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化教学资源支持下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

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呼唤互动教学研究的深入,同时更对教学资源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推动互动教学研究,必须不断丰富和完善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的体系结构并谋求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只有着手于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应用中寻求互动教学的有效路径,才能推进教学过程中主体的积极参与和互动,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立体化教学资源;思政课;互动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10—0054—03

一、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必然举措

在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互动教学的理念是一直得到重视的,但是实施效果却不容乐观。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大课堂的教学背景、思政课功能认识的不充分等,都直接影响了互动教学的认识与实践。总体上来看,教师还是课堂的主体,“你说我听”仍是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的主要模式,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教学主体与教学资源之间缺乏互动交流和情感沟通,这就必然导致思政课教学与实践、社会、生活之间的割裂,直接影响教学的实效。因此,积极探索思政课互动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实效性的提高成为当务之急。

1.是对“翻转课堂”和“慕课”的积极应对

“翻转课堂”近年来成为全球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立足于追求传统的“课堂上听教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向“课前在家里听看教师的视频讲解,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做作业(或实验)”的教学模式转变。2011 年以后,“慕课”崛起,与“翻转课堂”结合,通过在授课视频中穿插提问、 随堂测验和开展专题讨论,并鼓励学习者利用 QQ、 社交网站及其他个性化学习工具主动浏览、获取相关信息与学习资源等方式,大大增强了课程实施过程中的交流、互动与反馈,使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改变。

“翻转课堂”和“慕课”的到来,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理念的挑战和突破,更是对互动教学理念的印证和尝试。因为其强调主体之间、主体与资源之间的积极互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得到有机融合和良性互动,能紧密结合课堂促进教学资源的有效运用,必然对我国现有的教学模式产生一定的冲击。在这种背景下,高校思政课也必须积极应对。高校思政课的教学改革中突出对互动教学的研究,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翻转课堂”与“慕课”教学理念的对接。

2.是对网络信息时代挑战的积极应对

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的广泛运用,网络信息资源的容量、传播速度和获取的便捷性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应用,提高教育的成效,呼唤着高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变革。而课堂是应用资源最直接、最重要的环境,探讨课堂教学与网络信息资源的有机契合,沿着重视资源、建设资源和应用资源的方向推动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将直接关系到思政课教学的成效。

另一方面,网络成为大学生群体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其道德观念、日常行为和价值取向都极大地受到网络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的成效很容易受到网络力量的挑战。虽然传统的互动教学模式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仍然存在互动性单一(主要以问题式互动为主)、互动对象失衡(仅少数人参与)、互动深度有限(局限于教材)等问题,致使互动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无法满足网络信息时代的需求。因此,充分利用网络媒体,推动大学生群体与网络信息资源之间的互动及在此基础上的主体间互动,将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基本路径。

3.是对高校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性不高的积极应对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因为其“大课”的组织形式,集思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课程性质,集中授课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教学成为了以讲授知识为主的灌输式教学,强调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单向过程,这样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和个体性,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堂教学实效性普遍不高。

高校思政课教学是一项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标不仅是通过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增进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道路认同和制度认同,同时更要通过有效的实践教学,提高他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推动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研究,创设多元互动情境,促使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投入,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学术研究、实践和创新能力,保障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将其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二、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需要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

中宣部、教育部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实施方案中指出“加强教学方法的研究,优化教学手段……实现立体化教学”。这就对高校思政课建设课程立体化教学资源提出了明确要求。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立足于现代教育理念和网络技术平台,以传统纸质教材为基础,以学科课程为中心,以多媒介、多形态、多用途、多层次的教学资源和多种教学服务为内容的结构性配套的教学出版物的集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优化教育资源诸要素配置的重要途径。[1]高校思政课课堂互动教学的研究和推动,必须获得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

1.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助于确立互动教学理念

互动教学模式相比较传统教学模式而言,强调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创设多元互动情境,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实现师生相互促动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立体化教学资源相对于传统的纸质教材而言,所提供的教学内容直接指向了教学主体,从“便于教”转向了“便于学”,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和操作的手段。高校思政课立体化教学资源适应了网络信息时代的要求,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成为教师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的重要方式,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成为课程教材的补充。同时,其多样化的呈现,赋予学生主体自主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满足不同需求的学生群体,成为有效的辅助教学的手段,调动学生参与思政课教学的积极性。此外,立体化教学资源更是提供了有效的信息交流平台。在这一平台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主体与教学资源之间的互动得到进一步强化,学生能够得到及时的答疑解惑,深化对问题的理解和知识掌握的同时,主体之间有了进一步交流和沟通的机会,有助于认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这就为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提供理论依据,使之成为可能。

