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给材料命题作文--大树底下-写作指导及范文

● 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中,我们看见一棵绿荫浓蔽的大树时,常常会把视线投向大树。不知你把视线投向大树底下使,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请以“大树底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
②立意自定;
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大树底下 王老师 人们常常很是喜欢大树。而且,更多的是,将目光投向它的“浓荫蔽日”。

但在我看来,大树的“底下”,更值得关注和思索。例如,那些小树以及草儿、花朵,是不是少了一些的阳光有时,“大树”的“底下”,说不准还很“阴暗” 于是,想说说城市生活了。

你有没有觉得,现实生活里,城市这棵“树”,长得够快,也很大了。

可是,城市里的人们,似乎看不到天上的景象了。偶尔地,只是看到远远天空上的一丸灰白。而且,暗淡于无数路灯里,磨损于各种噪音中,稍纵即逝在丛林般的水泥高楼间城市的底下,俨然是各种的“垃圾”。

很伤感。

而幼时的见闻,不是这样的。

盛夏。太阳落山了。暑气便开始了消退。水面上,树林里,送来一阵阵的阴凉。

在我的心中,盛夏的夜晚,有一种奇妙 月亮,从树阴里,筛下一地的闪闪烁烁,飘忽不定。月亮,在树林里飘落,丁丁当当地,于草坡上,河面上,哗哗啦啦地拥挤 如今,人们都在说,城乡差别在拉大。

我想,拉大的,不仅是经济,还有各种的意识。

是的,城里的人,是在用公历记录太阳;
而乡下的人,则是在用阴历记录月亮。如此说来,城里的人,缺少了月光。因此,他们也几乎没有了真正的夜晚。

这就很不好。

把夜晚变成了黑暗的白天,只有无眠与有眠白天的交替与剑桥那棵大苹果树下思考着的人相比,现实社会的人,是缺少登高与属望的灵魂的。

梁漱溟先生写过一本书这个世界会好吗。

很喜欢这一书名她以朴素的设问,提出了关于中国的生存思考。

这个时代,可以形容以“大树”了盛世景象万千。但同时,其“底下”,各种的问题也历历凸显。作为青年学生,很多的开始惶惑以至忧虞了。

是的,文学理论,无法识别毒奶粉的成分。古典文献,挡不住地沟油的泛滥。当利益成为唯一的价值,许许多多的人,也就成为钱理群先生所言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了。

但不管怎样,诗经、楚辞的世界,老庄、孔孟的思想,李白、杜甫的诗词依然应该是青年人生命中最为激荡的灵魂时光。

请记住一位学者的期冀 无论中国怎样,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
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
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
你有光明,中国便不再黑暗 大树底下 高三(1) 顾天娇 为什么身边开始充斥着怀旧的歌曲 我想这并不是一个人的疑惑,大型选秀节目中最热门的中国好声音,在广受好评的同时,留给我们深深地疑惑。

一首歌要传唱多久,才能获得灵魂新兴的歌手们是真正喜欢怀旧歌曲还是为了迎合观众不是最重要的,而最重要的是他们自我创作的能力。一首新歌要走进千家万户太难,于是节目组决定将现场布置为剧情戏的舞台。选手们的每一次微微抒情,每一次稍稍泛红眼眶;
评委们的每一次“情不自禁”地起身,每一次转身;
观众们的每一次“情不自禁”地鼓掌,带给电视机前的我们都是一部完整的具备开场、悬念、高潮,令人感叹的结尾的情景剧。

当这些选手站在舞台上演绎着别人的故事,贴上怀旧的标签,为各种“感人”而流泪,他们便离自我越来越远。

离开舞台,他们还是人群中一部分,没有鲜亮的色彩涂抹。一个热爱音乐的人却无法用它来讲述自己的故事,我们就有理由对他们产生疑惑。

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底下的树根却细弱、短小,扎进土壤的部分非常浅,,这样的树根抓土能力不强,难以更好的吸收泥土里的水分与养分,纵然有再多的鸟雀为之歌唱,也逃不走轰然倒地的悲剧命运。

对怀旧歌曲的出现,自然有很多人表示欢迎。网络界的大佬们常常高呼着“这个时代没有诗人、音乐家,因为每个人都是诗人和音乐家。”这固然没错,但有些人却将其解读为对某种精英文化的战胜。不难发现,我们身边的流行歌曲没有像前几年一样蓬勃发展了,那是因为不少人在人群犀利的言辞面前退缩了。试想,再过几年,我们的电视频道里还是那些前几年甚至前几十年的歌曲,难道不是莫大的悲哀吗 若是我们仍站在文化断崖前沾沾自喜,我不知道中国的音乐道路能走多远。音乐如此,文学呢科技呢它们又能走多远 没有必要再多讲什么将国家文化复兴作为己任的空洞宣言了,我们更应该做的是培养创新思维,让文化这棵参天大树根深叶茂。愿中国的文化之树在世界之林中愈发展现其独有的魅力 大树底下 高三(2) 曹钦炀 “守株待兔”的那个农夫依旧在我们记忆中的那棵大树下执着地等待,那棵大树显然已成为了他唯一的依靠,然而也正因为这种依靠,才使得他宁愿等待也不愿去劳作。

“啃老族”虽然已不再是一个时髦的名词,然而这个群体却并没有因此而消失。他们依旧活在父母的荫庇下,依旧想着由父母来帮自己遮风挡雨,依旧把美好的理想挂在嘴上却不付出任何努力终究还是大树害了他们。长久以来大树底下安逸的生活使他们拒绝成长,他们的坚强早已被扼杀,因为他们从来未经历任何的风雨,而当大树轰然倒塌的刹那,他们早已失去了独自生存的能力。当然,也可能未必。

大树轰然倒塌,有人惊慌失措,自然也会有人开始坚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本是纨绔子弟,因家境殷实而不求上进,后家道中落,开始潜心创作,终成鸿篇巨制,打破了“从来纨绔少伟男”的魔咒。没错,人终究是有生存的韧性的,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那么强的韧性,所以我们又是否应在大树倒塌前多出去走走,经历经历风雨,为未来早作准备呢 当然,说这么多决不是片面地指责大树,批判大树,依靠终究还是有依靠的好处。在外面闯世界,谁都会受伤,这时若能找到一棵大树,在大树底下打个盹儿或疗会儿伤,自然也是极好不过的。所以,我并不是希望大家拒绝依靠,而是希望大家拒绝依赖。我们可以回归大树底下,但必然还是要离开,也许大树会挽留,我们也知道那挽留里包含的是爱,那就把爱收下,继续出发吧,自己的路终究还得自己走。

走着走着,我们或许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坚强,越来越强大,我们像曾经荫蔽着我们的大树一样可以独挡风雨了,这时也请不要忘记感激,我们又是否该回到曾经的大树旁,帮他们挡一会风雨呢我们也会成为别人的大树,但也请不要让别人过于依赖我们,而应大胆地让他们离开,我们所需做的只不过是为他们挡掉一些灾难毁灭性的事件,帮他们疗疗伤,给他们提供一个暂时休息的环境,仅此而已,仅此足矣。

