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业:大起大落背后的寻常逻辑


  1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同比大幅下降10.8%。当人们还没从1月暴跌的情况晃过神来,就收到2月出口暴涨99.3%的消息。从下降10.8%到增长99.3%,犹如从谷底到顶峰。纺织人的心也像坐过山车一般跟着数据变化大起大落。我们该欣喜吗?是出口的春天来到了吗?以后的走势都会如2月这般大幅增长吗?
  寻找答案前请先保持冷静、客观,也许由此判断前景还为时过早。首先,下降也好,增长也罢,都是与去年同期相比,而从今年1月和2月出口的绝对数值来看,1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共计约255.4亿美元,而2月的出口总额是216.8亿美元,环比下降15%。此外,行业专家也表示,由于每年一、二月都恰逢春节前后,数据变化大也属正常。通常春节前各地企业都争相集中出货,致使节后第一个月较为惨淡。前几年,春节大多出现在1月,因此往往2月份的数据比较“难看”,基数低是造就今年2月“神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专家表示,凭借一两个月的数据不足以判断行业走势。研究出口情况,请以季度为单位,至少观察3个月再下定论。
  尽管如此,数据起伏背后的推动力量还是不容忽视。为何“神增长”会出现在今年?除了基数低,恐怕还有两个其他的重要原因。第一,今年1月1日开始执行出口退税新政,众多纺织品服装的出口退税率从16%上调到17%。在形势不好的情况下,出口退税率的调整极大地缓解了企业的压力。为了享受出口退税,对于不着急的订单,部分企业对采购商提出推迟发货的请求,因为他们知道新政从宣布实施到真正执行往往有时间上的滞后性。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出口退税新政策对行业有着重要意义,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出口热情。在生产成本不断高企的当下,他们对这1个百分点的上调还是寄予了厚望。
  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推动力量是人民币贬值。汇率变化一直在进出口贸易中承担着巨大的作用,从去年开始,人民币对美元出现明显贬值压力,今年前两个月,人民币对美元的贬值幅度将近1%。这对出口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尤其是2月间,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多次逼近跌停价位。多家受访企业表示,预计短期内纺织品服装出口会因此有所振奋。
  汇率的变化恐怕是最神秘莫测的事情之一,数日前企业还认为人民币贬值会持续一段时间,而近日随着汇率波动,人们对此预期又不再像之前那么肯定,因此今年整体出口走势还有待观察。
  总而言之,对于大起大落,大家别太紧张。干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的产品,任凭外界什么环境,好企业都能安身立命。
  (服装工业网)
  内地富裕游客转战他地 香港零售业凛冬将至
  中国内地游客正在迅速远离香港,一度挤满内地游客的零售店门可罗雀,仰赖旅游业的香港经济整体亦遭冲击。
  香港反水客等示威活动挫伤内地游客赴港热情,3月初内地赴港旅游团数量暴降约八成。中国政府对内地奢侈浪费的打击亦没有放松迹象,令内地游客转向更远的海外旅游目的地。
  尽管香港附近的内地“一日客”仍继续前往香港购买日常必需品,但富裕的中国游客却转而青睐韩国和日本等国家。据日本政府观光局,受日元走弱与赴日签证放宽吸引,2月赴日中国游客几乎增加了两倍,创下月度新高;赴日游客有四分之一都是中国人,中国人成了日本最大的游客群体。
  对于周大福珠宝和化妆品连锁莎莎国际控股等零售企业来说,这可是个坏消息。令一些香港人懊恼的是,这些公司在过去五年里将香港业务扩大了50%,以满足内地来港游客激增的需求。
  “旧店铺被迎合内地游客的周大福、莎莎国际等连锁店和其他流行商店所挤压、取代,”一名22岁的香港购物者说道。“这太疯狂了!”
  一方面,一些香港居民指责内地游客推高物价,还令本已举步难行的街道更加拥堵不堪;另一方面,内地人对香港的厌憎情绪也日渐高涨。许多内地人士表示香港人粗鲁无礼、行为令人震惊,宣称将往别地旅游,更有甚者还将香港入境许可证绞碎,并将照片贴在网上。
  这样的净效应是香港旅游业下滑,经济蒙受巨大损失。内地游客消费约占香港零售消费的三分之一,去年有4,700万内地游客赴港旅游,其中四成来自远离香港的内地区域。
  瑞士信贷本周发布报告称,因内地游客消费减少,将2015香港经济增长预期从2.4%下调至1.6%,并将专注在港业务的企业股票评为“减持”。
  在香港,观察家们已准备好迎接香港零售业的冰冷寒意。
  “五一之后,我们将看到非常疲软的数据,”大华继显香港分析师Renee Tai说道。“今年香港零售业凛冬将至。”
  中韩自贸协定带来哪些好处?
  中韩两国2月25日完成中韩自贸协定全部文本的草签,宣告自贸区谈判的结束。作为中国迄今为止涉及国别贸易额最大、领域范围最为全面的自贸协定,中韩自贸区的平稳“着陆”,不仅为双边经贸关系发展注入活力,还将为两国企业和个人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对于两国百姓来讲,自贸协定一旦生效,不用踏出国门就可以购买到对方国家质优价廉的商品。目前中国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达成自贸协定后,经过最长20年的过渡期,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将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可供百姓挑选的商品种类将越来越多,价格越来越优惠。
  尤其是广受中国消费者青睐的韩国化妆品、服饰、电饭煲、擦地机器人等商品都将有机会进入寻常百姓家。反之,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也将进入韩国百姓的日常生活中。
  根据中国商务部去年11月公布的谈判成果,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等17个领域。因此,除购买到这些看得见摸得到的实物外,民众还可以享受到优质服务。
  例如协定新增了允许在华韩国旅行社延揽顾客的内容,这意味着有赴韩旅游需求的游客通过在华韩国旅行社能获得更多旅游咨询和更到位服务。另外,持有韩国医师执照的医生还可在中国进行短期行医,期限有望从6个月逐渐延长至1年。未来有整形需求的国人也许不用出国门即可享受到韩国整形医生的“上门服务”。
  随着自贸协定的生效,预计韩国生产的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化妆品、小型生活家电等将成为中国市场上的热销品。而中国生产的手工艺品、服装、食品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中间产品将凭借价格优势迅速占领韩国市场。
  但随着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中国市场日趋成熟,中韩市场之间的差距将逐渐缩小。两国都将致力于高附加值产业领域的投入,向全球价值链上游看齐。因此,对两国企业来说,中韩自贸协定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对韩国企业来讲,13.7亿人口的中国市场无疑是最大机遇,中国市场准入门槛降低、制度松绑,将令韩国企业进军中国市场变得更为顺利。但韩国企业能否真正赢得中国市场还要看“韩国制造”究竟能有多大潜力。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一方面可以学习韩国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同时还可利用中韩地理位置优势和相似文化圈的背景将韩国市场作为中国新产品向世界推广的测试中心和平台。
  虽然有人担心市场开放会一定程度冲击本国的薄弱领域,但毋庸置疑,中韩自贸协定带来的利要远大于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