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四秩芳华,展贸法新篇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前身成立于1978年,与中国改革开放精准同步,为中国改革开放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涉外经贸法律人才。”不久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院长石静霞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如是说。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的前身,为1978年国际商法教研室,在成立之初招收国际贸易法硕士。1984年成立了国际经济法系(时称为“七系”),并招收第一批本科生。1996年成立法学院。石静霞教授表示:“经过40年的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目前已经成为学科体系设置相对完整、国际法专业特色鲜明、学术和教学水平比肩一流的知名法学院。”

学院建设:法学大家护航积淀深厚,后辈才俊成果丰硕

法学院设有完整的本科、硕士、博士人才培养体系。石静霞教授表示,自建系至今四十年筚路蓝缕和披荆斩棘,法学院在风雨兼程中日益发展壮大。这是一个有着优良传统和深厚积淀的法学院。这里曾经有着全国最著名的国际商法大家沈达明先生、冯大同先生。他们开创了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国际商法学科。由于两位先贤的努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1985年即成为全国首批获得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四所院校之一(其他三所为北京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1997年,学院国际法学获选全国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2002年,国际法学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学科”,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仅有的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之一。

2007年,法学院获评教育部“国际化法学人才特色专业建设点”及教育部“全国双语教学示范点”。2009年,法学院获批建设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际商事仲裁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法学院获批法学博士一级学科点。2012年,贸大法学院法学一级学科获批北京市重点学科,同时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被批准为“应用型、复合型法律职业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和“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2012年获批教育部本科教育工程“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国际法学科入选贸大“开放经济学科群”双一流建设专业名单;在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位列全国前十高校法学院。2018年全国首届专业学位评估中贸大法律硕士获评A-,位列全国前十。对此,石静霞教授特别指出:“这一成绩的取得非常不易。全国有600家法学院,竞争非常激烈。在第四轮评估中获评A类的14家法学院校,除了4家政法类院校,10家高校法学院均为法学重镇。贸大法学院能脱颖而出,被誉为一匹黑马,主要得益于立足错位竞争,发挥贸大传统强项和特色优势、师资与人才培养同国际接轨。”

据了解,法学院教师的博士化率达到97%以上,并且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曾在国外名校法学院学习或进修,包括耶鲁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密西根大学法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法学院等。近年来,法学院教师科研成果丰硕,成功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0余项,省部级课题近80项。一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在法学界发挥着重要的学术引领作用。

人才培养:厚法学基础、重经贸特色,突出实务导向和语言能力

对于课程设置上如何更好地发挥学院特色,石静霞教授有自己独到的看法。她表示,贸大不是综合性大学,突出的是经贸类学科,所以法学院应该与贸大特色密切联系。目前,学院以国际法、民商法、经济法为重点,并辅之以诉讼法、宪法、行政法、法理、刑法等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来讲,这些基础小学科有非常重要,在师资配置上要力求少而精。同时,她指出:“贸大法学院非常注重学生培养环节和培养质量。我们重视深厚的法学基础、出色的外语能力以及课程设置方面的理论和实务并重导向。贸大法学院的学生在就业市场有很好的口碑。”

据了解,作为全国卓越法律人才计划中的“涉外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法学院根据“优中择优”理念,大力推进本科实验班建设,曾于2008年至2014年连续开办了7届“国际化人才培养实验班”。自2015年起则继续加大培养力度,面向本科新生开设“法律+英语”卓越人才实验班,定向培养高端涉外经贸法律人才。该实验班强化英文专业能力,强调中西法学知识的融合、跨文化专业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国际化视野和法律职业实践,培养成效非常显著。迄今为止,毕业学员的就业率达100%,其中相当部分学生考入北大等国内名校攻读硕士,或被哈佛、牛津等美欧顶级院校录取后赴外深造。在读学员表现优异,成为学院参与国内外国际模庭竞赛的骨干力量。

