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会诞生记


  太原市漪兴路一号904座,山西省福建商会。如果对漪兴路不熟悉,在一排三四层高的建筑中找那个904座,是需要有点耐心的。不过即使刚开始没找到,也不用担心是记错了地方,因为周围随处可见的闽南饭店给人一种直觉:福建商会一定就在附近。
  十年前,山西省福建商会在这里买下了一座三层小楼作为会址。十年中,在这个地方生活、做买卖的福建人越来越多,仿佛已经成了太原市的一个“福建村”。用刘啸老先生的话说,“住在这里办事方便,来找商会维权、联系工作的人很多。”
  山西省福建商会成立于1999年,是山西省第一家异地商会。目前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00多个会员,内设六个专业委员会的超级商会。
  商会成立三部曲
  山西省福建商会的成立可谓经过了三个过程:找老乡;找主管单位;政府批复。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国流行往南走,很多北方人跑到广州、深圳去打工,但同一时期,也有很多南方人来到了山西。对于“逆流北上”的原因,刘老说,“我们也采访过好几位副会长,他们告诉我,因为那边的人太多了,找工作难找业务也难。那时候山西比南方要滞后十年左右,广州前五年的东西拿过来到这边都算新品……来了以后自己做得不错了,又把乡亲朋友们介绍了过来。”总而言之,到1997年那会儿,在山西的福建人已经有七八万,分布在三四十个行业中。因为人地生疏,在异地从事工商活动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于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就成为不少福建人的首要需求。当时有一群福建商人,平日里彼此都有联系,就想组织起来搞一个福建闽南同乡会。
  然而当时国家正在整顿社会团体,同乡会在民政部门得不到认可。几个发起人明白,他们需要“行家”的帮助。
  对于这一段历史,在商会的简介中有这样的描述:“历经近三年的艰辛筹备,经过较详细的调查摸底工作,主动与在山西省各部门工作的闽籍人士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有的闽籍老同志、老干部在百忙中亲自参与了商会的筹备、策划,使成立新社团的各项申报及审批手续终于在世纪之交理顺、完善。”
  这里提到的老干部就是刘啸。如今已经77岁的刘老是山西省福建商会的首席顾问,当时还没有退休,他本身是福建人,也是九三学社山西省委副主委、九三学社太原市委员会的主任委员。多年的工作经验,使他对政策的解读与社团的运作都比较熟悉,最重要的是刘老对老乡们的这个愿望非常热心。
  根据当时的社会情况与老乡们的抱团诉求,刘老认为改成山西省福建商会更为合适,然后按照国家对社团的规范要求向民政部门申请登记。
  那时中国的商会组织还很少,而在山西,更是没有一家异地商会。所以刘老他们做的工作是具有开创性的,为之后山西异地商会的成立提供了一个参考范例。
  按照国家对社团成立的规范要求,商会首先要做的是找到主管单位。“我们根据商会的性质——商会以从事工商活动为主体,是民营的、民间的,是非公经济的组织,所以我们找主管单位的话应该找省委统战部,因为省委统战部有经济处,其本身就是和非公有制经济代表要有联系,所以我去请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来做我们的主管单位,他们同意了。”刘老说。
  “然后我们还得找工商联,因为工商联挂两块牌子: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山西省总商会。我们既然要在山西成立商会,归口也应该归到总商会去,工商联同意做我们的业务指导单位。”刘老回忆说,那时候什么资料也没有,只有在网站找到的民政部有关社会团体的管理办法,就是找哪些部门也得自己先研究。
  1999年,中共山西省委统战部为此下达晋统字〈1999〉36号文件,山西省工商业联合会下达晋联发〈1999〉第53号文件,均对山西省福建商会的成立、申请办理社团登记作了明确的批复。山西省人民政府民政厅下达〈2000〉晋民社函38号《关于注册登记山西省福建商会的批复》文件,并向山西省福建商会颁发了社证字第638号社会团体法人登记证书。当年12月12日,山西省福建商会在省城朝阳街名流保龄球俱乐部召开成立大会并正式成立。
  商会发展三部曲
  这三部曲是:成立;搬家;分行业。
  商会的成立过程让人们再次领略到了福建人的“敢拼敢闯、敢为人先”的性格,而在山西的经济发展中,闽商同样凭着这种精神,在山西这个第二故乡闯出了一番不小的天地。从走街串巷的小商贩到商业王国的掌权人,闽商以自己的蝶变诠释着山西的发展变化:3000余家上规模工商企业,1000多亿的总投资额,遍布40多个行业的闽商群体……
  在闽商壮大的同时,山西省福建商会也通过三个阶段的发展,摇身变为了山西省数一数二的“超级商会”。
  第一阶段,1999-2002。这一阶段是福建商会的制度摸索时期,因为没有办商会的经验,也没有可供参考的案例,如何规范组织行为、完善规章管理制度,成为这一时期商会的重要工作。
  第二阶段,2003-2004。2003年之前,山西省福建商会的办公地址是在一家会员企业的公司内,有诸多不便。2003年,商会在万柏林区买下了一座三层小楼作为商会的固定办公地址,也就是现在的漪汾街一号904座,还建立了自己的网站。商会工作步入正轨与常态化。
  第三阶段,2005年至今。这个阶段是福建商会真正的蝶变期。2005年,山西省福建商会的会员数已经超过了500个,会员多了,必然在某些行业方面呈现出集聚性,而在山西的好几个行业中,闽商都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如木材近100%,茶叶60%,水暖阀门85%,水产70%,汽配40%,运动鞋80%,每个行业年销售额都在数亿至数十亿元。于是在商会中出现了类似行会的分类——从2007年开始,山西省福建商会陆续成立了六个专业委员会:汽配工程机械专委会、服装鞋帽专委会、茶叶专委会、水暖阀门专委会、水产专委会和矿业专委会。
  其中矿业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时间较晚。从2007年以后,山西政策允许取地表以下的煤,于是吸引来大批的闽商投资者,在露天煤矿领域投资了约四五百个亿。而之所以能在该领域独占鳌头,与闽商的融资能力密不可分。说起融资能力,人们都会想到温州商人,其实福建商人也很厉害,用刘老的话说,“两个亿,三五天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