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薄弱学校改进模式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薄弱学校改进是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课题。西方发达国家都把薄弱学校改进作为本国教育事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进程中,针对薄弱学校改进,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其中,英国最为典型。

自1988年以来,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学校就越来越多地进入到教育改革的前沿。政府也陆续发出教育改革的信号:一是1988年,国家课程大纲的颁布,与其配套的7岁、11岁、14岁和16岁学生的国家统一考试的实施;二是1993年,由英国教育标准局督导团领导的外部评估系统以及年度学校绩效排行榜的公布。

自从英国教育标准局实施督导以来,截至1997年9月,大概已有300余所学校被评为存在严重缺陷。英国的薄弱学校改进表现为一系列计划的实施,伴随着这些计划的实施,产生了多种薄弱学校改进的模式。

一、特色学校模式

1994年,英国政府启动了特色学校计划(Specialist Schools Programme,简称SSP),该计划旨在提高英国的中等教育质量,以一部分政府拨款维持学校(Grant﹣maintained Schools)和受捐助民办学校(Voluntary Aided Schools)转制为技术学院(Technology Colleges)为标志。[1]

特色学校计划与之后的“教育行动区”计划相互配合,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这一计划的大体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学校作为主体,主动提出成为特色学校的申请。申请者需要制订一个为期三年的发展规划,以保证预期目标的实现。特色学校获得批准后,学校将会得到由政府拨付的首批资助。特色学校以三年为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结束之后,需要重新认定。二是特色学校计划要求学校从12个特定科目中选择1至2个作为学校未来重点发展的特色项目,通过发展特色项目来提高其他学科的教学成绩,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而达到实现学校办学目标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双重目的。三是特色学校计划帮助学校与私营赞助者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政府给学校提供额外支持。项目实施初期,所有申请成为特色学校的中学,需要从其合作伙伴那里争取到10万英镑的赞助费。1999年以后,赞助费标准降低为5万英镑。倘若学校在寻求赞助时遇到困难,可以获得各种相关基金的支持。[2]

特色学校计划的实施,使项目学校的教学质量显著提升。据统计,在2005年的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中,有58%的特色学校学生取得C级以上的成绩,而非特色学校的学生取得C级以上成绩的比例为46.7%。[3]

二、社区互动模式

新一届工党于1997年5月上台后,依然致力于英国基础薄弱学校的持续改进。1997年7月,工党政府发表题为《优质学校》(Excellence in Schools)的教育白皮书,宣布政府将致力于实施“面向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学生”的教育政策,将学生学业成绩表现不良的薄弱学校和教育薄弱地区作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由此,工党政府推出了“教育行动区”(Education Action Zone)计划,其实施步骤包括四方面。

1.鉴定薄弱学校,划分教育行动区

薄弱学校鉴定是实施薄弱学校改进行动的首要一步。在“教育行动区”计划中,政府主要采用以下指标鉴定学校是否为薄弱学校:一是考试成绩,二是辍学率,三是义务教育结束时的升学率,四是符合申请学校免费餐点的学生比例,五是犯罪率,六是吸毒学生比例,七是学校设备,八是母语为非英语的学生比例。凡是上述八个指标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学校即被认定为薄弱学校,薄弱学校相对集中的地区则被划为教育薄弱地区。[4]这些教育薄弱地区就是教育行动区。每个教育行动区一般由15至25所学校组成,包括2至3所中学、附近的小学和特殊学校。1998年秋和1999年春,英国政府先后批准了73个教育行动区,覆盖英格兰境内的1 000多所学校。[5]教育行动区计划的法定运行时限为3至5年。

2.教育行动区学校的管理权公开招标,组建教育行动区领导机构——行动论坛

政府将教育薄弱地区学校的管理权向社会公开招标,然后由私营工商企业、社会团体、个人、志愿者组织以及当地其他机构组成一个联合体申请接管薄弱学校。申请的同时申请者需要提交一份为期3至5年的行动计划,详细阐述其接管学校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具体策略和详细措施。英国中央政府按照法定程序最终决定是否批准相关申请。在完成薄弱学校管理权的交接之后,每个教育行动区会成立一个领导机构——行动论坛。行动论坛的属性是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团体,论坛成员主要由该行动区的合伙人聘请或者选举产生。通常情况下,行动区的每一所加盟学校可以自愿选派一名代表。此外,行动论坛成员还包括地方教育当局代表以及教育与技能部部长的1至2名代表,后者负责监督计划的实施,并为行动区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6]行动论坛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其主管的教育行动区的所有工作,每年定期提交年度计划和报告并向国家审计局上交年度经费开支表,直接向教育与技能部部长负责。教育行动区的日常管理工作由一名项目主任负责。项目主任既可以由行动论坛直接聘请,也可以由地方教育当局人士担任抑或是从某一学校抽调,甚至可以由工商界的资深人士出任这一职务。

