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模式:类金融体系创新


  格力电器作为国内空调行业的领头羊,其经营理念与发展模式一直为业界所称道,其“格力模式”被奉为圭臬,那么,“格力模式”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运作的?站在企业设计的高度,我们从金融产品与财务分析角度,来揭开“格力模式”神秘的面纱,进一步探寻这种模式的内在运行规律。
  
  空调是一种类金融产品
  
  空调运作是家电类产品中最特殊的,操作难度也是最大的,其主要原因是空调产品的高价格与不确定性。空调产品相对单价较高,空调消费所占家电类比重最大,因此,操作空调产品必须具有较大的资金规模;另外,由于空调受季节性影响大,导致经营空调的风险相对较高,这对经营者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都促使空调产品必须具有相对较大的利润空间,才会进行流通。因此空调是一种“高资金、高风险、高利润、高难度”的产品。
  看一个简单的例子,2006年8月,客户A付出1000元购进空调一台,3个月后,以1200元的价格将这台机器销售,同时,客户A得到制造商100元奖励。也就是说,客户A在8月份实际付出900元的货币,3个月后,得到1200元货币。在这个过程中,空调随着物权的转移实现了价值的创造。因此,可以把空调看做一种类金融产品,它具有了货币的流动手段与贮藏手段两大职能,并且深刻体现了货币的时间价值。
  行业发展初期,市场不够饱和,竞争不激烈,空调曾是一种暴利产品,扮演了一种投机与投资的角色,虽然今天行业进入竞争阶段,空调产品的这种特性还是保留了下来,只不过利润有所降低。从这个角度看,空调产品具有金融产品“高额收益”的特点。
  空调产品的销售协议,实际上是对远期销售实行的一种远期合约,是对未来与即期价格、政策的一种约定,这种约定具有风险性、不确定性。例如,当期购买100万元的空调,实际上隐含了“远期收益”,如果在远期全部销售,则会产生20万元的盈余收入;如果产生滞销、残次或其他不确定性损益,则起初价值100万元的货,期末可能不值100万元。这就是风险性的存在。
  再看一个空调产品的运作模式例子,某企业计划在8~12月、1~3月、4~7月三个时间段分别实现销售规模24亿元、12亿元、24亿元。按照行业节奏,有两次销售高峰,第一次在8~9月,第二次在3~4月。第一次的目的就是把经销商的资金全部占用,排挤其他品牌,第二次再次集中收集经销商资金,大量压货,保证旺季销售需要。也就是说,淡季为做大规模,吸收渠道资金,就必须提前透支后期资源,然后,通过后期盈利资源来弥补前期的亏损。如果经销商流动资金不充裕,也可以利用一些金融工具,如第三方信贷——制造商为经销商做担保,银行先把资金转给制造商,经销商从制造商提货,后期销售变现后归还银行。
  在空调产品的政策中,还有一个特别政策——淡季贴息,这个政策设计目的是为吸引经销商资金而付出的资金使用成本,这个政策设计则足够体现出空调是一种类金融产品的符号。通常情况下,贴息力度维持在5%以内,但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逐渐上扬,贴息政策会受到更大的挑战,这自然需要制造商方面付出更高的代价,这是典型吸收渠道资金的手法。
  政策设计是空调产品运作的核心内容,但仅凭借政策拉动远远不够,还需要从网络建设、加强分销、强化培训、促销活动、客情关系等方面,帮助渠道上的资金加快流通速度,其核心目的是加快资金周转速度。一般都经过“吸款压货分销一回笼”的循环,资金循环周期越短,越有利于利润的创造。
  从整个行业分析,空调行业的关键是规模与利润的平衡,体现在市场竞争中则是系统价值链的竞争。总的看来,空调产品具有类金融产品的属性,不管从产品本质上,还是从其操作手法甚至操作规则上,都可以认定空调是一种类金融产品。空调业的这种特性与格力模式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吗?
  
  格力渠道模式
  
  格力模式在1997年开始起步,初创的目的是为解决不同经销商之间的利益分配问题,平衡经销商关系,随着模式不断完善与创新,格力模式逐渐成长为成熟、规范、持续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比较正规的名称为“区域股份制联营公司”。格力总部输出品牌与管理,只占少许股份,而销售公司作为独立的法人实现独立盈亏经营。
  格力对渠道成员的定位与其他公司有所差别,销售公司直接控制分销商,分销商将款直接打到销售公司,这样,格力公司加强了对分销商的控制力度,从而将批发商完全定义为一个资金、物流、服务的运作平台,大大改变了批发商的职能,这是格力模式的创新之处。
  
  格力搭建了一个以品牌为基础,系统成员内利益均衡分配、资金高速流动的经营体系,维系这套体系运作的支撑因素包括高质量产品、良好的品牌信誉、均衡的内部机制、独创的专卖店模式。这套体系核心就在于格力营销政策中“高价格、高政策、高回报”的核心思想;格力通过这套经营体系源源不断实现了商流与资金流的快速转移,为格力总部提供了巨大的资金支持。
  那么,这种表现在格力年报中是如何体现的呢?
  
  格力财报分析
  
  下面,我们运用杜邦分析法对格力电器2002~2006年财报进行财务分析。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从表1短期偿债的两个参数中,可以看出,短期偿债能力在逐年降低,特别是当流动资产中去除存货、待摊费用、预付费用后;速动比率从原来的97.01%逐渐下降到52.10%,这说明可以即刻变现部分的比重越来越小。
  长期偿债能力:表1数据显示,连续5年资产负债率都在高位徘徊,长期负债压力巨大,这说明格力的总资产中绝大部分是由负债来构成的,从产权比率也可以看出这一点,负债最高达到了股东权益的4.2倍,股东权益比率也可表示这一点,但其长期负债率较低,通过查阅其资产负债表,我们发现,流动负债中的应付账款与预收账款占的份额最大,这说明格力占用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资金现象比较严重。
  
  盈利能力分析
  
  从表2可以看到,格力的盈利能力一直保持相对的稳定状态,且保持着较高的盈利水平,这也是众多基金公司看好格力的重要原因所在。
  
  债务结构分析
  
  从表3可以看到,格力的存货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2006年达到了32,24%;格力电器的总资产逐年提高,但其资产负债率一直在高位徘徊,股东权益比率逐年减少,库存周转率逐年降低,同时预收账款也占有较高的比重,以及应付账款出奇的高,这些数字都说明格力的销售公司运作模式的特点:充分占用上游供应商与下游经销商资金,为股东创造更大的利润。股权捆绑经销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