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症状和防治体会

中图分类号:S858.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1085(2016)11-0043-02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诊特征是呼吸困难、发出啰音、咳嗽、张口呼吸、打喷嚏。如果病原不是肾病变型毒株或不发生并发病,死亡率一般很低。产蛋鸡感染通常表现产蛋量降低,蛋的品质下降。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是养鸡业的重要疫病。各种年龄、品种的鸡都可发病,雏鸡多发。鸡群拥挤、过热、过冷、通风不良、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鸡饲料供应不足均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病毒主要存在病鸡呼吸道分泌物和肾尿液中,借空气飞沫或饲料、饮水向外排出病毒,感染其他健康鸡群。本病只感染鸡,其他家禽均不感染。

1 发病情况

2016年5月23日,我区马昌营镇一养殖户带病死鸡前来就诊,此鸡群共3500羽蛋鸡,在240日龄突然发病, 来诊疗时已发病5d左右,表现精神不振,采食量饮水下降, 咳嗽、呼噜、甩鼻等呼吸道症状明显,病情迅速蔓延,发病率达50%,共死亡70多只。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诊断该养殖户的蛋鸡得的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收到了明显效果。现将病例诊治情况介绍如下:

2 临床症状

本病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36h或更长一些,发病率高,雏鸡的死亡率可达25%以上,但6周龄以上的死亡率一般不高,病程一般多为1~2周,雏鸡、产蛋鸡、肾病变型的症状不尽相同,现分述如下:

2.1 雏鸡 无前驱症状,全群几乎同时突然发病。最初表现呼吸道症状,流鼻涕、流泪、鼻肿胀、咳嗽、打喷嚏、伸颈张口喘气。夜间听到明显嘶哑的叫声。随着病情发展,症状加重,缩头闭目、垂翅挤堆、食欲不振、饮欲增加,如治疗不及时,出现死亡现象。

2.2 产蛋鸡 表现轻微的呼吸困难、咳嗽、气管啰音,有“呼噜”声。精神不振、减食、拉黄色稀粪,症状不很严重,有极少数死亡。发病第2天产蛋开始下降,1~2周下降到最低点,有时产蛋率可降到一半,并产软蛋和畸形蛋,蛋清变稀,蛋清与蛋黄分离,种蛋的孵化率也降低。产蛋量回升情况与鸡的日龄有关,产蛋高峰的成年母鸡,如果饲养管理较好,经两个月基本可恢复到原来水平,但老龄母鸡发生此病,产蛋量大幅下降,很难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可考虑及早淘汰。

2.3 肾病变型 多发于20~50日龄的幼鸡。在感染肾病变型的传染性支气管炎毒株时,由于肾脏功能的损害,病鸡除有呼吸道症状外,还可引起肾炎和肠炎。肾型支气管炎的症状呈二相性:第一阶段有几天呼吸道症状,随后又有几天症状消失的“康复”阶段;第二阶段就开始排水样白色或绿色粪便,并含有大量尿酸盐。病鸡失水,表现虚弱嗜睡,鸡冠褪色或呈紫兰色。肾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程一般比呼吸器官型稍长(12~20d),死亡率也高(20%~30%)。

3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呼吸道。在鼻腔、气管、支气管内,可见有淡黄色半透明的浆液性、粘液性滲出物,病程稍长的变为干酪样物质并形成栓子。气囊可能浑浊或含有干酪性渗出物。产蛋母鸡卵泡充血、出血或变形;输卵管短粗、肥厚,局部充血、坏死。雏鸡感染本病则输卵管损害时永久性的,长大后一般不能产蛋。肾病变型支气管炎除呼吸器官病变外,可见肾肿大、苍白,肾小管内尿酸盐沉积而扩张,肾呈花斑状,输尿管尿酸盐沉积而变粗。心、肝表面也有沉积的尿酸盐似一层白霜,有时可见法氏囊有炎症和出血症状。

4 诊断

依据本病的流行病学、临诊症状(其差异主要取决于鸡体免疫状态、鸡群管理水平,特别是空气中是否有其他病原微生物的大量存在)、剖检病变等可作出初步诊断。本病常继发或并发霉形体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等。确诊必须依据实验室诊断,采血作HI或ELISA检测,采取气管拭子或病死鸡的肺、肾、输卵管等用RT-PCR检测病毒,或用鸡胚气管环培养等进行病毒的分离、鉴定(中和试验等)。