法学院重视培养并资助学生参加各类国际性模拟比赛,而且频获国际大奖。例如,2017年3—4月,贸大在第14届“Vis East国际商事模拟仲裁庭辩论赛”中首次进入全球32強;之后在第十届“普莱斯传媒法国际模拟法庭竞赛”中首度挺进全球16强;2017年12月,在第五届“FDI国际投资模拟仲裁庭竞赛”中荣获亚太第三、全球第四,创中国高校参赛史上最佳成绩;2018年3月,在“ELSA-WTO模拟法庭竞赛”中首度位列东亚四强,成功晋级日内瓦全球总决赛。法学院首次组队参加FDI国际投资法大赛,即进入全球四强。与此同时,国内每年一次的贸仲杯比赛,全国有五六十支队伍比赛,法学院从2015年起连续4年成绩突出,获得3次冠军,1次亚军。

对于取得这些好成绩的秘诀,石静霞教授认为:“贸大法学院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到国际舞台上与其他国家的法学院进行同台角逐。除了深厚的法律功底外,由于国际模拟法庭的比赛对学生语言要求很高,因此在选拔考察时,也需要非常看重英语能力。有些赛事并没有配备专门教练,主要是通过学生传帮带的方式进行培养。这是一种可持续性的交流和学习,以往好的经验做法也能得到更好传承。”

此外,法学院始终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敬业精神,不断拓展实习基地。许多单位通过与法学院的课题合作及设立奖学金等方式,给优秀学生提供各种实习机会。与贸大法学院有长期合作的实习单位包括商务部等国家部委、国家开发银行、中航科工集团、华为等大型国企和民企、美迈斯、仲达、普衡、高伟绅、安理、金杜、中伦、海问、汉坤、金城同达等国内外顶尖律师事务所等。

对此,石静霞教授表示:“近年来我们还与国内最好的律所和法律机构合作,打造10多门务实课程,请实务精英与我们一起共同培养学生。在学生实习时进行双向选择,一方面这些机构可以从中筛选顶尖人才,另一方面学生的实习也可以有更多的选择。”她坦言:“我们并不担心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更看中学生的就业质量。”

国际合作:紧跟国家战略,加大国际对接交流力度

法学院历来重视国际化工作,特别是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和学生的海外学习经历。据石静霞教授介绍,长期以来,法学院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杜克大学、乔治城大学、威斯康星大学、康涅狄格大学、劳约拉大学、西东大学法学院等保持稳定的交流关系;还与意大利、西班牙、以色列等国家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保持密切的互访关系,互派学生交流学习。2015年学院开始加大培养国际组织高端国际涉外法学人才,设立国家化人才实验班,主要培养涉外高端经贸法律人才。自2015年开始,实验班要求语言能力要熟练掌握第二外语,如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也是国际组织最主要的工作语言。近年来法学院资助多名学生赴世界贸易组织、联合国贸易法委员会、能源宪章条约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等国际组织单位进行实习或就业。法学院重视留学生教育,培养了一批海外留学生,并设立了留学生全英文硕士和博士项目。

石静霞院长获美国耶鲁大学法学博士学位和武汉大学国际经济法专业博士学位,被遴选为国务院学位办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法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罗马国际统一私法协会(UNIDRIOT)理事会成员、世界银行投资争端解决中心调解员等,获第七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等多项荣誉称号。作为国际经济法领域的学科领军人物,她对培养涉外高端经贸法学人才有独特的思路和见解,并协同学院领导班子,拓宽各种渠道,为学生高质量的培养和实习就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近年来,法学院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帮助学生申请国际组织实习机会。为此,法学院致力于与国外知名大学进行合作办学,如与瑞士卢塞恩大学法学院进行合作,利用该校的国际经济法特色项目培养优势,帮助学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申请国际组织实习。石静霞教授表示:“由于瑞士有很多国际组织,所以交换生和学位生有机会申请像世贸组织、联合国工发组织、联合国贸法会等国际组织的实习机会。今年这一项目刚启动,即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的专项资助。本学期已有两名交换生入选。我们比较看好该合作项目的未来发展前景。”

贸大法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方面也高度重视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对接。法学院近五年来招收的121名留學生中,有95名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同时,2017年,石静霞教授作为首席专家牵头申报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创新研究”成功立项。据她介绍,该课题设计包括总论和四个子课题,分别为国际投资法律制度、国际贸易法律制度、国际金融法律制度以及争端解决问题。该项目主要研究“一带一路”倡议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中发挥的关键作用,体现国际经济法律制度创新中蕴含的中国方案和中国元素。中国法学会目前唯一的“一带一路法治研究基地”即设在贸大,基地会不定期举行各种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学术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