只有这样,大树底下的才能自己成长为别人的大树 也许有一天,那个“守株待兔”的农夫会起身离开,重去耕耘土地,他会在大树底下吃自己收获的粮食,和大树分享他的快乐 大树底下 高三(3) 陆彦臣 子曰“君子不器。” 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不是为成为一个凭借一技之长谋生的匠人而活着的,君子的生命不应受外物牵累,他应当用全部的人生去体验这个世界,而不是将自己锻造成一件有用的“器”。

就像一颗树。

一棵树长到碗口粗的时候,可以用来做桌椅家具;
长到水桶粗细的时候,可以用来做床;
长到人般一样粗的时候,就可以用来建造房子;
若一棵树长到一人合抱那么粗,那就不得了了,这棵树就是所谓“栋梁之材”。可这棵树若是再长,那么就没用了,因为木质疏松,不能做器具,它唯一的用处,可能就是那大树底下的一块阴凉可以供人歇息。

但我认为,一棵树的价值可以称得上伟大的时刻,正是从它“无用”到只有那树底的阴凉可供人歇息开始的。

这样的一棵树,这样的一片树荫,它的存在,仿佛就是一种象征。

大树枝繁叶茂,它的枝枝杈杈,正是孩童游戏攀爬的好去处。天热时,一群孩子挤在树下,吵吵闹闹地追来打去,那份欢喜,谁见了,都是要笑一笑的。“记得那时年纪小,你爱谈天我爱笑,一天走在榕树下,风在树梢鸟在叫,不知怎么睡着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童年的情谊在树底下潜滋暗长。

大树底下好乘凉,大夏天,一帮老头子们挤在树荫下下棋,摇着扇子在棋盘上击鼓进军,支士走马的叫好声响成一片,几个有兴致的再来说上一段评书,在太平岁月里重温一回胡服骑射的三国旧事。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年轻的情侣们也可以在树下约会。远处是青绿色的农田,月光像盛在树冠上的一壶温酒,被情人们的甜言蜜语炖煮着,晚风不大,但刚好够吹起衬衣的下摆。夏天的夜晚像思念一样长。

过节时,大树底下也是聚会的好地方,一群人围在火堆旁,喝酒划拳,大树底下的歌声映照着天上的星光。

一棵树,当它不再为了成器成具而生长,而把生命全部的意义都注入大树底下那一片温暖美好的阴凉,它的存在就得到了升华,它的生命也实现了更为伟大的价值。

同样,一个人,当他不再为功成名就,宝马香车所累,而将生命的意义寄托在美好的友情、亲情、爱情上,并为之感到幸福的时候,他的人生也将丰富而美好。

正如千年前孔子所言,君子不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应当有一片撒着细碎的阳光的树荫。

大树底下 高三(4) 季鹏 喜欢回老家,倒不是因为我嫌城市太挤,学习太累,也不是讨厌那不绝如缕的噪音,最主要的是,永远不可能在城里看到的那连绵的田野和那一排排,一簇簇挤在那儿的树。

是的,树。不是那经过修剪,整整齐齐地列在马路两边的小松柏,也不是那扎根在一圈花坛之中,卖弄风情的柳。乡间的树没有那么多的拘泥与束缚,放纵地生长,任何一株,运进城市,对周围的同类尽可冷眼而观。

回家总喜欢在那些树下走走。踩着初春的苔藓,盛夏的野花野草,深秋时的遍地黄叶,暮冬时那一层薄薄的雪。一个人一圈又一圈地闲逛,直到炊烟升起,夕阳下山。

我时常在想,这树下,究竟是多少造物者的偏爱啊。我问树,树不说话,永远像它的树干一样,板着个脸。

春天时,淅淅沥沥的春雨落下,雨最先唤醒的不是小花小草,而是一片片的苔藓,腻腻的滑跤。谁说苔藓不美呢那种苍劲或幽远的绿,悄悄地盖住地面,攀上树干,温柔地舔舐你的脚底,将那种莽莽的深绿从脚底传至内心。

还是说盛夏。微风一吹,树叶便微微一颤,树下便是光与影的戏法。炽热的阳光通过树叶投至树下时便只碎成了一地的温暖。再拌上野花野草的幽香,渗入你的皮肤,你的气息,催人做一个美美的梦。

抑或是深秋,大雁掠过那瞳孔一样深远的天空,在树下仰望的人的眼中投下一道孤单的身影。秋日的阳光已没那么灼人了,透过光秃秃的枝桠,和着满地的落叶,和着谷物成熟的气息,一片绚烂的金黄。

即使在严冬,在灰蒙蒙的天空下,在撑满积雪的枝桠下漫步,也照旧充满了诗情画意。

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过隔夜的雪,留下一行歪七歪八的脚印,发出轻微的“咯吱”的响声。偶尔惊醒一只寒鸦,扑愣愣地飞起,拍下一翅雪屑,一声划过结冰的河面的长叫,一道模糊的黑影。即使不是诗人,也不由地站在树下发呆,什么都不想,仅仅是闭上眼,感受那种自然的美丽。

突然想起老家的院里那两棵树,还是老爷爷的父亲年轻时栽下的,如今已有两三层楼高了。绿过,枯过,一如人生。小时候常见爷爷在黄昏时搬张藤椅坐在树下,奶奶就坐在一旁唠嗑,任由西下的夕阳将他和树的身影,拉的老长,老长。

真好。我也希望有棵树,和我一样老的年纪,在我累的时候可以坐在它的脚下,慢悠悠,心平气和地看看天,看看云,看看炊烟升起,看看夕阳一点一点地西沉。大树底下其实就是一种慢生活。

大树底下 高三(4) 汤佳艳 夜深了,我从屋里走出来,褪去了节日的喜庆感,我只想一个人静静地走一走,散一散胸中的闷气。不知不觉间,我来到了那棵大树底下。月光如流水倾泻而下,照得大树都闪现出一种异样的光华,我不禁感叹“好美”夜晚的寒风吹过,我脑海中关于这课大树的回忆瞬间都清晰起来。

“老吴啊,看我这颗棋子不让你满盘皆输”“你别得意的太早,我来将你一军,哈哈”这是爷爷在和邻居吴大爷在树下下象棋的场景。“丫头放假了,快来,快来,奶奶刚泡了一壶桂花茶,很香啊”“好嘞,等我先去放个书包”这是奶奶在树下和我一起泡花茶的画面。往事一幕幕浮现,是那么的温馨,如在昨日。可如今大树底下的石桌石椅已被推倒,周围的几棵与之相依相偎的小树,美丽的月季花还有茂密的绿草都一起消失了。

