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的“旧衣难题”


  今年6月,位于内罗毕的东非最大二手服装市场Gikom ba遭遇火灾,肯尼亚副总统威廉·鲁托急急赶到现场,向店主保证政府将尽一切努力重建市场。
  但是,可能鲁托最需要回答的问题是市场一年之后还能否开张——今年1月,东非各国首脑建议肯尼亚、乌干达和坦桑尼亚停止进口旧衣,以复兴本土纺织业。
  单是肯尼亚一国,每年就进口大约10万吨二手服装、鞋袜和配件,其中很多原是西方民众捐献给本国慈善商店的。据Oxfam (乐施会)统计,全球捐赠的旧衣中,超过70%流向了非洲。
  “慈善商店没能卖出或拒绝收下的东西被转售到了其他地方。”伊安·冯肯安说。他管理着塞内加尔一家属于Oxfam的机构FripEthique。“状况良好、适宜温暖气候的衣物出口到非洲。”比如曾经穿在伦敦一位年轻女士身上的Forever裙子最后进了肯尼亚一位大学生的衣柜,牛津大学T恤、带着星条旗或英联盟旗帜图案的帽衫是非洲许多人的常见装扮,虽然他们可能从未到过英国或美国。
  肯尼亚纺织业的衰退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初,当时市场自由化政策使得当地经济对旧衣开放。在那之前,旧衣主要以免费形式在穷人之间流通。
  开放之后,西方旧衣的好质量和创意性很快吸引了城市年轻人的注意,激发大量需求,导致许多本土纺织企业的破产。据当地媒体报道,1980年代,肯尼亚纺织业雇佣约50万人。如今这个数字已狂跌96%,仅约2万人。
  为挽救奄奄一息的纺织业,促进就业,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禁止旧衣进口是最新一搏。但是,矛盾的是,禁令可能对另外一个肯尼亚群体造成巨大伤害:靠经营旧衣谋生的人。
  威廉·贡阿在Gikom ba做了20年的旧衣生意,很清楚禁令意味着什么。“我跟着父母进入这一行,10年前大学毕业后就开始干了。我只会干这个。”
  他说自家每月进口大约两个集装箱的旧衣,税金约为16700英镑。集装箱在港市蒙巴萨卸货,然后通过公路运到Gikom ba市场。
  Gikom ba是肯尼亚旧衣市场的中心,全国的零售商都从这里拿货。市场里尘土飞扬、噪音刺耳,由木板和铁皮搭成的小商铺组成巨大的迷宫,衣服搭得到处都是。挂不下的衣服捆成大捆,商家邀请买家进去,翻找他们需要的东西,慧眼之人往往能在一堆衣服小山底下发现他们的珍宝。
  查尔斯·库里亚的店就在贡阿门面的楼上,更大,从地面到天花板都堆满了衣服。他开店差不多两年,但从事这一行的时间更久———从最底层的沿街叫卖起家,然后是路边摆摊,最后成了首屈一指的批发商,现在只搞批发。
  库里亚直接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比利时拿货。他手下员工更多——4个长期工,每次新货进来,还有近20个短工帮忙。在他看来,禁令真正伤害到的是这些短工。“这些人现在靠卖力气吃饭,如果出了禁令,他们可能会去犯罪,内罗毕会变得不安全。”
  今年11月份,当东非各国首脑会晤时,旧衣贸易从业人员应该就知道自己的命运了。与此同时,人们翘首以待,看政府如何在不消灭Gikom ba市场的前提下复兴本土纺织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