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教研共同体的教研实践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3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4289(2010)07-0031-02

联合教研共同体是上海徐汇区小学信息科技教师在不断破解学科发展难题的过程中形成的有核心价值、自我驱动的研修团队。共同体以区学科中心组为龙头,各联合体学校为核心,各校内教研组成员为基础,致力于共性专业问题的发掘与自主解决;致力于有效传递、分享专业知识和经验;致力于凝聚团队智慧,促进共同成长。联合教研共同体已成为上海徐汇区小学信息科技学科教学研究与发展的生力军,联合教研形式已成为有效解决教学实践问题的主要形式。

一、联合教研共同体形成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一)教研主题

由于全区各所学校的规模差异,对于信息科技这类总课时量不大的学科,各校师资情况迥异,有的学校仅有一名专职教师,要开展校内的教研活动存在客观上的困难。因此信息科技学科的教研形成了以区域教研为核心的教研模式,由区教研员组织全体信息科技教师定期开展统一教学进度、进行教材分析和听评课活动,教研活动更多的是解决教师如何按统编教材去教学的问题。这样的教研活动有效地解决了新兴学科迅速建立教学研究规范,营造教学研究氛围,形成教研骨干的问题。

随着二期课改的推进,尤其是2004年10月《上海市中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试行稿)》的推出,信息科技教学与教研的问题暴露了出来。上海徐汇区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使用的是华师大版信息科技教材。这套教材是课程标准颁布前发行的老教材,采取了以技术为核心的内容组织方式,学生按部就班地学习规定的操作技能,其信息素养发展的需求得不到充分地满足。而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却强调了信息素养培养的核心地位,并对现行的信息科技课程提出了两方面的变革要求:一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修订滞后于课程标准,因此需要对教材进行分析、加工、改造,重点改进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式和方法;二是信息素养是无法通过机械的记忆和重复的操作训练来形成,必须通过学生自己的体验、思维、感悟才能形成。因此,信息科技学科必须改革教学方式,以利于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

(二)教研策略

教学研究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用新理念重组老教材,改变以往教材以技术为核心的内容组织方式。这一教研内容开展的抓手是老教材的小项目教学设计,即以老教材的课为基础进行1—2个内容为一个项目的教学设计。之所以选择这一抓手是因为老教材把其中的问题作为了训练技术操作的素材。我们要做的是赋予素材以意义,使其包含着生活中的真实问题,使技术作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出现,避免为技术而学技术。通过这一抓手能够很好地体现课程标准倡导的把“学技术”与“用技术”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方式。我们采取的措施是每学期组织核心实践教学课。实践教学课重点展示教材重组或课堂教学的一个关键点。每节课前由核心研究人员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并进行深度讨论,教师设想自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呈现某种核心教学思想;然后中心教研组集体备课,并进行两轮试教,中心教研组成员充分参与讨论修改;正式上课后,每位教师评课,对照自己的设想参悟教学理念。这样的核心实践教学课模式有效地推广了二期课改的理念,提高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联合教研共同体发展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一)教研主题

为更好地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更好地落实二期课改精神,上海徐汇区决定组织人员全面设计、选编符合徐汇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现状的区本课程。本课程是一门以初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在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为目标,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本载体,以学技术、用技术为基本学习过程,融知识性、技能性和工具性于一体的课程。围绕“我和班级”、“学校与社区”、“环境与社会”等主题,采用“项目学习”策略进行设计。这项教学研究工作的抓手是区本课程大项目教学设计,每一项目用8—14个课时。

(二)教研策略

在区本课程建设的不同发展阶段,联合教研共同体的组成也有所不同。在教材编写阶段,我们组成了区本课程编写组,在共同学习相关资料的基础上,以项目为单位分组形成联合教研共同体,使每一位信息科技教师都能在骨干教师的带领下实实在在地投入到开展区本教材编写的研讨活动中。在这一阶段我校3位教师完成教学设计与相关教案16篇、项目说明1份。在区本课程实施阶段,为了便于各个学段教学实践的研讨,我们又以执教年级为标准将教师组成三个联合教研共同体,单周全区活动,双周各共同体分别同时活动。我校教研组三位教师,当时就分属三个不同的联合共同体,每月活动有分有合,开展了大量的教学实践和案例积累活动。在区本课程的完善阶段,我们又以不同的研究专题,组成相应的教研联合共同体。如以过程性评价为研究专题的评价巡访共同体,对每所学校的过程性评价实施进行评估,每两周巡访两所学校,总结学校评价实施经验,帮助学校解决评价问题。在开发实施完善区本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发展了联合教研共同体这样一种有效的教研模式,并充分感受到其灵活性、实践性、针对性的特点,使我们一线教师受益匪浅。

三、联合教研共同体创生阶段的教研主题与策略

(一)教研主题

随着有效教研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它必须与其他学科学习、生活实际相结合才能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图像处理与美术,文字处理与语文,多媒体展示、网页制作与美术、音乐、文学都有交集。学生学习信息科技不是单纯的学习计算机操作,而是要培养学习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我们提出了信息综合项目的实验,在教学时更关注教学设计的实用价值,即与其他学科学习、课外活动、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创造出学生的真实活动,“以活动促发展”。

(二)教研策略

在实验阶段,我们首先关注信息科技与语文学科、自然学科以及德育的有机整合。为了实现信息科技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整合,我们进一步拓展联合教研共同体这一有效的教研模式的内涵,以我们学校和爱菊小学信息科技教研组为核心与两校语文学科、自然学科教师组成信息综合实验项目联合教研共同体,形成了一个更为开放的教研环境。

我们与班主任联合研讨,与学校丰富多彩的各类主题教育活动紧密结合。例如,我们举行的多次征文活动,既是对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测试,也是让大家逐步掌握“论坛”是怎么回事,如何浏览,如何进行回复。又如,每年假期,各班都会组织一次假期小队活动,针对这个情况,我们和班主任联合设计了“假期生活回顾”这个教学项目。我们让3—5年级的同学在参加了这些活动后,利用自己掌握的信息技能,介绍自己的假期生活或者小队假期活动的具体情况,以促使其最终了解怎么样的假期生活才是有意思的,以便让他们学会怎么安排自己的假期生活。

我们和语文、自然学科教师联合研讨,利用四年级《交通出行指南》项目增加方位图的学习,整合四年级自然学科中《望星空》一课内容知识点以及语文学科游记的写作训练,开展综合项目教学的尝试。

跨学科、跨校的以信息综合项目实验为目标的联合教研共同体活动,为我们搭建了共生智慧的平台,帮助我们努力摸索信息科技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这样做,一方面丰富了我们信息科技学科的教学内容,学生在学习信息技能时有了实在的载体,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也促进其他学科拓展了教学实施手段和媒介,增强了学生完成相关任务的积极性。

在新课程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联合教研直接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对学生信息科技素养的有效形成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作者单位:徐汇区上海小学,上海 20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