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生命彩虹桥——读《斑羚飞渡》有感+2020《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线上教学心得两篇

  一条生命彩虹桥——读《斑羚飞渡》有感+2020《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线上教学心得两篇

  一条生命彩虹桥——读《斑羚飞渡》有感

  “山涧上空,和那道彩虹平行,又架起一座桥,那是一座用死亡做桥墩架设起来的桥。”这是《斑羚飞渡》中的一句话,我被深深震撼,这座桥凝聚着一条条鲜活的、敢于牺牲的生命。《斑羚飞渡》讲述的是一群斑羚被猎人逼到悬崖上,隔河的山峰相距六米,没有一只斑羚能够跳过。

  于是,斑羚们分成两拨,一拨是老年斑羚,另一波则是年轻的。它们一对一对地起跳,老年斑羚作为垫背,让年轻斑羚二次起跳,得以生存。这种简直谈得上“幻想”的逃生方法,在斑羚身上实现了。牺牲一半挽救一半,赢得生存机会。生命只有一次,面对人生的变数,也许会变得很短,有谁不知生命的宝贵呢?我佩服:老斑羚们走向死亡,是那么从容、果断,丝毫没有贪生怕死,而是心甘情愿!舍己为人,是经常提到的高尚品质,如,为了老百姓的安全,舍身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为了保护几名学生,在汶川地震中用身体挡住巨石的谭千秋;为了救公路上即将被车撞的孩子,而双脚被车碾压的张丽莉……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但是我们扪心自问:当灾难发生时,你真的敢站出来,谈“舍己为人”吗?也许正是因为中国有这么多舍己为人的英雄,他们牺牲自我,才会有如今让国人骄傲的新中国!

  也许动物真的比我们勇敢得多,灾难中的蚂蚁,抱成团如一个黑球般逃向安全,外层蚂蚁牺牲;洞穴中被烈火困住的豹,老豹用身体扑灭熊熊烈火,开辟生命之路。动物们也富有感情,一定记得每一只动物美丽的牺牲!舍己为人,不论是人,还是动物,他们把生命化作细雨,滋润花朵……《斑羚飞渡》书中舍己为人的老斑羚正是这样。有些人活着,但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却还活着。老斑羚们正是第二类。我们不要再自私了,人人多一点奉献,社会就会更加美好,处处有鸟语花香,生机盎然……

  2020《思想政治教育原理》线上教学心得

  一、直指人心,推荐线上直播

  究竟是直播还是录播?录播容错率高,可以反复调试,直到获得自己满意的效果,但是直播的即时性、互动性又是录播无法比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做的是人的思想工作,如果不能直面社会思潮,回避网络空间的喧嚣,不敢回应学生的重大关切,我们又如何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权衡之后,《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开课伊始就选择了在线直播的方式。

  1.直播之前,充分准备最重要。对老师来说,既要备课程,更要备学生。

  首先,建立班级群,搭建师生沟通的桥梁。建群是教学活动的起始,班级群的主要功能在于,它可以通知学生下一阶段的教学安排,在直播过程中收集学生的反馈并进行互动,课后还可以进行线上答疑。

  其次,上课之前,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开课前,我已经初步了解了18级同学,包括他们的学业规划、先修课程和学习近平,从他们学习的实际出发,可以顺利进入新授课的情境中。

  第三,构建教学体系。由于教材尚未发放,除了提供电子版教材之外,直播的ppt也是按照授课内容认真编写,ppt力求思路清晰、形象生动,这样可以引导学生迅速形成对这门课的系统认知(图1、图2)。

  第四,准备丰富案例。这门课既要明理更要笃行,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必须挑选大量鲜活生动、贴近实际的案例,这不仅是要激起学生的兴趣,更是希望他们能关心自己、关注社会、感悟人生,从身边复杂多变的现象出发,洞悉事物的本质,找到规律(图1)。

  2.直播过程中,反馈互动不可少。为了形成有效互动,必须随时注意反馈。

  首先,硬件方面需要一台电脑一部手机,电脑用于网上教学,手机登录通讯软件收集反馈信息。

  其次,从软件来看,简单易上手、运行流畅、没有强制性要求的直播软件容易被人们接受。我们现在使用长江雨课堂+腾讯会议模式,雨课堂分析功能强大,腾讯会议服务器稳定,两者结合,基本可以保证直播顺利进行。

  最后,通过各种方式获得的反馈信息非常重要,正是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解决将我们这门课程推向深入,学生提出的具有共性的问题不能回避,可以根据情况即时回复或课后讨论。

  3.直播结束后,硬性作业不必多。结合我们学科自身的特点,我们布置的课后作业以探究性阅读、合作性展示为主。作业量丰俭由人,提交时间弹性也大,主要是希望空出时间让同学们广阅读、勤思考、多写作。

  二、充分参与,首选小组展示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只有将受教育者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实现师生共建教学共同体的目的。课前15分钟,我们留给了小组展示的同学们,小组展示不但是大家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更是我们网络课堂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关于小组展示,我们是这样做的:

  1.小组展示的内容为该组观察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现象,因为有直面问题的勇气,才有解决问题的能力。

  2.我们按照学号顺序将101名同学分成16组,每组6-7人。采取这种分组方式是因为6个人一组可以做到分工明确并有效合作,采用学号顺序而不是自由组合是为了防止强强联合和搭便车。

  3.小组展示原则上不超过15分钟。15分钟足够进行一场头脑风暴,超时太多则会影响整体教学进度。

  4.小组展示的平台是腾讯会议,展示的同学通过“分享屏幕”为全国各地的同学解说,既有声音也有图像,偶有卡顿,但总体比较流畅。

  到目前为止,已经有4组进行了展示,主要围绕着疫情期间同学们的重大关切展开,这些展示,既丰富了教学实践,又使师生之间、同学与同学之间通过网络紧密相连(图3),一种新型的教学共同体规模初显。

  三、开放包容,悦纳“混合式教学”模式

  说实话,在学校推广直播教学伊始,我和很多老师一样惶恐,其中有对新的教学方式的恐惧,也有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质疑,更有几分跃跃欲试的激动。一个多月后,心情早已平复,但我对这种教学方式的认识却不断加深。

  1.功能强大,线上教学优点突出

  它可以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只要有网络,哪里都是教室,即使没赶上直播,课后还可以回放。它可以突破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屏障,在网络教学过程中,对于比较有兴趣的问题,平时不爱说话的同学也会积极回答。它有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通过它,教师能精准把握教学信息。

  2.实事求是,线上教学存在不足

  软硬件的局限可能妨碍教学顺利进行,比如雨课堂扩容前经常出现卡顿,腾讯会议有同学忘关麦克风,小组展示时莫名放不出ppt动画等都会影响教学进度。虚拟课堂难以模拟真实课堂的生动氛围,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现场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动作把握学生学习状态,及时进行调整,线上教学很难做到这一点。

  3.扬长避短,探索“混合式教学”新模式

  全民线上教学因疫情严重而产生,但并不会因为疫情减退而消失,线上和线下教学各有其优缺点。个人以为,扬长避短,优势互补,探索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方为王道。不过,由于现在尚未开学,这个问题只能留待以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