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手工棉纺织业独兴的气候分析


  宋元时期棉花种植和手工棉纺织技术传入中国。从明中叶起,我国手工棉纺织业进入蓬勃发展的阶段,但发展不平衡。直至鸦片战争以前,我国的棉纺织业中心一直在以松江为首的江南地区。形成这一历史状况的原因比较复杂。本文将从与北方相比,江南地区的地理气候特点更适于手工棉纺织生产的角度来进行初步的分析。
  宋元之间,我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大量种植棉花。明邱 云:“汉唐之世,远夷虽以木棉入贡,中国未有其种……宋元之间始传具种入中国,关陕闽广首得其利。”至明中后期则“其种乃遍布于天下,”全国普遍种植棉花。并且,产棉中心也由宋元时的东南北移,山东和河南成了明中后期种棉业的代表,出现“江浙宜桑,山东河南宜木棉”之说。
  手工棉纺织技术也在元初由黄道婆传入了我国。陶宗仪说:“松江府东去五十里许,曰乌泥泾,其地土田硗瘠……因谋树艺……初无踏车椎弓之制……国初(元初)时,有一老妪名黄道婆者,自崖州来,乃教以做造杆弹纺织之具……人既受教,竟相作为……”之后,手工棉纺织生产便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至明中叶,棉布逐步取代御寒较差的麻布和价格昂贵的丝绸,成为普通人民衣被的主要原料,“衣布之人百倍于衣丝”。至此到清鸦片战争以前,我国手工棉纺织业进入了蓬勃发展长期不平衡,广大北方地区发展缓慢,而江南却一直独兴。是什么原因使然呢?
  陈桦指出:“任何一个社会和地区的经济特点及发展水平都取决于三个基本的要素:自然条件,劳动者自身素质和历史传承性。”
  江南棉纺业的独兴当然也与劳动者素质和历史传承性密切相关。但在此,我将抛开历史因素和劳动者素质的问题,主要从手工棉纺织所必要的气候条件来进行讨论。
  一、手工棉纺织业与空气温湿度的关系
  褚华说:“以一手摇轮,一手拽棉条而成一缕,小儿女用以消夜而已。”如果纺纱出售“夜以续日,得斤许,即可糊口”,可见,未成年的小女孩都能纺纱,并且,如果每天纺纱“即可糊口”,说明棉纺技术并不难掌握。北方地区在长期普遍种植棉花的情况下,棉纺织布却始终落后于江南,这就不像许多学者说的那样,是北方人民未掌握手工棉纺织技术的问题,而是另有原因。褚华指出:“吾邑以百里所产常供数省之用,非种植独饶,人力独稠,抑地气使然也。”徐光启也指出:“近来北方多吉贝,而不便纺织者,以北土风气高燥,绵毳断续,不能成缕,纵能作布,亦虚疏不堪用耳……南方卑湿,故作缕紧细,布亦坚实。”这就点明了北方手工棉纺织业发展困难而江南独自兴旺,与地理气候有很大的关系。
  二、北方与江南地区秋冬季节的气候特点
  整体来看,因为我国位于世界第一大陆和第一大洋的交界处,气候受大陆和海洋的交替影响很大。冬季节受大陆气团控制,气候阴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气团控制,气候温和湿润。春秋两季则为过渡季节。全国秋冬季世的气候都以干冷为主要特点。担由于海陆位置、纬度和海拔高低的不同,各地区又有较大的差异。
  江南地区秋冬季节的温湿状况:明清时的江南地区主要指今江浙一带。明中叶至鸦片战争以前的手工棉纺中心在以松江、嘉定和常熟,三地都在苏松地区,即今天的苏南和上海地区。因而于此我们主要考察原苏松,今苏南和上海地区秋冬季节的温湿状况。江苏全省年均气温为13.3~16℃,一月平均气温约3.5至1.5℃。雨季集中在夏季,冬季总的降水很少,但苏南相对又较多,占全年降水的20-30%,秋季也占20%以上,且秋季还有受台风形成的降水。并且,由于温室辐射作用较强,蒸发量远小于降水量,苏南秋冬季节空气并不干燥;上海年均气温15.7℃,一月均温3.5℃冬季虽常有冷空气南袭而气温陡降,但一般2~3天即可回升,最低温-5℃的寒冷天气平均仅10天左右。并不显得寒冷干燥。一年四季都很适于手工棉纺织业生产。
  北方地区秋冬季节的温湿状况:明中后期北方手工棉纺织业以河南、山东为代表,清中前期直隶(今河北)新兴为北方最发达的地区。因而。北方又以三省为主要考察对象。
  河南省具有较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秋季晴和高爽,冬季寒冷少雨雪,很显然其秋冬季节的空气都很干燥寒冷,不适于手工棉纺职业的进行;山东全省年平均气温11~14℃,冬季气温北部高于南部,沿海高于内陆,秋冬季节除鲁南和沿海个别地区稍好外,大部分地区都很干燥寒冷;河北省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仅300~800毫米,夏季占全年总量的65%~70%,秋冬季节则被干冷的大陆气团控制,降水稀少,空气干燥寒冷。但其东部沿海海拔稍低的平原地区,气候条件相对又稍好。也即是说,明中后期和清鸦片战争以前这段时间,我国气候普遍严寒,这更不利于手工棉纺织业的发展,尤其是北方地区。
  三、结论
  江南手工棉纺织业的独兴,除了种种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以外,气候条件上的差异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从江南和北方地区秋冬季节的温湿状况对比可以看出,除个别地区外,北方在空气温湿度的自然结合上无法与江南地区(尤其上海)相匹。从历史事实上看,明朝中叶至鸦片战争以前这个时期,北方地区的手工棉纺织业虽有所发展,但一直没有像松江刷线布那样高质量手工棉布的出现,始终没有什么重大的突破。但江南地区却几乎从手工棉纺织技术传入以后便一直兴旺发达,其上等棉布不仅长期畅销全国,在国际市场上也能风靡一时。这说明,在难以人工控制空气温湿度的手工纺织阶段,自然气候往往还是棉纺织业发展的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