2.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助于创设互动教学环境

立体化教学资源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及其存贮形式,不仅能扩大学生群体的信息量,使之不再局限于教材和思政课教师本身。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创设积极互动的环境。

一方面,立体化教学资源通过多样存贮和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认知环境。多媒体、教学视频、网络课程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为学生创设较好的学习环境,使其对学习内容有一个形象化的认识,这有助于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也使得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讨论和交流等主体互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立体化教学资源不同于纸质教材的又一个特性在于其不仅仅拘泥于纯粹理论知识的传授,更突出理论与现实的联系,引导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助于问题情境的创设,提出与社会现实密切相关的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积极交流,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运用。这就为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提供重要支撑,确保其成效。

3.立体化教学资源有助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加强

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政课教学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学生学会思考、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意见”指出:要加强实践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3]

立体化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供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强实践教学的重要手段。在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下,学生可以逐步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中心,由被动的“要我学”变为主动的“我要学”。自主学习的过程增加了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灵活性,也便于主体结合自身的具体实践,促成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实践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系统理论的理解,建立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自信”。同时,立体化教学资源也搭建了主体接触社会、了解现实的平台,教育基地的参观、实习基地的培训等,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起来,为主体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提供了契机。这就为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提供了有效途径,为实现思政课的教学目标提供保障。

三、立体化教学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中的应用

立体化教学资源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在强调教学资源的多媒体、多形态的同时,还应该是一个覆盖整个教学过程的各种教学资源与评价体系的有机整体。[4]高校思政课互动教学的成功实施离不开充分的课前预习、积极的课堂参与和有效的课后巩固等各个环节,而立体化教学资源则为这些环节的顺利运行提供了现实依据和可靠保障。

1.立体化教学资源提供学生课前预习的载体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是首次接触新知识,对新知识没有预先的了解,更谈不上思考,这就使得课堂上的交流和思想碰撞非常困难。学生所能做的就是被动地接收,所追求的目标就是达到对新知识的认识和理解。

相比较而言,立体化教学资源于学生而言意味着学习所能凭借的不再仅仅是高校思政课的四本通用教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以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不再仅仅是借助教师的讲解才能展开学习。于教师而言,即将面对的学生不再是非常陌生的群体,也不再是对新知识一无所知的群体。有了立体化教学资源的支持,通过教师的布置和主体自身的理解,学生对新知识进行预习和思考,借助网络课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资源,完成基本的答疑解惑。带着预习的成果进入课堂教学,不仅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深化了解,更会使其后的课堂互动教学进行得更加顺畅。

2.立体化教学资源提供学生课堂参与的动力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因为课前对学生和学生已有的知识机构完全不了解,因而在课堂上针对所有知识点展开逐条讲授。学生对此反应不一,理解与不理解、感兴趣与不感兴趣并存。

相比较而言,立体化教学资源提供了课前预习的载体,在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完成了主体与教学资源的互动,实现了对理论知识的初步了解,同时也及时发现了难点和困惑点,这将是促成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之间的积极开展互动的动力。带着问题进入思政课的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开展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仅利于教师集中精力解决学生普遍感到困惑的难题,把握学生的兴趣点,节省更多的时间开展与学生间的互动。同时,学生课堂学习的针对性增强,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更高,保障了课堂互动教学的有效开展。

3.立体化教学资源提供学生课后巩固的平台

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的课后巩固复习只能依据课堂所学和纸质教材进行,即使发现不理解之处也无法自行解决,求助其他主体或者带至下节课依靠教师帮助解决,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相比较而言,立体化教学资源提供了复习的有效平台,使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成为可能。多媒体课件、在线交流、试题库等教学资源可以帮助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课堂所学知识,这对于推动学生主体对新知识思考和把握非常必要,为运用知识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主体的自我考核,在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新知识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的充分实现。

[参考文献]

[1]张梅花.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模式的构建[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2(03).

[2]孙万东.立体化教学资源及其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应用[J].教育探索,2007(05).

[3]央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5-02-07.

[4]吴芹.以学生为本的立体化教学资源构建和应用研究——以金融投资实践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