都是为了所谓的娱乐广场如今大树底下被截断的小石墩被围了起来,小石墩的外面是冰冷而坚硬的大理石广场,广场一边筑上了新的健身机械,一切看起来是那么的僵硬 由于今天过节,广场上几乎没有人,前几天我都看到有许多阿姨在广场上跳舞,音响里放着那些快节奏的俗气的网络歌曲。我在房间里写作业或看书,时常被扰的心烦意乱,怎么也摆脱不了那一支接一支的电子舞曲。

什么时候人们的心开始变得如此浮躁。一些所谓的爱好也变得充满物欲,纯粹是为了追求刺激和一时的欢愉。大树底下那些曾经的纯朴欢笑声与无邪的笑脸被深埋在记忆中,取而代之的是冰冷与寂寞。还会有多少人愿意跨过这矮小的石墩,与大树一起回忆往昔,感受这片刻的纯净质朴与无忧。应该很少吧,因为在这一方天地之外有太多太多的诱惑在呼唤着大家。

前几天,爷爷出门去棋牌室,手里拿着一件单衣,他笑着和我说“年纪大了,受不住棋牌室的冷气啦”他顿了顿又道“还是那棵大树好啊可惜唉”说完他走出门,留给我一个落寞的背影。是啊,大树底下那自然的阴凉是冷气换不来的。吹着冷气,感受到的是股股寒意,而大树底下才能给人真正的舒适感。

今夜,我跨过石墩,倚靠在树干边如是思索着。

大树底下 高三(5) 季洋洋 有最朴素的根,才能有机会谈最绚丽的梦想。

不是每棵百年大树都拥有强壮的躯干、硕大的树枝,遒劲的枝干和茂密的树叶,但在它们底下,一定会有最坚实的根。

不要羡慕它们的枝繁叶茂,不要羡慕它们的完美身姿,它们在地下挣扎过的痕迹你不会看到,一如你不知道它们汲取的是汗水还是泪水。大树底下是最朴素的树根,它有众多的根须,蜿蜒曲折,遍布地下,如若不是有它们的支持,大树何谈百年,一如草芥。

我们也不能忘记自己的根。

我们自己的根是自己内心的坚强,是自己对生存的渴望,是怀着自己梦想的地方,唯有把这根弄扎实了,使自己拥有一个强大的内心,才能谈及自己的梦想。

生命是一个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努力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有强大的根,才是生活的保证。

根是最朴素的,而正是因为它朴素,不受外界的影响,它不浮躁,不喧哗,只是在泥土中静静地摸爬滚打,它才显得充盈、明媚、美丽而且强大。它拥有的只是在黑暗中也能摸索前进的勇气,在泪水与汗水的灌溉下也能茁壮成长的个性,在喧闹的城市中也能保持的丰富的安静。它朴素得以至于忘了自己,只是在自己那逼仄的空间给自己的梦想不断地充电。

在天地之间,我等一如草芥,怎样才能立足于这世间唯有拥有一个强大的根,朴素的根,忘了自己却能为别人所记住,古之圣人不都如此如此,抑或可达逍遥游的境界,不借外物,只凭自己的内心,自己的根。

绿荫浓蔽是每一棵大树的梦想,可真正做到的,只有那些根系强大的。树根与树不是美与丑的对照,而是两种美的联系,树根的美是树的美的基础,像树根一样的美才是最永久的。

最朴素的根有着最绚丽的梦。

我望着大树发了呆,看到旁边的一块岩石的夹缝中生长着一株小树苗,它娇小的身躯随风而动,它的根在岩石中努力挣扎着,恍惚间,我再一看,仿佛看见了一棵大树。

大树底下 高三(6) 闻国怡 我们艳羡一棵大树的枝繁叶茂,却忽视了大树底下那些平凡而伟大的生命。

我们赞叹悬在天边彩虹的五彩斑斓,却忽视了风雨来临前的那份朴素的静美。

正因如此,我们常常忘记了生活中那些简单的幸福,平凡的伟大。戴着有色眼镜的我们,又怎会看到生活中的多姿多彩 犹记得,微博上流传的那张武汉拾荒人的照片。照片上的他看到天边绚烂的烟花绽放时,嘴角轻轻地上扬,幸福地笑了。只是这个简单的动作却触动了坐在电脑前的我的心。是的,他没有锦衣玉食的生活,没有一份体面光鲜的工作,但那顷刻间美的绽放,就使他的心灵得到了满足,幸福溢满了心间。

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有些人以为在名利场上的追名逐利最是快乐。殊不知,生活中那一个灿烂的微笑,那一句温暖的问候所带来的愉悦,才是让人最为感动的幸福。简简单单就是最美。

在7.21北京特大暴雨中,我想,最有分量的一句话,不过是那短短的几个字“我们带你回家。”这句话虽没暴雨中指挥救灾的指挥员们的话来得铿锵有力,但传达出的是北京市民对于手足同胞的关怀之情。在暴雨中,人们对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伸出援手,让他们体会到家的温暖。虽然这雨大的可怕,但这句话的力量也大得惊人。“我们带你回家”短短的几个字却让那如注的暴雨也变得不再冰冷。这就是平凡的伟大。

“普京收拾着俄罗斯的时候,我收拾着克里姆林宫”,这是一位普通的清洁工所说的话。她今年60多了,但她在平凡的岗位上付出了50年的光阴。在普京阅览着大大小小的文件时,她在克里姆林宫仔细地打扫着每一个地方。比起普京,人们可能忽视她的渺小,但没有她这样普通人的付出,又怎会迎来一个大国的崛起。

那棵大树的枝繁叶茂固然值得赞羡,但切勿忽视了树底下那美丽的风景。我曾目睹树下的一只彩蝶翩然起舞,一阵风吹来,它只颤巍巍地摇晃了一下,顷刻又恢复了原先美丽的姿态。风可以吹走一颗沙砾,吹走了一张白纸,但吹不走一只平凡的蝴蝶。这是生命的伟大,生命的美丽。

记住啊,大树底下,亦是美丽的风景。

大树底下 高三(7) 张洋 踏在一阶阶绵延而上的青石板上,耳边响起清脆的鸟鸣声,山路两边的绿叶还沾着露水,我走在去往寺庙的路上。

因为起得早,山路上的人只有零星的几个,倒是看见一个扎着小羊角辫的女孩。她盯着台阶边的石槛,稚嫩的语调读着上面的刻字“互敬互爱方能家庭和乐,互帮互助彰显社会和谐。”我不禁会心一笑,抬头看见那薄雾中辉煌的寺庙,听着清脆的童声,我仿佛明白了宗教那种与生俱来的宁静之力,心中愈发升起一股崇敬之情。

寺庙分前后三排,两边是香客和僧侣们住的厢房,两院之间前有水池后有大树。虽已入秋,树叶依旧翠绿,它挺拔的身姿在寺宇中更显庄严肃穆,而大树仿佛与寺宇连为整体,昭示着圣洁而崇高的禅境。