3.社区共建,政府支持,因地制宜,落实计划

“教育行动区”计划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发挥社区在薄弱学校改进中的重要作用。例如,上面提到的薄弱学校管理权的转移。通过管理权的转移可以吸收教育以外的社会力量参与薄弱学校改造,这样不仅可以为薄弱学校带来各种资源与资金支持,而且能够为薄弱学校注入新的管理理念、管理思路和管理经验。行动论坛本身也是一个由学校与社区成员共同参与的领导与管理机构。同时,政府对各地“教育行动区”计划的实施给予资金、技术和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在经费支持方面,英国政府对每个行动区的年度拨款除日常预算之外还加拨25万英镑,同时要求每个行动区每年从社会筹集25万英镑。截至2001年11月,已有1 000多个企业与行动区建立了伙伴关系,私立部门对行动区的捐赠总额达到3 600万英镑。[7]在技术支持方面,政府为学校配备优秀校长,提供咨询服务。在师资培训方面,政府鼓励、支持每一个行动区成立“教师专业发展小组”,并通过实施“教学助手计划”等来提高师资水平。各个教育行动区结合自身实际开展一系列成效显著的项目。例如,布莱克本(Blackburn)教育行动区的“家庭行动计划”、[8]巴恩斯利(Barnsley)教育行动区的“学生在线评价系统”[9]和赫里福郡(Herefordshire)教育行动区的“教学助手计划”,[10]等等。

4.结果评估

2002年2月,英国学校质量司发布了对教育行动区督导的年度报告。报告显示:教育行动区各学段学生的学业成绩有较大提高,80%的改进措施已显现成效。年度报告中有大量调查数据说明了这一点:以第一学段为例,在读、写、算方面,第一批教育行动区的学生达到2级水平(Level 2)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上升了7%、8%和11%,而全国与此相对应的学科成绩的上升比例仅为4%、5%和7%。

三、EiC模式

特色学校计划与“教育行动区”计划的实施,有效地提高了落后地区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城市的教学质量依旧不容乐观,尤其是位于工人、贫民和少数民族聚居区的公立学校的质量相当低下,“城市教育”几乎成了教育质量低下的代名词。为了改变城市教育的“薄弱”面貌,1999年3月英国政府出台了“追求卓越的城市教育行动计划”即EiC(Excellence in Cities)计划,其具体措施包括三方面。

1.构建学校网络,变革学校运作方式

EiC计划指出,学校、家长、工商业与地方教育当局之间要建立伙伴合作关系,共同探索学校的革新之路。要建立学校网络系统,加强学校、社区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对接。

2.建立学生发展支持体系

实施“学习辅导员计划”(Learning Mentors)为特定学生配备学习辅导员;实行“学习支持单元计划”(Learning Support Unit),根据学生需要制订短期教学和支持计划,进行个别指导;实施“城市学习中心计划”(City Learning Centre),利用信息技术教学,为主办学校、周边学校以及社区其他学生提供学习和掌握最新信息技术的机会,同时还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特殊课程的学习机会,为教师、协调员或顾问提供白色书写板培训。

3.提供多样化选择,丰富教育方式

通过建立专门学校、示范学校为学生提供能够满足其兴趣的课程,传播优秀的教学实践经验;实施“天才计划”(Gifted and Talented),为天才儿童提供优先发展的机会与条件。

EiC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这一点可以从英国教育标准局2004年的督导评估报告中窥探出来,教育标准局的评估报告显示:自1999年实施EiC计划以来,参与计划的学校取得了很大进步,学生成绩显著提高。以2004年16岁学生的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普通中等教育证书)考试成绩为例,参与计划的学校中有5门以上达到A+至C等级的人数与2003年相比提高了2%,成绩差距由2001年的12.4%下降到2004年的8.9%。其中,有9个学校甚至是其他同类学校的10倍之多。[11]

四、信托学校模式

特色学校计划、“教育行动区”计划与EiC计划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英国薄弱学校的面貌大为改观,基础教育整体水平显著提升。基于以上计划的成功经验,为进一步提升英国薄弱学校的办学质量,2005年10月英国政府提出了提高薄弱学校办学质量的新举措:信托学校 (Trust School) 计划,鼓励学校成为信托学校。[12]

2006年的《教育与督导法》以法律的形式对信托学校计划的具体做法做出了规定。[13]信托学校,是指由政府提供办学经费,并由慈善基金会或信托机构任命学校部分管理人员的学校。究其实质,信托学校计划是在学校管理中推广一种信托机制,鼓励学校通过自主寻求外界支持的方式来提升学校的管理质量和教学质量。其根本目的是希望学校通过与信托机构、家长以及其他相关方面建立长期协作关系,以便实现全体学生的最大利益,提升教育水准。信托学校计划的要点体现在三方面。

