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产业结构角度浅析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


  [摘要] 作为新兴市场,非洲蕴涵着大量的商机,伴随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中国企业也加快了投资非洲的脚步。本文主要从产业结构角度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状况及投资面临的难点,并提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 产业结构 非洲 投资
  
  一、前言
  
  尽管占世界人口12%的非洲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数额仅占全球总量的2%,但对逐渐摆脱战乱、着力发展经济的非洲来说,上百亿的外资仍似沙漠中的甘泉。目前,非洲各国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区域合作和改革力度,力求在新一轮跨国直接投资高潮中获得更多的投资。
  据贸发会议统计,在非洲,吸收外资最多的主要是一些产油国,如尼日利亚、安哥拉、阿尔及利亚等。而加纳、肯尼亚、摩洛哥、南非、突尼斯等国家则在纺织和服装、轻工业、旅游业、电信业、金融业等领域吸收了较多的外资。主要的对非投资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投资领域看,美国和法国主要投资于石油和采矿业,德国、荷兰和瑞士偏重于制造业,英国主要投资于服务业,来自亚洲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品、鞋类和汽车零部件领域。
  
  二、中国企业在非洲的投资现状
  
  目前,中国对非洲的投资领域由窄到宽,投资项目由小到大,多元化投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投资领域上,由以贸易为主转变为以生产加工和资源开发为主,投资领域涉及贸易、生产加工、资源开发、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方面,很多中国企业还在积极寻求建筑、电力、交通、石油、通讯等以前较少涉足的崭新领域的合作机会;在投资规模上,中方投资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中型项目逐渐增多。截至2005年底,中国累计对非各类投资达到62.7亿美元,投资项目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生产加工、交通运输、农业及农产品综合开发等多个领域。
  1.从第一产业的投资看
  自1990年以来,中国农垦(集团)总公司先后在非洲投资兴建独资、合资、控股农业项目7个,其中包括中垦坦桑尼亚剑麻项目、赞比亚的中赞友谊农场、中垦产业农场和中垦友谊农场等,拥有土地总面积达1.4万多公顷,总投资额2.9亿元人民币。目前我国已经有企业在几内亚、加蓬和加纳等国家投资建设了杂交水稻实验基地,产品不仅供应当地市场,有的还返销中国。中国农产品公司也开始挺进赞比亚,此外在酒店业、公路和大型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合作都很活跃,在博茨瓦纳和南非等国尤为显著。此外, 我国农民也大胆走进非洲,在非洲种植蔬菜和其他农产品,形成了非洲当地有名的中国村落。
  2.从第二产业投资看
  (1)基建投资。截至2005年末,中国公司累计在非洲签订工程承包合同额300亿美元,在未来的五年,非洲建筑业支出将以200亿美元的速度递增,到2010达到1000亿美元左右。目前,中国对非洲承包工程总金额在1亿美元以上的大项目增多,技术含量也有所增加。中国在非洲的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的领域不断拓宽,由最初的修筑公路、铁路、桥梁、农田整治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土木工程项目为主,到今天的涉及房屋建筑、石化、电力、交通运输、通讯、水利、冶金、铁路等国民经济各领域。
  (2)能源投资。在中国企业对非投资的各种项目中,最引人瞩目的恐怕要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苏丹开展的油气合作项目,这一项目在能源安全问题被广泛重视的今天显得格外宝贵。中石油在苏丹的采油历时已近10年,截至2003年底,投入了约27亿美元。另外,我国还涉及了非洲矿产资源的开采与投资建设,效益可观。
  (3)服装纺织行业投资。我国大中型纺织企业也在非洲逐渐打下纺织业投资的基础。如尼罗纺织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由上海大龙制衣公司和江苏舜天集团于2000年合资在埃及塞得港自由区注册,总投资100万美元,生产成衣,产品全部出口,有埃及员工400多人,2004年生产服装10万打。
  (4)汽车及零配件行业投资。中国的解放牌、东风牌卡车在上个世纪90年代已打入非洲市场。目前,在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已有几家中国卡车组装厂。中国生产的大客车、小型面包车在当地也很受欢迎。此外,奇瑞、华晨、吉利、江南汽车公司等小型车汽车厂商利用他们较低的价位定位,可靠的质量.充足的配件及称职的售后服务,在非洲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5)家电行业投资。2001年海信在南非成功地收购韩国大宇南非工厂,开创了中国企业在国外收购国际化公司的先河,建成中国在南非最大的彩电制造基地,展示了中国企业的全球化竞争实力。同年5月海尔的尼日利亚工厂正式揭牌,其他大型家电厂商也先后来到非洲开拓市场。
  3.从第三产业投资看
  (1)通讯服务业。在50多个非洲国家中,目前只剩下少数几个国家尚未接入互联网,我国中兴、华为公司在非洲移动通信巨大市场中开拓蕴含的潜力,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在非洲国家的电讯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如华为在肯尼亚、津巴布韦和尼日利亚建立了移动电话服务网络;中兴在埃及、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加纳等国承建了通信网络。
  (2)餐饮业。随着中非合作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古老而充满生机的非洲大陆创事业、谋发展,一股悄然兴起的中餐风尚也正在这片广袤富饶的土地上日渐升温。在乌干达的华人华侨仅有3000多人,中餐馆不仅是这些海外游子饱口福、解乡愁之处,当地民众每逢盛大节日、喜庆派对,也都爱挑选中餐馆作为聚会场所,往往提前几个月预订也是一席难求,有时同一块草坪甚至不得不分配给几位顾客共用。在非洲,不仅普通百姓喜爱中餐,很多政府官员也对色、香、味、形俱佳的中国菜颇为青睐,甚至出现4位政府部长同在一家中餐馆分别设宴待客,还有两位部长不得不在外等候包间的“盛况”。
  