进了寺门,两边净是流光溢彩、颜色纷繁的佛像。他们有的拿着琵琶,有的拎着大铁锤,有的坐在雄狮之上很是精致夺目。但他们大多是怒目而视的,仿佛是为了驱走邪灵,倒也让人多了几分畏惧。自然也有慈眉善目的佛陀和圣洁祥和的观音,他们宁静地俯视众生。而我,小小的我只能仰视他们,不敢也不可接近他们,只能崇拜。体味到人是多么渺小,似乎微不足道。在宇宙面前,生命的逝去不过弹指一挥间,似乎连那参天大树都比不上,因为至少它能俯视百年。

心中失了那份感动,却有些沉重。低下头来,略有些落寞。此时大树下一位老人吸引了我的视线。

我凝神注视着他。他只着一件单薄的灰色上衣,正蹲在一个垃圾桶边,用小铲子铲着地面的口香糖渍。他一点一点地把黑块铲成灰状,然后用抹布擦去,专注而用心。似乎遇到了难以铲除的,他皱了下眉,沾了点水。这时从他身后刮起一股风,寒冷的秋风中,他原本枯槁的手早已青一块紫一块,而大树底下的他依旧那样安详、宁静。纵然有游人经过,他也没有抬头,只是静静地铲着。

心中刹时有种莫名的感动涌了上来,这种感动不是由神佛带来的,而是由这位老人带来的。想必他是一位生活孤苦的老人(从他的穿着猜想),可在大树下,他却依旧宁静安然。我明白了,生活纵是苦难,只要心怀一颗慈善安详的心,一切苦难都不过是浮云。感动,不在于信仰,而在于一颗颗奉献、劳动的平凡的心,这才是生命的意义。

大树底下,我们不是蝼蚁,而是令人感动的生命。

大树底下 高三(8)王佳艳 阳光如金子般,碎了一地。

望着光秃秃的枝干,淡淡的失落化成一只蚂蚁,咬噬着本就阴沉沉的心。

曾经,它是威武雄壮的士兵,浓密的绿叶是迎风招展的旌旗。阳光被枝叶剪碎,金灿灿铺了一地。树影交错斑驳,温润的风缠绵千里轻铺进树叶的怀抱,每片叶子的颤动都溢满深情。

当时天朗气清,老人们在树下闲话家常。谁家的娃儿有了出息,谁家的房子又翻了新,又是谁家的猪生了一窝小崽细碎的阳光透过树影照在他们沟壑密布的脸上,为他们镀上一层哑光的金粉。

老人们爽朗的笑声像一把带着凉意的剪刀,把夏天的闷热剪出一个豁口。他们又拿笑声这把榔头,把树影与阳光敲成一块一块的,揣在怀里,俨然一个个抱着金子的大财主。

可时间永远是开着世界名车的,奈何我们踩破了自行车的踏脚,也只能望着它扬起的灰尘叹气。

接踵而至的秋,刻意破坏了和谐的美。

肆意的秋风,裹走了一片片绿意,饱满的树冠只剩光裸的枝桠,阳光下更显单薄,风吹得它羞答答弯下了腰,树下没有了老人的欢声笑语,寂静的秋风忍不住唱起萧瑟的歌来。

我久久凝视着遒劲干糙的枝干,无力地低下头。

倏忽间,脚下落叶被踩碎的清脆声响撞进耳廓。

树底下,落叶云般散了一地,蓬松得像软绵绵的被子。阳光依旧灿烂,毫不吝啬地投到落叶上,枝干的影子苍劲有力,衬得一地落叶像极了躺着生长的树。

我静静站在树底下,任阳光轻抚脸颊,闭上双眼,落叶独有的醇香淡淡沁入心脾,没有夏天的张扬,却独有秋天的韵味。

我想起依旧健壮的老人,他们也许会于冬日的午后在树底下晒晒阳光,把陈年往事放在树底下曝晒出岁月的味道,谈笑风生中的冬天溢满了暖意。

任何一种美丽都不会消失,只是在不同时间它会换上各异的服装,风格迥异何尝不是一种美丽 其实大树底下的美,都装载在阳光,树影、落叶和笑声里。

阳光是自然里的画匠,一抹一缕都能画出婆娑的树影,在大地画卷上刻下一枚枚印章,营造扑朔迷离之美。

落叶是自然里的行者,摆脱了风的嬉戏,静卧树下,面目安详,苍茫的大地给它最亲切的引力,生命是一种踏实的美。

人是树下舞台的主角,树下抚摸年轮细数时光的老人,绕着枝干奔跑嬉戏的孩子,笑声在树下晕开一层层涟漪,人与自然呈和谐之美。

但也请不要忘了一棵树的存在,树是一个百变的魔术师,把缤纷的美丽呈现于脚下的舞台。所以,树、光影、叶、人是融为一体、相互依存的,万物不能独自创造美。自然如此,人生世界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大树底下 高三(9)刘锦 烈日下,牵牛花偃旗息鼓了,美人蕉慵倦无力了,牡丹花神采黯然了于是,它们渴望着大树底下的荫蔽。

然而,太阳花迎日而开。一朵、两朵、三朵这只是开始,阳光犹如音号,在其召唤下,便一发不可遏抑了。它们从不曾羡慕那片阴凉,那只会带来永不绽放的花苞。

人也如是。

生活给了我们太多的桎梏,从生命的开端,便要学会太多的突破。众所周知,婴儿出生,双眼是紧闭的,然而后来,便是成功地迎接了光明。洪亮的哭声,向世界证明了自己的存在。晶莹的泪珠,不是懦弱,而是一种必需的站立。

大树的荫蔽,确实给了于其“底下”成长的人们太多的护守。生活中,很多的人,都畏惧灼烤一切的烈日。然而,这份艰苦并非无益呀。所以,即便外界有着太多无可预知的灾难,我们也要去承受风雨的洗礼,也要去禁受烈日的炙烤。因为,这之间有成长时的坚强与欢歌。

你瞧瞧,夕阳中,大树以外的花儿们,一朵朵的昂起了头,如钻石般耀眼。而温室中的呢分明丢了精气神。

还可以进一步地去想这“荫蔽”,不仅仅是个体与世界的割裂与阻隔,更是对自我的一种包围与封锁。

几年来,非诚勿扰的舞台,迎来了许多的帅哥靓妹。他们,冲破了于众人心间高筑的城墙,只为求得相印之一人心。诚然,铩羽而归的有。可是,幸福牵手的也有。其实,当他们面对镜头,大声地说出心底的所爱时,便已成功。因为,离开浓荫般个人空间的保护,他们赢得的,是人们的尊重以及更为诚挚的祝福。

