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和病原菌耐药情况。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28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 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及开放式吸痰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吸痰次数多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患者以鲍氏不动杆菌感染为主,存在较严重的耐药情况。 结论 重症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严格呼吸机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病原菌;耐药性

[中图分类号] R563.1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2(c)-0175-02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呼吸机在呼吸科重症患者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时期。随着重症患者进行机械通气的增加,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即应用机械通气48 h后发生的肺实质感染的发生率也逐年增多。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建立破坏了其呼吸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防御功能,使其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增加很多,高达4~21倍[1-2],该病的发病率高,为9%~70%,病死率也高达15%~76%[3-4]。重症患者使用呼吸机后一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家庭及社会带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5-6]。因此,如何预防使用呼吸机的重症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广大学者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研究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28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防治制定临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现将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年10月~2011年10月在本院呼吸科住院治疗的128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呼吸相关性肺炎符合以下条件[7]:机械通气48 h以上,具备以下2项以上表现,即诊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1)患者发热(体温≥38.0℃或者较基础体温升高1℃);(2)外周血白细胞 > 10×109/L或 < 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3)脓性气管分泌物涂片可见外周血白细胞每个低倍镜视野大于25个,鳞状上皮细胞每个低倍镜视野小于10个;(4)胸片示肺部出现新的或进展性浸润病灶等影像学异常表现;(5)痰培养发现病原体或原致病菌发生改变。其中,男71例,女57例;年龄63~87岁,平均(74.32±12.37)岁;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37例,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者为91例。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本研究所有入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收集内容包括: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住院费用、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高脂血症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再插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吸痰方式、吸痰次数及鼻饲体位等临床资料。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 结果

2.1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影响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是否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为因变量,以性别、年龄、教育程度、职业、经济状况、住院费用、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高脂血症史、家族史、吸烟史、饮酒史、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再插管,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吸痰方式、吸痰次数及鼻饲体位等为自变量进行赋值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变量选入标准为0.05、变量剔除的标准为0.10,结果表明年龄、再插管、机械通气时间、气管切开及开放式吸痰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及吸痰次数多是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保护因素,详见表1。

2.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标本病原菌构成比

从37例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49株,其中12例患者为2种菌株感染(复数菌感染),详见表2。

2.3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痰标本主要阴性菌耐药性分析

在检出的49株病原菌中,对氨苄西林耐药的占63.27%,对亚胺培南、两性霉素B及制霉菌素敏感,详见表3。

3 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精密治疗仪器和介入方法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危重患者的临床救治,呼吸机的广泛应用为挽救呼吸科重症患者的生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但是同时也引起相关的医疗问题,作为一种有创性操作直接破坏了人体正常的呼吸道防御屏障,使细菌直接向下蔓延至支气管-肺部,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日益增多。使得医院的感染问题日益明显[2-3]。使用呼吸机患者一旦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会延长呼吸科重症患者机械通气的时间,延长呼吸科重症患者住院时间和增加其医疗费用,严重者甚至导致机械通气失败,危及患者的生命导致患者死亡[5-6],因此,探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及早期诊治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对改善呼吸科重症患者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以往研究发现[8-11],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与年龄 > 65岁、再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治疗 > 5 d、再插管、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吸痰方式及鼻饲体位等有关。而本研究选择128例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提示:重症患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患者自身因素,医疗操作及医疗方法均影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鲍氏不动杆菌为主,且病原菌耐药率较高,为此,在临床医疗过程中,应针对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保护因素采取相应预防措施,采取恰当的医疗操作,应用适当的医疗方法,在抗生素的选择上以抗G-菌敏感的抗生素为主,减少患者的死亡率,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梦华.78829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1684-1685.

[2] 朱欢.综合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J].当代医学,2010,16(3):194-195.

[3] 毛晓清,唐春莲,杨超群.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567-2568.

[4] 裴霞,鲁厚清,潘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3):3798-3800.

[5] 薛凌波,李卫光,张午声.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直接经济损失评价及危险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1):3276-3278.

[6] 陈文光.医院感染经济损失的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4):2029.

[7] 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458-541.

[8] 吴伟英.两种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应用效果评价[J].现代预防医学,2011,38(9):1778-1779.

[9] 燕纯叔,王睿.鼻饲体位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观察[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64-1965.

[10] 何建新,季明霞,朱健峰,等.气管切开气囊上分泌物吸引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及细菌学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20):3134-3136.

[11] 陈红辉,缪心军,陈之力.急诊插管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16):3349-3351.

(收稿日期:201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