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校药理学教学的问题及优化对策

摘 要:药理学是一门桥梁学科,它所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繁多且抽象。对于卫校学生来说,对药理学的掌握和理解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工作能力,甚至是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从卫校药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基于卫校学生的学习特点,提出了优化这门学科教学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卫校药理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c)-0216-02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其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卫校学生而言,直接影响其未来的工作能力,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但是这门课程内容繁多且抽象,学生普遍反映难记、难懂,大部分教师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再加上卫校的学生年龄较小,自控能力弱,学习主动性较差。因此,药理学在卫校教学中存在许多问题,很不利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提高,将来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能会对病人造成极大的危害。

1 卫校学生的特点

在知识基础上,卫校属于中专层次,学生多为初中毕业,没有接受高中的系统教育,与本科生相比基础十分薄弱,对知识的感悟、推理能力相对较差;在年龄特点上,卫校学生年龄多在16岁左右,这个年龄段处于青年初期,自控能力弱,情绪容易波动;在学习情况上,绝大多数学生主观上具有学习的积极性,但药理学的内容繁杂,且它的理解需要有生理、病理及生化等多学科的基础,有些内容枯燥无味,导致很多学生往往在学习过程中丧失了自信心;在心理特征上,由于绝大多数学生在中学时的成绩相对较差,理解力和自制能力都较低,往往有或轻或重的自卑感。

2 卫校药理学教学的问题分析

2.1 培养目标有偏差

卫校是以培养护理人员为目的,应该注重对学生使用技能的培养,以技能而不是理论为培养目标。然而笔者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绝大多数卫校专业的课程设置是参照大学本科教学模式进行的,教学内容是医疗本科内容的压缩,这种“强理论,弱应用”的教学惯性严重违背了卫校的培养目标,导致教师教的无奈,学生学的痛苦。

2.2 教材内容不合理

教材是培养学生的重要工具,目前卫校专业的药理学教材基本上沿用了医学高专教材系列,教材的专业针对性和应用性不强,侧重于理论知识的传送。教材中药理基础知识的容量大,且有些章节难度偏大,比如教材中强调的药物作用机制让学生难以理解,而临床用药、配药禁忌及用药后护理措施等方面又明显涉及不足,这对于培养技术应用性强的护理人才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2.3 教学观念落后

在课堂设计中教师一般从自我角度建构知识,很少能站在学生角度上进行换位思考。卫校教师由于自身素质原因,教学观念相当落后,仍然采用照本宣科性的填鸭式教学,课堂教学三步曲就是“初步理解教材”、“分段讲读分析”、“归纳总结教材”,分析理解教材内容成了贯穿课堂教学的主旋律、硬任务。教师往往只注意理论知识的灌输,很难与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更谈不上进行职业素质教育。教师普遍认为,教材理解了,教学任务也就完成了,整个教学只是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充分意识并且发掘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

2.4 教学方法单一

药理学课堂中,教师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被动地接受,即讲授法教学。虽然讲授法具有经济、有效,使用方便、易于操作,信息量大、接受效率高等优势,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或缺陷,这种单向传输的教学方法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使课堂变得单调,也使学生倍感药理学繁琐、抽象、枯燥,而丧失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3 卫校药理学教学的优化对策

3.1 以应用性与理论性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鉴于卫校教学的特殊性,教师进行药理学教学时必须处理好普通高等教育重视基础理论和职业教育注重实用技能培养的关系,做到既强调理论教学,又注重实践训练。一方面,要着重于重要知识点的传授,以书本为主,讲述各种药物的相关药理知识,让学生获得重要的理论性知识;另一方面又要强调理论的实践运用,通过教学内容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丰富帮助学生迅速将理论知识置于知识产生的情境中,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可以很好的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际知识。

3.2 丰富教学内容

卫校教育的一项最重要的特色就是培养的学生立足实际需要,动手能力强,进入工作角色快,因此,选取的教学内容应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上,更多地具有实用价值。药理学的教材编写者应该改变传统医学基础课程不突出专业特征、重理论轻应用的弊端,以护理工作岗位需求为基础,组织教师和资深临床护理工作者,本着“实用、够用”的原则改革教材内容。根据临床护士在工作过程中主要注重给药、配药时护理和用药后护理等特点,适当减少药物作用机制的论述,在教学内容中侧重于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增加配药注意事项、用药护理等与护理职业密切相关的一些知识,将药物与护理工作联系起来,并为后续的《基础护理学》等课程的学习起到了支撑和指导作用,减少护理专业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工作盲区。