又要说说庄子了。

庄周便是突围内心囚笼的典范。当众人都在循规蹈矩时,他却宁可在泥坳之间翻滚,也不做庙堂万众景仰的神龟。这是何等的自信与坚毅又是何等的高洁与自守若非如此,谁来弘扬道家传统,谁在我们无路可走时伸出援手“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于梦蝶间,齐物我,同生死,超利害。然后,超越一切,实现逍遥游。最后,追求得到绝对自由。庄子的养生,奔向了一个世界精神的自由和洒脱。是的,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就在庄子与我们的比照间收笔吧 庄子是一棵在清风夜唳中独自看守月亮的树;

而于大树底下生活的我们,需要汲取更多的养分,例如阳光,甚至风雨 大树底下 高三(10)张思凯 子不语怪力乱神。

这句话虽然本是指孔子治学严谨的,但经几千年来如袁枚等人的误引也就成了君子不崇尚鬼神之事的意思。而古人尚且对此持怀疑态度,何况是科学发达的现在呢新文化运动时期所谓赛先生早已深入人心了。

在科学的大树下,那些看起来愚昧的信仰,真是要不入人目了。

说起鬼神,现在看来真是些骗人的把戏。诸如某地某位“大仙”,招揽一干信者,只需每天给他若干钱财,便可与天通信,保长寿安康。古时也有和尚去死人家放焰口、做法事、敲鼓唱经。当然这些已不时兴了,在我看来,法事一类的虽也表对逝者的追思但终究虚有其表,“如丧考妣”之事也是不少的。但真正美丽的神或鬼,却被这些鬼神之术掩盖,隐蔽在科学的大树之下了。

因为这些不真实的、虚假的信仰,人们显然更为愿意相信科学的力量。尤其在经历了数千年封建社会的中国,一朝解放,亟待摆脱愚昧与封建残余,更经历了文化大革命,这些神鬼之传说当然是早已不入主流视线,一被提起,大凡被视为淫技奇巧,志怪之说。

但西方世界基督教的长盛不衰该作何解释任何事物的存在盛衰都有其道理,你大可以说上帝根本不存在,但他又确实存在于数亿人的心中。自古以来神鬼之事都被用来告诉年幼的我们,如果做了坏事,神鬼就会来实施惩罚,所以人才会谨言慎行,保持对大义、对大自然的敬畏。而如果没有了这份信仰呢最近几年频出的食品安全问题不正是因为我们不再相信那些什么那些颤颤巍巍躲藏在科学这大树阴影下的神明,他们害怕被我们一棍子全打死。

自然中不只科学这棵大树,还有广阔的大海与蓝天。他更是最伟大的神明,在那些穿过丛林的网中,在那些于枝间雀跃的鸟儿的眼睛里,在那些半浮在岸边一动不动的蟾蜍的叫声中,在那些纯熟、安宁而温和的一切事物中,我们都能发现他。

那是真正的信仰,他不应一直在科学的荫蔽中。那不是愚昧,那是人类心中对自然伟大精神的尊重,对人间大义的敬畏。

大树底下 高三(11) 陆超凡 静默是一种深刻的语言,树影则将静默串联成了诗行。

那些参天的古木一定是很老了,经历了岁月的更迭,风霜的侵袭。但每到春来之时,总浓浓郁郁地勃发出一身的新绿,从不沧桑。树影下的静默是一种博大的恢弘。

历代文人骚客,总偏爱那份树影下的静默。子瞻在“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的树影中无声徘徊,独享静默;
王维于山林间坐禅,用心灵感受和倾听“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同样的,我们亦可在静默无声之时,与自己的内心对话,拷问自省。在得失之间闲庭信步,不亦是一派风流态度。

佛主拈花不语,意态安详时,众人皆不明就里,独迦叶尊者微微一笑。佛祖将所学传授与他。佛经里是这样解释的,佛祖传授的是一种闲适、自得、安详的境界,是“涅槃”、“无相”的至高境界。迦叶尊者正是于静默中领悟到了那点儿禅意,那点儿境界。

山水画历来讲究留白,而静默正是人生的留白,将刹那定格成了永恒。但静默从不意味着死寂、枯索。静默时不时闪现的思想的火花,氤氲的文气,就成了静默的光华。

然而,天总不遂人愿。人在红尘,总有着身不由己之时。当应酬欢饮成为了常态,当出行旅游总要呼朋引伴,当即使回到自己那份独居的空间,仍要到网上与虚拟的三五好友畅谈寰宇,我们所追求的静默,到头终究只能是雾里花,镜中月。

其实,人是群居动物,团聚于一处,靠喧嚣获取安全感是天性所驱使,本也无可厚非。但人之所以为人,正是因为不只为天性与本能驱使,还愿意坚持“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树影之下的静默使黄州的苏轼开始了真正地成熟。穿行于树影婆娑的山林之间的他,有了时间的沉淀,才能旷达地吟出“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才对得起余秋雨在山居笔记中的评价“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

我们或许永远不能达到子瞻那样的声名,但我们在树影之下静默时,亦能拥有一点儿圣人的慧根,在很多时候,足以慰藉我们心灵的,不是知交好友,不是父母兄弟,而是一只高烧的红烛,一抹静默的树影 大树底下 高三(12) 江秋敏 不要把视线仅仅局限于绿荫浓蔽的大树,也不要只陶醉树下蜂飞蝶舞的浪漫中。其实,大树是人生的缩影,大树底下是人生真谛。

秋冬春夏,风雨无阻,大树依旧高大。我们总会想这是怎样一颗高贵的种子,埋在土中汲取精华的啊却不曾想过这一粒种子十分平凡。多少个日夜,它必须独自忍受寂寞和风雨,忍受黑暗和疼痛。一年四季,只有农人辛勤为它浇水施肥。也许它正是学会了农人的坚持不懈,懂得了辛劳才会有收获,于是它冲破了泥土,接受风雨的洗礼,领略骄阳的残酷,最终成长为了一颗苍天大树。大树底下,满是汗水与艰辛。亦如人生,成功总是不易,辉煌背后充满艰辛,只有学会播种与辛劳,才能变成参天大树。大树底下,懂得艰辛。

我爱参天大树,不仅是因为它独特的气质。我知道大树的奋斗就是人生的征途,光有努力和坚持是不够的。大树总是有一种沉稳的心态,一种淡定的态度。你何时听过大树的抱怨,你何时听过大树的哭泣,面对风雨,面对挫折,它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也难怪三毛会选择来世也做一颗树,站立成了永恒那该是多美的一种姿态。大树沉默不语,像是卑微到了尘埃中,但只需站在大树底下,望一望那浓密的绿荫,望一望那强劲的枝干,你便可以领略到它有一颗多么强大的内心。这样一种心态,亦是人生需要的。一种“看庭前花开花落,望天上云卷云舒”的淡定;
一种“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的沉稳。大树底下,懂得从容。

