结构主义的宏观视角。该视角认为产业升级是指伴随生产要素禀赋由初级向高级的转化,是资源在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的重新配置。迈克尔·波特(1990)认为产业升级是当资本相对于劳动力或其他的资源禀赋更加充裕时,国家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发展比较优势。计保平(2014)认为产业升级的坚实基础是产业内部的结构优化升级,产业内部组织结构的不断优化会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2)基于全球价值链的中观视角。基于该视角下的产业升级,强调的是在嵌入全球价值链体系过程中,不断由低价值链的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的攀升过程,以此提高市场的竞争力。休伯特·施米茨(2004)在考察基于全球价值链的升级及其治理模式时,将产业升级的模式归纳为工艺流程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链条升级4种类型。马云俊(2010)认为产业升级是该产业在全球价值链中顺着价值阶梯逐步提升的过程。
  3)基于产品空间结构的微观视角。该视角认为产品质量与功能的改善是产业升级的源泉,由于知识技术具有扩散性,因而需要在产品间互动的基础上来考察产业升级的可能性。豪斯曼和科林格等(2006)构建了一个产品空间演化的模型,将产品升级所蕴含的比较优势演化与一个国家产业升级的路径和经济绩效联系起来,研究了产业升级的可行性路径。万金、祁春节(2012)在此研究的基础上,以多国的多种细分农产品数据为样本,探讨了农产品空间的分布形式,并对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培育目标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得出要依据比较劣势产品密度的大小来依次选择合适目标的结论,以推进更多农产品实现比较优势。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升级的理论与发展路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发现以宏观、中观视角研究产业升级的理论并没有考虑到不同区域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忽视了产业升级的微观基础;而以微观角度研究产业升级的产品空间理论更多是理论分析,缺少与特定区域的结合分析以及量化研究。鉴于此,文中在微观的产品空间结构的基础上,对影响产业升级的相关指标进行量化研究,并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探寻产业升级的可行性路径。
  装备制造业是制造业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国民经济特别是工业的发展,决定着一国或地区的综合实力。近年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发展明显加快,形成产品门类较全、技术含量较高、产业规模较大的发展格局,并且竞争力居于全国首位。但是,装备制造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如:高端产品的技术基本来源国外;劳动密集型、加工型产品占比多,技术密集型的重大成套设备少,成套和总集成能力较弱。由于江苏是中国的经济强省,也是制造大省,其发展模式对其他地区具有引领带动作用。因此,以江苏省装备制造业为例研究产业升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产品空间结构相关指标分析
  一个经济体由低级向高级、简单向复杂的发展过程是由显示性比较优势的变化体现,那么什么因素促使显示性比较优势发生变化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豪斯曼等学者建立了产品空间结构模型,测出了产品空间结构与以产品为基础的显示性比较优势之间的关联。他们认为产品空间具有高度异质性,在产品空间结构中既存在稠密区域也存在稀疏区域,稠密区域意味着一地区产品种类多,产品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相互借鉴进而提升的可能性就比较大;稀疏区域则意味着该地区产品相互借鉴的机会少,产业升级的概率小。因此,产品空间结构理论认为产业升级主要表现为一地区从产品的稀疏区域向稠密区域的不断演进过程。
  产品种类的多少决定着产品复杂度的大小,而这两者又共同决定了地区生产新产品的能力。产品种类越多,产品之间能够相互吸收借鉴,复杂度会不断地提高。产品复杂度提高说明产品的性能在不断地变化,并最终会升级转化为新产品,生产新产品的能力体现了产业的发展潜力。产品距离本质上反映了产品间生产的相似程度,产品总是朝着与自己生产相近的产品发展,每个国家或地区都会选择生产已有的比较优势产品并发展与此邻近的比较优势产品。在产品空间结构中,产品之间的距离越短意味着产品连通性越强,从而已有比较优势产品向邻近比较优势产品演化的路径越多,产品升级机会和可能性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