4.1 现场诊断要点

4.1.1 呼吸道型 病鸡气管啰音、咳嗽和打喷嚏,夜间寂静时较明显。病鸡眼湿润,流鼻液,但大于6周龄的鸡常无鼻液;面部不肿胀,鼻腔、鼻窦、气管内粘液量增加,呈半透明粘稠样或干酪样;气囊混浊,肺水肿。产蛋鸡产蛋率下降,产畸形蛋、软壳蛋、褐壳蛋,蛋壳颜色变白,薄而粗糙;蛋清稀薄如水;输卵管萎缩,变细,管壁较薄,变短,或积水,或发生囊肿。

4.1.2 肾型 多发于20~40日龄雏鸡。有的早期可见呼吸道症状。病死鸡皮下干燥,肾脏肿大成花斑状,肾小管、输尿管充满尿酸盐。

4.1.3 腺胃型 多发于20~110日龄鸡只,病程为10~25d。病鸡消瘦,有的有呼吸道症状,拉稀,陆续死亡。腺胃肿大,呈球状,腺胃壁增厚,腺胃乳头溃疡。

4.1.4 英国的4/91(793B)株 可使成鸡在没有其他病原体合并感染的情况下发生严重疾病和死亡,并能引起肠炎。病鸡深部胸肌组织呈胶冻样水肿,胴体表现“湿润”外观,卵巢、气管粘膜充血。

4.2 鉴别诊断 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应与饲料、药物等因素(饲料高钙低磷、高蛋白,给育成鸡喂蛋鸡料,日粮中维生素A缺乏,磺胺药用量过大、时间过长,饲料中钠离子浓度过高等)所引起的尿酸盐沉着症、传染性法氏囊病、禽肾炎病毒感染、鸡蓝冠病、鸡白痢杆菌病等进行鉴别。其他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应与新城疫、其他型副粘病毒感染、禽流感、产蛋下降综合征、传染性鼻炎(病鸡面部肿胀)、慢性呼吸道病、引起输卵管囊肿的衣原体病等进行鉴别。我国学者所报道的腺胃病变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易与马立克氏病、新城疫、硒-维生素E缺乏症相混,要注意鉴别。有时候是由多因子引起,要分清主次先后。

5 防治

5.1 预防

5.1.1 加强饲养管理 降低饲养密度,避免鸡群拥挤,注意温度、湿度变化,避免过冷、过热。加强通风,防止有害气体刺激呼吸道。合理配比饲料,防止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A的缺乏,以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5.1.2 适时接种疫苗 对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首免可在7~1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120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二免可于30日龄用传染性支气管炎H52弱毒疫苗点眼或滴鼻;开产前用传染性支气管炎灭活油乳疫苗肌肉注射每只0.5ml。对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可于4~5日龄和20~30日龄用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弱毒苗进行免疫接种,或用灭活油乳疫苗于7~9日龄颈部皮下注射。而对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变异株,可于20~30日龄、100~120日龄接种4/91弱毒疫苗或皮下及肌肉注射灭活油乳疫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血清型多且交叉保护力弱。单一疫苗只能对同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感染产生免疫力,而对异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只能提供部分保护或根本不保护。如使用预防呼吸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疫苗H120和H52,防制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效果极差或无效。

5.1.3 降低免疫反应的措施 任何免疫都会对鸡群造成应激,形成免疫反应。一般的免疫反应只是呼吸道的轻微变化,经过3~5d即可会自然恢复,个别的免疫反应过于强烈,会引发大群暴发疾病。尽量降低免疫反应成为免疫成功与否的关键问题,养殖实践中常用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5.1.3.1 免疫前后3~5d的飲水中双倍量添加优质的复合多维,降低免疫过程中的抓捕和局部的免疫刺激。

5.1.3.2 在免疫当天提高育雏舍的温度2~3℃,可以防止鸡群聚集,使疫苗更快的发挥作用。

5.1.3.3 合理使用免疫增效剂,如白介素、胸腺肽等,可以明显降低各种疫苗引起的强烈疫苗反应,另外还可以延长抗体持续的时间和加快疫苗的反应速度,使抗体尽快的产生。

5.1.3.4 免疫前后3d不能进行带鸡消毒和饲喂有抗病毒作用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金刚烷胺和各种中草药等。

5.2 治疗 该病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后,可使用一些广谱抗菌素和抗病毒药,对防止继发感染有一定的作用。饲料中加入泰乐菌素,重症鸡注射丁胺卡那注射液100ml/500只,加2mg地塞米松注射液30ml/500只,加利巴韦林注射液30ml/500只,混合肌注,连用3~5d,疗效较好;全群用咳喘康热水煎汁饮水,渣拌料饲喂,连喂7d;浓鱼肝油拌料连喂15d,增加多种维生素、充分供给饮水、保暖、通风等辅助疗法外, 对缓解症状有良好作用。对肾型传染性气管炎,发病后应降低饲料中蛋白的含量,并注意补充K+和Na+,给“口服补液盐”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