站在大树底下,它的个人奋斗当然值得致敬,而最难能可贵的是它身上的感恩精神。早年农人辛勤地为大树付出,大树并不会忘记,它待来年开花结果,以果实来回报人们。待到秋季,叶落归根,以残叶来回报大地。它站在那里,不来不去,“大树底下好乘凉”其实也是在赞美大树的感恩之情。想到我们的人生,奋斗不止,可也不要忘记了在生命中那些帮助过你的人和事。人只有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才能走得更远。大树底下,懂得感恩。

大树底下,有一种奋斗叫做艰辛,有一种态度叫做从容,有一种精神叫做感恩。

大树底下,你懂得了什么 大树底下 高三(13)刘宵燕 置一石桌石凳,沏一清香茗茶,望望这大树底下。

花叶抚过脸颊,鸟鸣声响过耳畔,仰首望望这翠绿的树芽,大树底下,老人牵引着刚学会走路的孩子在草地上玩耍。草长莺飞的春季到了,大树底下,一片生机,春季带来的是新生,正如我们的人生,在短暂的黑暗之后迎来的必定是春季的芳香。在人生的春季中,我们欣喜地向前奔走,去享受这一路的生机与惊喜。

太阳不再那么暖和,开始烤着大地,天气也时好时坏。烈日当空时,几群老人聚在大树底下,下下象棋,拿个蒲扇坐在摇椅上闭目养神。密雨斜侵时,来来往往的过客时不时在大树底下庇一阵,再向远处奔去。大树底下固然给予我们休闲的时间,固然为我们遮风挡雨,然而我们必然不可久留,这又何尝不是我们的人生,总希望能找个地方休憩,然而心中的理想又在呼唤我们,迫使我们离开大树底下而去追求。

树叶渐渐皱起了皮肤,大树底下,飘零了一地的落叶,时不时传来些许落叶被踩碎的声音,有些许的凄凉与心痛。这让我想起了安妮,在暗无天日凄清的日子中,她自我调侃,给别人带来快乐,并写成了安妮日记。面对她生命中的秋天,她显得如此的坦然而又享受。是的,秋天总让人感到凄凉,我们的人生中也总有那么一个时期,既然改变不了周遭环境,那我们何妨不在秋日的大树底下去享受,去改变自己的心境呢 大树底下只残留着落叶的残骸,树枝上光秃秃的,连鸟儿还未站住脚便耐不住寒冷飞走了。冬季,对大树却是个养精蓄锐的好时机,我仿佛感受到大树底下的根根经脉向更深处伸展,向大地的深处汲取着养分,表面上干枯的树干,却在努力地吮吸。正如我们的人生,最艰苦的时候往往是能给予我们最多养分的时候,我们要充实自己。

大树底下,经历的是自然地春夏秋冬;

大树底下,见证的是生活的春夏秋冬;

大树底下,上演的是人生的春夏秋冬。

大树底下 高三(13)朱洁 旅游业一直被誉为“朝阳产业”,“永远的绿色产业”。近年来,国内旅游业也迅速发展,由一棵小树苗成长为一棵大树。许多人被大树茂盛的外表所吸引,惊叹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殊不知,在大树底下,一些问题也日益暴露。

10月3日,数万名游客滞留华山山顶,唯一一条下山路被堵死,游客苦苦等待救援,屡屡曝出殴打管理员,集体封山要求退票的消息。与此同时,丽江上万游客找不到住处、大梅沙海滩人多得看不到沙子、西湖见人不见桥、黄山游客爆满、故宫人山人海、长城不分内外花了大量的钱,旅游质量却难以得到保障,不少人“上车睡觉,小车尿尿,到了景点拍照,回来一问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旅游到底是为了什么开发者利欲熏心,不加限制售票,无所顾忌捞金,景点瘫痪也不足为怪,只是游客的权益谁来保障恐怕这是那些受大树荫庇的有关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

在众多游客享受看人海的景致时,又曝出了中山陵日扫垃圾60吨的新闻。许多网民立刻炮轰国民低素质,乱扔垃圾恶习不改。诚然,同胞中有一部分素质确实亟待提高,但一味指责国人的同时又有多少人想过更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游客产生的垃圾绝对大多数是在景区购买的食物包装袋,纪念品外壳,开发者在从中赚取暴利的同时,常常忘了处理垃圾也应成为自身的责任旅游副产品产生的垃圾处理本就是商家应预计的成本之一;
另一方面,开发者投入大量资金搞旅游项目,却往往忽视基础公共设施的建设。试想,如果垃圾桶就在你手边,谁会故意乱扔垃圾不单单是垃圾桶,上厕所也是许多女性游客的负担。我曾去云南游玩,就亲眼看见一个女孩在某景点为了排队等上厕所花了好几十分钟,导游又有规定时间,最后景点没完成就匆匆回了车。这无疑需要管理者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上更为人性化,规范化。

165元天价炒面,游客被捅伤元凶难寻近日频繁见诸报端的新闻无一不与旅游业有关。不让旅游业这棵大树成为大树底下某些人疯狂吸金的保护伞,需要的不仅是法律法规的建立健全,更是国内旅游业管理的规范化。相信通过游客,商家,管理者的共同努力,定能让旅游业这棵大树底下不在阴霾 大树底下 高三14 朱天怡 秋气是什么 原以为,秋气不过是颓然萧杀之气,寂寥垂迈犹如油尽灯枯的老人。

直到我遇见它,合抱粗的老树,枝干盘曲虬然、老态龙钟之气似是触目惊心。然而目光下移,我却震惊。

一地的金黄,犹如奔赴一场盛宴,决然不带片刻忧伤。在阳光的映照下,呈现熠熠生辉的模样。这时的秋气,再没有萧然颓败,却多了一份洒脱与从容。犹如枯笔甩尾,残荷饮水,一树榴花全落尽,一睁眼乾坤大,一闭目天地小。在大树底下,我寻得了答案。

不由想起弘一法师的话律已,宜带秋气;
处世,须着春风。一句话,秋气的形象便立时丰满起来。是的,秋气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一份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信条。做一个大器之人,静得优雅,行得从容,动得洒脱。譬如徐渭的画,用笔极简,却韵味十足,浓时来一段平淡,满时来一段留白,是繁华尽头一段清虚自然的旁白。

曾经听一位少年唱京戏,一举手一投足之间都是老练洒脱,似是沾染了秋气。看他眉目间的凌厉与专注,想来在京戏上少年早熟了。可一到台下,少年便恢复了本身的模样,蹦跳间还是七八岁的稚童样。在人们仰慕的秋气里,少年游刃有余,进退自如。

又曾见一个抽水烟的匠人雕刻小小屏风,摊上摆的都是他一笔一划雕刻成的艺术品,十分精致。在他雕刻时,旁人问他话,他从不答,直到最后一笔刻完,他才问你刚才说的是什么看他雕刻屏风的状态,似是入了禅定,被浓浓的秋气所笼罩着,波澜不惊,进入了无我的状态。

