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科学教育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藏族天文历算传承的内部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天文历算传承面临的困境,认为学校教育培养人才是当前推进藏族天文历算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藏族科学教育 天文历算 传承 发展

藏族天文历算是祖国天文历算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青藏高原特殊的地域环境里历经几千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民族天文历算文化体系。它不仅包含纪年、纪月、纪日等独特的与天体物理相关的历法知识,长、中、短期气象预报,而且与藏医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如何更好的适应现代文明,进一步传承和发展藏族传统天文历算已显得极为迫切。

一、藏族天文历算传承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寺院天文历算传承式微

首先,现代教育体系在藏区的确立,使得传统藏族社会以家族、寺院为主体的教育场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现代新型教育体制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中坚力量。自然,生存于现代教育制度以外的家族、寺院为主体的传统传承模式呈现弱化;

其次,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藏区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并日益纳入到了现代经济格局中。在全球化文明的潮流中,民众的传统价值观念逐步受到现代文明的广泛影响,特别是年轻一带对于现代科技文化的向往和接纳,使得他们没有兴趣学习传统天文历算文化。很多流传于民间、寺院的天文历算传统技术、与藏医医术相关的天文历算绝技面临失传。

(二)现代学校教育、天文历算科研体系传承较显单薄

1. 藏医学院天文历算课程单薄、师资力量不足

从目前发展状况来看,天文历算传承仍显单薄,主要表现在:首先,基于现代教育模式下分科课程体系的建构,藏医学院各专业需要开设的必修、选修课程较多,天文历算课时量相对短缺,庞杂的天文历算课程内容无法系统讲授;其次,天文历算专业教师紧缺,师资队伍有待改善。目前藏医学院天文历算教研室师资有2005年的一人发展为6人,不过精通天文历算专业的师资短缺仍然较为明显;第三,教材开发有限且有待系统化。现行开发的教材目前基本只有2004年出版的《天文星算》,在藏医学院本专科中通用,课程资源开发较显单薄。

2.天文历算研究所人员短缺严重

调查表明,藏族天文历算研究所队伍整体老化严重,研究人员较为紧张。目前自治区天文历算研究所工作人员7人,最大的国家级天文历算研究员贡嘎仁增先生已70岁,最年轻的也已经40岁以上,整个队伍平均年龄50多。由于日常所要承担的科研工作较为繁重,一方面很多藏族历代流传下来的天文历算古文献资料尚待补充足够数量的专业队伍研究、整理,另一方面如何适恰的吸纳现代科学技术,更好的发挥藏族天文历算在高原预测气候、地震等自然现象的相关研究工作也需要足够的人力资源。

上述问题表明,天文历算传承出现困境归因于当前天文历算人才的匮乏,继而导致教材开发、师资培训、课程挖掘、高素质研究队伍等一系列延续文化传承的载体出现不足。因此,实现天文历算的可持续发展,解决人才的匮乏问题是关键,只有充足的人才资源,才能有效解决天文历算在教学研究、科研、教材开发、课程资源挖掘等诸多问题。因此,可以说,当传统的传承方式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受到价值取向的冲击时,大力培养人才,积极探索新时期民族传统科技文化传承的新路子,学校肩负着重要使命。

二、发挥学校教育在传承和发展天文历算中的重要作用

(一)藏医高校要加强对天文历算人才的培养力度

人才的匮乏是制约当前藏族天文历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必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同时在人才培养上需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在数量和质量上适应当今和未来藏区社会发展需求。其二,要重视不同规格的专业天文历算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天文历算人才培养方向,使其在人才结构、培养模式上满足天文历算文化传承需要,形成和发展天文历算专业的优势和特色。

(二)大力开发教材,优化教材结构,增强教材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大力组织资深藏历专家、藏医专家,针对藏医学、藏药学、藏族天文历算等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开发、编写天文历算教材,精选与这些专业相适应的课程内容,更好地满足需求,这对于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推进天文历算传承与发展意义重大。

(三)加强校内校外天文历算文化空间交流,提高师资质量

藏族天文历算是在青藏高原独特地理位置孕育出来的一门学问,它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文化性决定了其师资培养的特殊性。因此,充分挖掘尚存在的师资力量在当前显得极为重要。即一方面天文历算师资的培养培训要打破学校 “篱墙”,建立有效激励机制,制定扶持政策,充分挖掘民间尚存在的精通天文历算的人力资源,通过他们培养高素质的天文历算专业教师。如甘肃西北民族大学曾聘请拉卜楞寺喜金刚学院的天文历算大师桑珠加措先生兼做客座教授,为藏族天文历算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另一方面,拓展交流,通过返聘已退休的藏医学院精通历算的老教授、老专家,建立有效的培养、培训机制,以老带新,提高师资队伍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