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产业升级路径分析


  摘要:依据梯度转移理论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形势,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是促进四川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但在实施过程中要理智地分析承接转移的利好和风险,遵循一定的原则,审慎地选择承接产业,并不断改善自身条件,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
  关键词:承接产业转移;产业升级;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Choice of Path for Sichuan to Accept Industrial Transfer and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e
  ZHANG Hong-wei1,YUAN Xiao-hui2
  (1.School of Economics,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5, China;
  2. College of Agronomy and Biotechnology,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6, China)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theory of gradient transfer and the situ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paper thinks accepting the Eastern Region industrial transfer is an important way to promote industrial upgrade of Sichuan. In the course of practice, we should sensibly analyze the profit and risk accepting transfer, follow certain principles, carefully choose the industries and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own condition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to accept industrial transfer.
  Key words: accept industrial transfer; industrial upgrade; choice of path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发生了显著的空间集聚现象,以东部制造业为中心的“核心——边缘”模式逐渐形成。依据新古典经济理论,这种模式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实现升级和扩展,即要素、产业会根据不同区域的要素成本变化、沿着一定的路径自然演进,实现不同区域之间的产业梯度转移。事实上,我国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不仅符合经济发展理论的逻辑,也符合现实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从表面上看,产业转移是因市场的扩张,产业结构的调整、追求经营资源的边际效益最大化以及企业成长的需要。从深层面分析,产业转移又是东部地区几十年发展日益积累的矛盾决定的,这一矛盾产生于东部地区长期践行的要素驱动型发展模式。虽然这几年东部地区经济结构不断升级优化,但其“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并未得到根本转变,经济发展对大量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经济要素的依赖性并未明显降低,要素驱动型经济特征仍然显著,生态环境压力不断加大。
  随着劳动力、原材料等价格的上涨,东部相关产业企业的经营成本大大提升,作为理性的“经济人”,这些企业必将寻求更低的要素成本洼地;同时,由于当地资源环境难以继续承载简单粗放的经济增长,政府也因势利导地制定宏观政策“腾笼换鸟”,淘汰原有粗放产业,为承接新兴产业提供空间,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直接引燃了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导火索。作为西部大省,四川基础设施条件较好、成本低廉、资源丰富,是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最佳选择之一。在东西部产业转移格局日渐形成的趋势下,必须重视这次产业转移带给四川的影响,早日做好承接转移的准备,扬长避短,趋利避害,充分利用产业转移,促进四川产业升级,推动四川经济发展。
  
  一、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利弊
  
  (一)承接产业转移对产业升级的利好分析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认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其产业结构的状况,而产业结构的状况又取决于地区经济部门,特别是其主导产业在工业生命周期中所处的阶段。如果其主导产业部门由处于创新阶段的专业部门所构成,则将该区域列入高梯度区域。随着时间的推移及生命周期阶段的变化,生产活动会以产业和要素的形式逐渐从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所以,在一定的条件下,产业在地区间可以进行梯度接力,一个地区可以将相对落后或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其他与该地区存在梯度差距的地区,成为其他地区相对先进或具有相对比较优势的产业,从而优化承接地的产业结构。当然,承接产业转移不仅是指高梯度区域产业在空间上的转移,而且还包括承接地产业间的序列演化,即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伴随的是自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因此,产业转移是调整产业结构、实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途径。
  梯度转移理论具有较强的理论逻辑,在现实中也得到了东亚地区经济发展过程的充分佐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抓住美国向其转移国内相对落后产业的机会,将这些产业变成本国的经济增长极,使本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乃至后来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继日本之后,亚洲“四小龙”经济的腾飞以及再后来的东盟四国经济的起飞都有着几乎和日本相同的模式,创造了所谓的“东亚奇迹”。另外,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承接发达国家或地区产业转移而取得经济上的飞跃发展也为这一理论提供了很好的注脚。周耀烈、缪苗在考察长三角地区的沪苏浙产业升级的机遇时就明确指出,产业升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以资本的流动(主要是外商直接投资)为内在机制的国际产业转移是一个强烈的推动因素(周耀烈、缪苗,2006)。
  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产业转移已成为具有后发优势的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从产业承接地自身而言,产业转移的效应主要包括“优势升级效应和结构优化效应”(丁文喜,2009)。一方面,先进产业的移入本身将使移入区产业结构中采用先进技术的部门在数量上和比例上增加,从而使区域产业结构体现出高级化的趋势;另一方面,先进产业的移入,意味着新的生产函数的导入,这种蕴含新技术的新的生产组织方式会作为“扩散源”,对原有的相对处于较低层次各等级的产业发生“升级转型”运动,对其增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从而逐步提高整个产业的集约化程度,促进产业结构向高级化方向演进。从承接地与相关区域间的关系来看,产业转移打破了参与地区原有产业之间的关联模式与合作路径,引起区域合作互动关系的演化和升级,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发展和拓展的空间。
  (二)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与弊端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低梯度地区在承接高梯度地区产业转移过程中机遇与挑战并存,利好与风险同在。因此,客观冷静地揭示承接产业转移的风险和可能的弊端是必须的。
  1.单纯地依赖承接转移容易使承接地陷入“滞后循环”。不可置疑,低梯度地区承接产业转移能够在一定时期内、一定程度上推进本地区产业升级,这种模式对处于低级阶段、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的经济体而言,无疑是一条加速产业升级的捷径,但这种模式又存在使本区域陷入产业和技术方面“滞后循环”(娄晓黎,2004)的风险。因为如果没有自身的创新和内涵的提升,单纯依靠接替发达地区移出的边际产业来完成产业升级很容易导致对外来技术和产业的严重依赖性,如此,凭借承接产业转移造成的繁荣将会是表面的繁荣,产业的升级也绝对是短暂而脆弱的,区域发展的前景仍然是被人家远远地抛在后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