顿悟。原来秋气即是这人生的大气。不为外界的纷尘所累,内心自有一段清洌与明澈。一如这大树底下的满地金黄,既诠释了秋的含义,亦唯美地宣告了自己生命的终结。不悲不伤,挥手做结,一如来时般。这是现世为名利牵连的我们无法做到的,这或许,是羁绊于小坎小坷中不可自拔的人们应当真正领悟的。

再次来到大树底下,拾起一片落叶,是它让我理清了这人生大气的哲学,它是在我心里了,不在别外。

我心中已铺满了一地璀璨的金黄,远近芬芳,内外苍美,映出二分夕阳与月光。

气韵如秋,万事不愁。

大树底下 高三(16) 姜晓依 弘一法师在圆寂时再三叮嘱他的弟子在身边放一杯水,他希望在虫子嗅味而上是能有个安身之处。我们总是目光短浅、思想狭隘,又怎么会重视那偏僻的一隅,大树底下呢 安妮宝贝曾这样说过“时光和破碎的梦想一起被埋葬,不停发酵,无法停止。”哪怕我如何畏惧,再如何退缩,我仍旧来到了这个时段,被称为命运转折的时段,被叫做人生钻研的时段。就如泰戈尔诗中所说的那样,成了散佚的诗行,即使与其他诗行押韵,相合扣,却再也寻不回这中间的空白章节。

“吱吱”作响的粉笔声永远停在了同个频率,黑板上的字迹清晰又模糊。但地上的粉灰告诉我这已是今日的多少遍的枯燥与乏味。风扇耷拉着脑袋,无趣的氛围也感染了它,无精打采。情绪在慢慢累积,侵蚀了心中那原本坚定的理想。这就是千军万马齐上阵,都要通过的独木桥吗为何带给人如此多的煎熬 我的高三,一如既往的枯燥平乏着,直到那天。

揉着惺忪的睡眼,我路过了小径上的那棵繁茂的大树。长的真好啊,充满了生机。鞋带有些松了,我俯下头去。这突起的是什么,嶙峋的老根裸露着,一寸一寸任意接受太阳的洗礼。我蹲下身去,盘曲的根就这样张扬着,毫无畏惧,它拼命向四处延扎,他需要的很多,他要向头上的蓬勃输送养分。

在大树底下,我看到了不一样的生命,无人问津,却自得其乐。再怎么嶙峋的外表都无法掩盖他那经历过风雨后,无与伦比的美丽。芳华绚烂,他无声无息;
华美散乱,他无怨无悔。

这多像笼罩在未来美好华盖下的高三。它的上面,是人人称羡的锦绣前程。它哪怕被描述为地狱却仍旧独放异彩。它枯燥吗,可为何我听见笑声传来。它渴睡吗,可为何我看见渴求知识的双眼。它无情吗,可为何“我们老了要给对方抓虱子”的话语仍旧温暖着心房。它真的那样丑陋不堪吗,可为何我听见“将来的我们会怀念现在的高三”的言语。

高三啊,就像一面巨大的玻璃墙,我们唯有撞碎它,才能学会成长。高三啊,那么多的欢笑与泪水,就像大树底下的根,辉煌灿烂。我们仍需共生命的慷慨与繁华相爱,即使它回以我们荒芜与欺骗。大树底下,自有风景。人生啊,自有芳华独自开 大树底下 高三(17)姜冬冬 仔细观察过大树底下吗那里有草,有花,有灌木,生机勃勃,但它们都是长不大的,它们终其一生也达不到大树的高度,甚至还不如生活在其它地方的同类。为什么大树固然为其遮风挡雨,却也挡住了阳光。人也是一样的,生活在他人羽翼下的人是飞不过万丈高山的。

古语云大树底下好乘凉。这话没错。大树给了我们保护,给了我们阴凉,但它给不了我们谦卑的姿态,给不了我们坚强的心灵,给不了我们独立的人格。

还记得那一声“我爸是李刚”吗这句红遍中国的话一方面固然折射出体制的问题,更深层次的还是教育的问题。并不是所有高官子女都如此骄横,而这句话却让我们看到一个活在树下,倍受呵护宠爱以致狂傲得没边的孩子。他那狂傲的态度,源自一个名为李刚的父亲,在这棵大树的荫蔽下,他学不会谦卑。

报纸上每每有孩子自杀,离家出走的消息传出。人们感叹可惜,为孩子们的消极行为感到焦虑。那为什么不去想想为什么孩子的心里如此不成熟,如此脆弱在我看来,这多少与他们生活在父母的树荫下有关。一朝面对阳光,灼伤的不仅是他们的眼睛,还有他们的心灵。被这棵大树的树荫阻隔,他们学不会坚强。

人人都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我以为是十分有理的。因为贫穷,他们没有大树可以依靠,只能独立,只能坚强。相反,“啃老”一族则是活在大树底下的典型。一穷一富之间,让人感慨万千。同样的,刘阿斗也可算是个不折不扣的“败家子”了。生活在刘备、诸葛亮的荫蔽里的刘阿斗,在此二人故去后,迅速表现出其昏庸的一面。亡蜀之罪,归于刘禅,不是没有道理的。

那离开大树底下,就一定会成功吗不一定。但我知道,一辈子活在大树底下的人不会成功。

离开大树,独自闯荡。更多的不是为了成功,而是追求一种历练,一种心灵上的成熟。

重耳早年贵为一国公子,生活优越,却并没有大的成就。而在他被逐出晋国,游历诸国几十年中,他饱受屈辱,却也倍受尊敬。一起一落间,他像一块顽石,被打磨得圆润却依旧坚定,从而成就霸业。李嘉诚早年遍尝人间辛酸才白手起家,建立了自己的商业帝国,揭示的都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离开大树底下吧。去历练,去体验,去失败别人的呵护、经验都是别人的,只有自己去体验过、去思考过,才能把呵护化作动力,把经验化作动力,才是自己的成功。

大树底下 高三(18) 曹春 高楼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城市最鲜明的标签。穿行在热闹的街头,摩天大楼比比皆是,一座座大楼如同一棵棵大树,枝繁叶茂,苍翠欲滴,装点着都市的繁华与喧嚣,冲击着人们的视觉,振奋着人们的精神,那种淋漓精致的华美让人惊叹。但我知道,在那一座座高楼的背后,是一双双结了厚厚茧子的手和磨起了血泡的脚。

父亲是农民工,为了小小的家庭,整年忙碌奔波在外。每回过完年,我还没开学,父亲就已经背上笨重的行囊与大叔大伯们一道去外地打工了,他们穿梭于上海,行进在北京,只是与这些个时髦而富于生气的动词形成对比的,却是实实在在地渺小和卑微。城市的繁华奢靡灯红酒绿总是他们酒后吹牛的谈资,事实上,他们比谁都清楚,这些东西看似离他们很近,其实是穷其一生之力都无法到达的海市蜃楼。