1.申请信托学校

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自愿申请成为信托学校。申请的一般程序如下:

2.信托学校的运作机制

申请成功后,申请学校即成为信托学校。与其他政府拨款资助的公立学校相比,信托学校拥有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并且与信托机构建立信托关系从而获得外部支持。与学校建立合作关系的信托机构可以是教育性慈善组织、继续教育或高等教育机构,也可以是商业基金会、社区组织和团体等非教育组织。信托机构与相关学校的合作形式没有特殊限制,一个信托机构可以对应一所学校,也可以对应多所学校。至于采用何种合作形式,完全由学校结合自身实际与信托机构协商决定。与特色学校计划和EiC计划有所不同的是,信托机构不必为所托管的学校提供经费支援,而是通过对学校管理层人员的任命实现对学校的领导和管理。一般来说,信托机构本身并不直接参与学校的日常事务管理。

3.信托学校计划的保障机制

为了保证信托学校计划的有效实施,英国政府制订了一系列信托学校计划保障机制,包括对信托提案形成、信托机构职责、受托人资格、信托学校监管、信托关系解除和信托学校自主权的范围等问题都进行了详细而明确的说明。

五、“国家挑战”学校模式

2007年6月27日,布朗成为继布莱尔之后的英国第52任首相。布朗上台后延续往届政府关注教育的传统,坚持推进教育改革。在上台后的第四个月,布朗首相在格林威治大学发布了新一届政府的教育施政纲领,提出英国要建立世界级教育体系的宏伟目标。

其实早在布朗上台之初对政府机构的改革中就将原教育与技能部拆分为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和创新、大学与技能部两个独立的机构。同时,还成立了国家卓越教育委员会,布朗本人亲自担任该委员会的主席。

2008年6月10日,新任命的儿童、学校与家庭部大臣爱德•鲍尔斯公布了英国“国家挑战”计划,这一计划预计3年投入4亿英镑的总经费。“国家挑战”计划是新一届布朗政府改革学校教育、提升学生核心科目成绩的重大举措。“国家挑战”计划致力于提高教育质量,该计划的目标是:到2011年,每所中学至少要有30%学生的5科(包含英语和数学)GCSE成绩达标。这一计划对办学质量最差的薄弱中学下达了最后通牒:如果薄弱中学不能提高学生学业成绩,学校将被关闭(又称“杀校”)。同时,“国家挑战”计划提出了一整套全面扶持薄弱学校的措施和策略体系,共有八方面内容。一是未来3年英国政府将为“国家挑战”计划的项目学校投入4亿英镑,其中已有2亿英镑纳入预算。二是为“国家挑战”计划的项目学校的在校学生提供一对一辅导和学习支持(尤其是英语、数学两科)。三是为学校的年长教学带头人(特别是数学、英语)提供更多指导与支持。四是英国教育专家麦克•汤姆林森将带领“国家挑战专家顾问团”,为薄弱学校提供多方面的支持。该顾问团成员由那些已成功改造了薄弱学校的校长、“城市挑战顾问”和儿童事业负责人组成。五是每一所“国家挑战”计划的项目学校都将配备一名“国家挑战专家顾问”,专家将同学校领导层一起合作,共同制订行动策略。六是2011年之前,政府将新派150名“国家教育领袖人物”(有着改造薄弱校丰富经验的超级校长)和校长们协同合作,一起解决学校遇到的难题。七是为“国家挑战”计划的项目学校的教师提供攻读新的教学硕士的机会。八是“国家挑战”计划的项目学校有获得最好教学的资格,地方教育当局在安排“高级技能教师”时,要优先考虑“国家挑战”计划的项目学校。[14]

“国家挑战计划”是布朗政府“公正、伙伴、社区”这三大基本执政理念在教育领域中的指导原则,其运行策略涉及四方面。一是“国家挑战计划”利用英国薄弱学校改造的先进经验,重视学校之间的伙伴协作,通过学校之间的相互支撑,引导优秀学校辅助薄弱学校。二是“国家挑战专家顾问”在薄弱学校改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政府出台激励政策,吸引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四是创建国家综合中学、“国家挑战信托学校”,改善贫困社区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质量。

2009年伊始,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英国再一次开启了教育改革的航班,政府颁布了旨在促进教育公平、提升薄弱学校质量的《新机遇:未来机会均等》的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出了一系列薄弱学校改进策略。例如,加强家庭、学校、社区间的互动;又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辅导,设置关联课程;还如,打造一流的专业教学,等等。这些举措将在英国薄弱学校的改进之路上发挥重要作用。[15]

英国的薄弱学校改进之路,依然在进行……

参考文献:

[1]Frances Castle,Jennifer Evans.Specialist Schools: What Do We Know?[R/OL].RISE[2010-10-12].http://www.risetrust.org.uk/speciali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