3.3 改进教学观念

现代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广大教师要激发学生兴趣、丰富学生情感、发展学生智力,要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探求者。在药理学课堂中,教师应该致力于建立一种新型师生关系,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主动投入学习,形成教师以教为主、以学为辅和学生以学为主、以互教互学为辅的交互关系。比如在讲授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一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资料,发现日常生活中容易发生的用药不当导致的不良后果,学生对于与生活关系密切的药物毒副作用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进而扩展到不良反应、毒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用等。最后教师可以总结性讲授这些名词的概念、意义等,这样学生易于理解且印象深刻。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平等、宽松的课堂环境,尊重学生,认真倾听学生回答,及时做出点评。对学生回答问题过程中出现的不当之处应提出中肯的建议,千万不可严加指责,使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使学生敢想敢说,走上讲台,畅所欲言,不仅能很好地展示自我,活跃教学氛围,也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3.4 完善教学方法

单一的教学方法不仅缺乏灵活性,过于死板,而且容易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引起学生的厌倦和疲劳感,从而降低了教学质量。因此,在以后的药理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法等等。

在案例教学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所学知识,选择真实的典型病案,并在病案后提出相关问题,引出本次课的主题,然后开始讲解基本知识和主要内容。比如讲到解热镇痛抗炎药这个章节时,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病案,患者,女,55岁,关节疼痛、肿胀3年,近3个月关节肿胀和疼痛加重,晨起后关节僵硬,伴全身不适入院。处理措施:阿司匹林0.3~0.6g/次,3次/d,饭后口服;柳氮磺吡啶每日剂量2g,分2次口服。患者服药第二天后出现上腹不适、胃痛、恶心、食欲减退、关节疼痛及晨僵症状减轻。然后教师引出本课的重点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关节的肿胀和疼痛?阿司匹林为什么要饭后服药?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上腹不适、胃痛、恶心、食欲减退症状?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对于该药的实际应用及不良反应的认识很清晰,因而学习的积极性得以大大提高,基础理论知识与临床医疗实践相联系,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生动。

在讨论法中,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场的局面,教师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准备讨论的资料。在课前一周,教师将病例和问题预告给学生,比如“肾上腺素是治疗过敏性休克的首选药”这一内容,教师引入1个病例,再提出需要讨论的问题:患者发生过敏性休克有何表现?休克的病理生理机制?首选治疗药物是什么?让学生在课下自由组合成学习小组,每个学生通过教材、文献资料、网络等查阅相关资料,然后进行小组资料汇总,集思广益,小组讨论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中进行问题的讨论分析,在各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各小组启发、指导学生,与学生进行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在讨论结束后,教师最后对学生的讨论加以总结和点评,对关键问题进行积极引导,对错误或不全面的地方进行及时修正和补充。

在多媒体教学法中,教师利用Powerpoint,Flash制作课件,在药理学课堂上使用幻灯片,把抽象的问题变得直观,把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比如在讲解“抗心绞痛药物”时,先向学生展示一个动画短片“一老人受刺激突然发病,手捂住胸口,冷汗直流,呼吸困难;后含服一药丸后,两分钟内恢复正常”,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什么药能有这样的疗效?通过动画片的方式展现教学内容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缩短师生的距离,往往可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再比如,讲解磺胺类药物及磺胺增效剂的作用机制时,这两类药是通过不同的途径影响四氢叶酸的形成,这部分内容抽象、难以理解,若用多媒体教学,化静为动,用动画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幅动态分析的场景,这样就能化繁为简,省去教师冗长的说理过程,使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多媒体造成的视觉、听觉刺激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

4 结语

卫校是培养初级医疗护理人员的主要平台,药理学的教学在职业技能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作为药理学教师,我们应该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出发,根据教材内容,丰富教学手段,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拾以萍,王再学.案例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现代企业教育,2010,(2):30-31.

[2]朱燕,周爱玲.病例教学法在病理生理学理论教学中的实施与评价[J].西北医学教育,2008,16(3):534-535.

[3]金英华.浅谈药理学教学的导课艺术[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17):2716.

[4]黄丹丹.“因材施教”在药理学中的实施[J].海峡药学,2009,16(6):213.

[5]罗其富,廖端芳等.浅淡药理学教学中的教书育人[J].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19(6):1069~1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