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医者仁心”

[摘要] 医者,肩负着救死扶伤的使命,是人民健康的守护神。在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今天,“医者仁心”显得尤为重要。该文拟从医疗道德的起源、中国医患关系的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探讨医者仁心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并尝试给出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 医疗道德;医患关系;核心价值观

[中图分类号] R19[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5(b)-0197-02

医者仁心,源于医生们对医疗事业的责任感、对生命至上的敬畏,表现为对职业操守的坚守、对生命奥秘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对患者若家人般的关爱。近年来,在医疗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医患冲突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医生的职业道德也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探究其历史起源和现实意义,也是弘扬民族精神、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医者仁心”之说的历史背景

“医者仁心”“仁心仁术”之说,不仅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热门话题,而是几千年来古今中外的医者从业都必须恪守的基本准则,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背景和实践基础。

1.1  理论背景

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曾经立下如下誓言:“……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并检柬一切堕落和害人行为,我不得将危害药品给与他人,并不作该项之指导……”。一切以患者的福利为先,将自己的生命和事业并重,使得这篇誓言逐渐成为医疗道德理论的基础和医务人员的从医行为准则,对医学界的良性健康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时至今日,希波克拉底誓言依然是医学生入学第一课的主要内容。1989年,美国著名生命伦理学家Beauchamp和Childress在《生物医学伦理原则》一书中提出了著名的“四大原则”,为自主原则,即尊重有行为能力的患者做出的自主选择;有利原则,即所采取的医疗活动应对患者有利;不伤害原则,即不得伤害患者的福利;公正原则,即维护人们享受医疗服务的基本权利。这四大原则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尊重和人道主义的立场,已经被全世界的医疗从业者视为基本指引。医学家科歇尔也曾说过,应该言语上和蔼亲切,和颜悦色,以免“给病人心头加上又一痛苦”。

自古以来,我国的医学家们也十分重视医疗道德建设,提出了许许多多到今天仍为我们所赞颂的道德标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例如,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一书中提到医人应有“救苦之心”“为医之法,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可以说是充分体现了温良恭俭让的传统美德,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在医疗行业的具体应用了。元朝的戴良简明扼要指出了医者应该存“仁爱”,尚“廉洁”,方可值得信赖和托付。明朝的龚廷贤也认为医者应该怀有一颗仁义之心,“贫富虽殊,药施无二”,切不可把物质名利放到第一位。总结来看,我国古代的医学道德是儒家伦理的具体投射,它以“仁”字为核心,强调了医德重于医术,视患者如亲人,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谦恭谨慎,诚信有礼等要素,可以说对现在的医疗事业发展也很有借鉴意义。

1.2  实践根基

不仅有充分的理论支撑,“医者仁心”这一理念也有着坚实的实践基础。古今中外的医者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乃至生命演绎着仁心仁术的光辉事迹。

例如,在18世纪的英国伦敦,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外科医生,约翰·亨特,他在研究梅毒和淋病到底是不是一类疾病时,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最终他成功地证明了梅毒和淋病不是一种疾病,也治愈了淋病,然而他却不幸染上了梅毒,并被其困扰一生。国际主义者白求恩,他放弃加拿大优渥的生活来到战时的中国,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救死扶伤,兢兢业业,把减轻伤员的痛苦当成自己最大的快乐,将伤员当成自己的兄弟、父亲和同志。还有《当呼吸化为空气》的作者Paul Kalanithi,他在自己的生命临近终点时,还在忍着剧痛,坚持每天做十几个小时的手术。所以说,医者仁心的一种表象应该是牺牲和奉献,而其根源的动机是对医疗事业的信仰和仁爱之心。

在近现代的中国,也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高尚医疗道德的名医大家。他们的悬壶济世的医术,高尚的情操也不断地影响着今天的医务人员。例如,海军军医大学吴孟超院士有着高尚的医学道德精神,而且在科研探索和学术发展方面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攻破了一个又一个医学难题。病毒学专家闻玉梅院士曾经在非典肆虐期间,以近七旬高龄亲临抗击非典一线,更是作为第一批志愿者,试验治疗性乙肝疫苗的人体安全性。他们都用医者的坚守和无畏,诠释了“医者仁心,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精神。