父亲一年到头在家的日子少得可怜,于是和我最多的联系方式就是在电话里聊几句。除了关心我的学习,偶尔会告诉我一些他工地上的事儿,譬如今天干了多少活儿,加了几个小时的班,工友们谁谁谁闹的什么笑话,听他那轻松的口气,我便也放心多了。尽管我知道在外头建筑工地上干活是很不容易的,每天起早摸黑,蓬头垢面,头顶脚底,危险重重,但父亲轻松的话语总能给我些许安慰。

记得有次父亲打电话回来,问我有没有吃午饭。因为母亲白天去工厂干活,中饭我得自己解决,父亲怕我不好好吃饭,总是要打电话来问一问的。我告诉他吃了,心里还嘀咕着父亲真有点婆婆妈妈的。有一搭没一搭地说了几句,快要挂电话了,顺口问了声“爸,你吃饭了没吃了点什么呀”父亲乐呵呵地说“早吃过了,吃了六个包子,有荤有素,还方便,可香了。”那个包子我是知道的,父亲过年回家时带在身边当干粮的包子,我连尝都不愿尝的包子,竟然能让父亲如此的满足与快乐。沁出的泪水模糊了父亲的影子,但父亲那双结着厚厚的茧子,一到冬天还生冻疮的粗糙的大手却越发清晰了。

我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个像我父亲一样的打工者,他们睡的是地铺,吃的是路边摊,每天汗流浃背,满面尘灰,是他们亲手堆砌起一座座摩天大厦,是他们将手掌的纹路深深刻进城市的一砖一瓦,而当华灯初上,繁华呈现时,他们却又在另一处工地构筑着他们小小的梦想。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绿荫浓蔽的大树时,不妨也往树下看看,看看那些平凡而辛劳的人。看看美轮美奂的街市里,那些戴着黄色安全帽,操着夹带方言的普通话,开着粗鄙玩笑的人。更希望你能如我一般,将内心深处最真挚的那份祝福送给他们。

大树底下 高三(19)陶乐乐 日光漏过树叶的罅隙投到女人暗黄油亮的脸上,细密的汗水充斥着每一根皱纹就要满溢出来。大树底下,女人略略收起渴盼的眼,从衣兜里翻找出一块旧旧的方帕,忙不迭地在脸上抹了两下。刚要塞回去,又意识到什么,递给了身边的男人。

“真大呀这儿。”男人接过帕子,目光直愣愣地望着眼前的人流。花花绿绿的身影一闪而过,晃得男人的眼睛都花了。但在这如梭的人流中,没有一个人注意到那两个棕色的人影,他们几乎被大树硕大的树荫遮住了。

下午的日头总是毒辣辣的。女人挪了挪脚边鼓鼓囊囊的蛇皮袋,犹豫着该怎样汇入眼前这深不见底的河流。

倏尔,一声稚气的童音传入耳。“呀,我的球”一个小女孩儿正追着一个玩具球跑向树下。女人的眼睛追随着那球,瞅着它滚向了脚边,便弯腰捡起。眼前出现一双亮晶晶的小皮鞋。吃力地直起身,女人把球递给了女孩,脸上满是憨憨的笑。

不远处的母亲始终冷冷望着。女人的眼神不经意与她交汇,却蓦地感到一股锐利,便又怯怯低下头,阳光在脸上投下重重的阴影。

女孩欢快地道了谢便蹦蹦跳跳地奔回母亲身边。母亲蹲下身不知说了些什么,又从包里拿出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干净的手帕,细细地给女孩的小手擦了好几遍。

男人望着眼前这一切有些不知所措,又望向身边落寞的女人,刚要张开的嘴又缓缓闭上,脸逐渐憋成了一个熟过了头的柿子。

日光漏过树叶投下的影子不断变换,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游走。汗水凝成的盐渍将衣服黏在身上,湿了又干。

男人与女人终于迈出了树荫,像两只残破的小舟,在汪洋恣意的大海中艰难地冲撞。重重的行囊不时拖在地上,又不时被过路的行人绊到。两人只是不断地抱歉,而声音却越来越微细。

脚步越走越急,目的地就要到了。这里已经是城市的另一面。高楼渐渐隐成远处虚晃的影子,眼前的一排出租房坍圮、陈旧。在城市这棵繁茂的大树下,无数的人只能在阴影中静默而卑微地生存。

风阴冷着,不知什么时候已是傍晚。出租屋前的大树中天而立,它宽广的胸怀却能容纳一切。男人和女人望着不远处一间小屋亮着的一团橘黄色灯晕,忽地感到温暖,那里住着他们的女儿。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小屋里,他们也是庇护的大树。大树下面,是女儿甜甜的微笑。

大树底下 高三(20)班 司 焰 一直有在吃饭的时候浏览报纸的习惯。可是近来发现,光看那些标题,似乎已经不能让我正确掌握信息。

想想也是,早在几百年前,朱子就曾发出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惊世言论,何况这个物欲熏心的时代报纸不过是通过撩人的标题提高些发行量,也是身不由己啊 因此,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不得不提高警惕,于一棵绿荫浓密的大树前,靠近些,头低些,将视线投向大树底下。

诚然,站在大树底下,视线紧锁于大树底下,会让我们看到真相。

有人对记者生涯时的柴静做了一个总结她有62的时间冲在第一线。相信大家不会忘记非典时期那位身体瘦弱,脸色苍白的坚定记者,那就是柴静。剩下的38的时间,她会平静地坐在摄像镜头前采访,采访吸毒者、犯罪者等等。

她描述自己火柴的柴,平静的静。如燃烧的火柴一样急切地发现真相,像平静的湖泊一样沉淀事实。

有人问她,何故至此她回答“因为我深谙,只有站得更近,你才会懂得更多”。

正如泡沫经济,当你看到一片繁花似锦的时候,它会“砰”的一声消逝。只有近距离的感受,身处其中的聆听、发现,你才会了解原来大树底下,有洗净铅华,历经沧桑的树表皮,它宛若老人的手一样早已沟壑纵横,与它头底的青翠欲滴并不一样。

当我们发现这世界,“原来一切都只是我以为”之后,我们可能迷茫,但不可就此沉沦。

曾经想要中途退学的浪子也许高喊,“比尔盖茨没有上完学,不也一样有如此大的成就”但是家长会告诉他们“不上学不等于不去掌握知识,即使你有了比尔盖茨的学问,你也不一定有他的机遇。” 时势造英雄既然还没有等到那个属于自己的时代,就该把握当下,脚踏实地,沉淀自己 还是说到柴静,她几乎是中央台里唯一一个还租住着房子的人。但她坦言“我很怕这些都沦为一个符号”她不关心名利,不去参加商业活动,而是学习、看书、旅游。也许在别人看来她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殊不知她正在用自己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价值长远地打好基础 走向大树底下,视野也许变小,但我们心中,天地浩大,一派清明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可编辑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