  三、中国企业在非洲投资的难点及应对的措施
  
  1.投资面临的难点
  (1)资金问题。从第一产业看,我国是农业大国,拥有各种农产品的丰富的种植经验,尤其是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但在非洲的农业投资中,尽管我国投资的几内亚杂交水稻研发项目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阶段性成果,也面临着因资金紧张难以为继、在当地进行推广的困难,急需我国和当地有关部门的支持。
  (2)技术问题。从第二产业看,我国企业投资主要集中在纺织、汽车及矿产。在这里仅以纺织业为例。目前,我国出口的纺织品和服装多为技术含量不高的中、低档产品,而且主要的出口对象国是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这种技术含量低的产品,近年来不断遭遇到发达国家设置的各种非关税壁垒的阻碍,如欧盟对纺织品进口提出越来越苛刻的生态环保要求,进口的纺织品要符合《生态纺织品标准》,致使中国出口到德国的纺织品中约有15%的产品未通过“生态”检验。对此,我国纺织企业投资非洲后将来是否也会有同样的境遇,关键在于技术问题。
  (3)竞争性问题。国际竞争压力与我国投资者内部竞争压力增大,可谓内外竞争性并存。我们仍以纺织业为例。目前,欧盟已经与地中海国家形成了一个分工协作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欧盟将其占有技术优势的纺织面料出口到地中海国家,或直接到这些国家投资设厂,利用当地便宜的劳动力加工生产成服装成品,再返销至欧盟。其结果是,大多数环地中海国家的纺织品出口主要面向欧盟市场。“欧盟-地中海自由贸易区”一旦建成,欧盟与地中海国家间的纺织服装贸易将完全免税,两个地区的产业合作肯定会更为紧密。那么今后中国与非洲纺织品的国际竞争以及同类产品的竞争将趋于激烈。
  (4)入乡随俗问题。非洲地广人稀,国家多,政策也异,并且也拥有着悠久的文明和历史。中国企业投资者首先面临的就是语言文化交流,是否熟悉当地政策等问题。光有本国政府的支持是远远不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