2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及成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在持续推进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全面改革,并且已经逐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的医疗水平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已经初步实现了城镇县乡的医疗网络全覆盖,而且城镇居民基本医保、新农合等保障体系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医疗体系的发展水平基本上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初级医疗服务需求,整体上我国医生和病人之间的关系还是很和谐的。但是,地区城乡间的医疗机构发展不平衡、医疗管理机制较为粗放,公共服务能力和意识尚待提高等问题也切实存在。这就客观上加剧了较发达地区医疗资源的紧张,也就为一小部分医生违反职业道德的寻租行为提供了温床和土壤。

随着经济社会秩序的重建,人们原有的价值观、道德观也在经历被解构、被重建的过程,这当然也包括医疗道德观和居民的整体利益观、是非观。部分医疗工作者可能不能坚持职业道德底線,做出违法违规、影响行业声誉的事情。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服务的市场化改革和公共医疗认知教育的滞后,患者可能会认为购买医疗服务就像购买普通商品一样,只要支付相应的金钱,就理应获得良好的服务与医疗效果。但是,医学上很多疾病的机理机制尚未能够阐明,这也就注定了医疗过程和效果的不确定性。综上,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医患关系的日趋紧张和恶化,而医生和患者之间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信任危机。

根据媒体报道,暴力伤医事件时有发生,很多优秀的医护人员被无辜伤害,正常医疗秩序也被严重危害。据卫生部门相关数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发生的医疗纠纷逾百万起,平均每家医疗机构每年的医疗纠纷数量约为40起,社会某项调查显示,出现暴力伤医的医院从2012 年的47.5%上升到2017年的62.4%。例如,2015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耳鼻咽喉科行政主任、主任医师李瑞玉在坐诊时被人袭击,全身受到多处刀伤。2017年6月,天津市第三中心医院的超声科主任经翔被前患者砍伤,颈总动脉破裂,生命垂危。2018年9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产科医生郝英东因为告知患者家属产妇不具备剖腹产指征,建议顺产被拳打脚踢,导致眼眶骨及下颌骨骨折……每一次恶性伤医事件都刺痛着医疗从业者的神经,使得他们对医患关系的发展前景更为担忧。

在如此现实背景下,广大医疗从业者们何去何从?他们的社会地位,乃至最基本的人身安全如何保障?除了呼吁医疗机构强化安保措施,完善对医护人员的保障和事后赔偿机制,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医疗知识普及教育等举措,医者们提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也是一个必要方面。医生们坚守职业道德底线,恪守希波克拉底誓言,践行“医者仁心”,也会从主观上改善社会大众对医生形象的认知,有助于医患关系的改善。

3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凝练的24个字总结了我国在国家层面的建设目标,社会层面的美好愿景,和个人层面的道德准则。具体到各行各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有着极强的价值导向和指导意义。对“医者仁心”的深度诠释和执着坚守,不仅是“敬业”这一职业精神的完美体现,更具化了“诚信”这一道德传统,有助于构建“友善”这一新型人际关系。值得我们终身发扬和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医者们的应有贡献。和谐医患关系是最终目标,缓解医患矛盾,实现医患之间的和谐相处,是现代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推进力量,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而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也是致力于追求公民存在、发展的自由和平等,追求基本人权和社会发展的公正,以最终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由此可见,“医者仁心”的文化内核一脉相承,不仅在各个文明间有着共同的历史根基,更是与我国的主流价值观和时代精神高度契合,有着很强的存在土壤和现实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和弘扬。

概括来讲,践行“医者仁心”,就要时刻对生命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对病患“常常帮助,总是安慰”,对科研和业务技能孜孜追求。不忘初心,即不忘一切行为宗旨是为患者谋利益;砥砺前行,即活到老学到老,不只是专业技能的学习,更应该是医疗道德和人文精神的终身学习。这是医疗道德准则的最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之义。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医学伦理精神的当代楷模[J].医学与哲学,2012(33):79-82.

[2]  黄瑞宝,陈士福,马伟.医患信任危机的成因及对策:基于博弈视角的分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3(2):143-147.

[3]  赵秀荣.近代欧洲思想道德来源[J].经济社会史评论,2015(3):16-26.

[4]  曹晓颖.对我国当前医患关系的认识和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25):194-195.

[5]  景荣.悬壶济世医者仁心—新时期医德医风教育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2018,28(3):442.

[6]  王丝雨.谈“医者仁心”[J].中国保健营养,2017,27(32):360-361.

[7]  俞佳仪.新時期卫生系统医德医风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8,15(6):197-198.

[8]  王朦.中西方医学伦理原则的比较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5.

(收稿日期:2019-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