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切盘式磁流变液阻尼器设计及磁路检测

摘 要 磁流变液阻尼器是新型的智能化吸能装置,文章采用宾汉模型研究纯剪切盘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力矩计算模型,并引入磁致力矩与粘性力矩比例,对此类阻尼器磁路设计进行分析,用ANSYS软件分析工作面的复合式磁路设计磁场分布情况。

关键词 磁流变液;阻尼器;力矩;复合式磁路

中图分类号:TB5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1-0017-02

磁流变液(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是近十年来迅速发展的一种智能材料,通常是一种将微米尺寸的可磁化颗粒分散于母液中构成的悬浮液。无磁场时为牛顿流体,而在强磁场作用下其在瞬间由液体变为粘塑体,其流变性质发生急剧变化,表现出类似固体的力学性质。其固—液转换在毫秒量级内完成,而且去除磁场后这种材料又迅速恢复其流动性,因而其应用前景极为广泛。

1 磁流变液数学模型

1.1 微观模型

对于磁流变液的微观结构已经有学者进行了较深入分析,在这里我们假设在上下滑板间充满磁流变液,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磁流变液中的磁性微粒形成链状结构,链的末端吸附于上下滑板上。

1.2 本构方程

由于磁流变效应的复杂性,目前还没有公认的力学计算模型。最多的是根据实验数据采用优化方法建立阻尼器动力学模型。

在保证精度的前提下为简便起见可采用Bingham塑性流体模型描述磁流变体的本构关系。Bingham流体的流变曲线是剪切应力有初值(屈服应力τb)的直线。其流变方程为剪切应力τ与剪切变形速度成近似直线关系。该模型形式简单、概念清晰,描述阻尼器的力-位移关系物理意义明显,易于实际应用。

2 盘式阻尼器分析

磁流变液剪切盘阻尼器结构图如图1所示,阻尼器为单盘式,磁流变液填充于转动盘与外壁间的空腔内,当盘片由于外部驱动力矩转动时,阻尼器工作于剪切模式,工作面积为半径从R0到R1的圆环面。

磁流变液阻尼器的阻尼力的一般形式可表示为:

F=Fc+Fm+Fi (1)

其中Fi、Fm、Fc分别为流体阻尼力,电磁力及电涡流阻尼力。

由文献[4]可知,对于剪切盘式阻尼器,其输出力矩可由如下公式描述:

(2)

因为磁致扭矩TB∝磁场强度B∝控制电流I,所以这部分扭矩属于可控阻尼力矩,本文引入可控系数δ(δ=TB/T,TB为磁致扭矩,T为总流体阻尼扭矩)表征磁流变液阻尼器的可控性,用于衡量磁流变液阻尼器的控制效率。

1.磁体;2.工作腔;3.磁流变液;

4.传动轴;5.密封轴承;6.工作盘

图1 阻尼器结构示意图

3 盘式阻尼器磁路分析

盘式磁流变液减振器的阻尼力计算理论基本成熟,但此类阻尼器设计磁路设计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

3.1 磁路分布类型

磁路设计根据形成磁场强度的方式可分为永磁式、电流励磁式、复合式三大类,其中永磁式由于阻尼系数不可调,相当于常规阻尼器,本文在此不进行讨论。

电流励磁式就是磁场强度由励磁电流产生,无电流时阻尼力矩由液体粘性提供。

复合式磁路是在电流励磁式的基础上增加了永磁体,根据磁场强度矢量叠加的原理进行磁路设计的。适当磁场方向,可以得到两种复合磁场:

1)磁场正向叠加,可用一个小励磁电流就产生较大的阻尼力矩,在适当条件下可以降低控制能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2)磁场反向叠加,当电流磁场小于永磁体磁场时,随着电流增大,磁场强度变小,直至两者完全抵消。此后电流继续增大,磁场强度同步增大。

A型复合磁场由于永磁体磁场的存在,可以持续工作在大阻尼状态下,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经济性。B型复合磁场由于具有工作区域磁场强度先减后增的特性,可以很好地排除剩磁对阻尼系数变化范围所造成的影响,利用达到最大的可控性,是较有发展潜力的一种磁路设计方式。

3.2 磁场有限元分析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应用了ANSYS的Magnetic-edge模块。圆盘式阻尼器为回转式对称结构,取阻尼器过轴心的一个横载面二分之一部分采用二维轴对称模型,模型中磁流变液、工作盘、励磁线圈、永磁体、壳体及其他部分材料,材料相对磁导率分别取为空气等绝缘材料µ1=1,金属材料µ2=1000,磁流变液µ3由B-H曲线给出。

模型单元类型选PLANE53(二维8节点实体单元)。因为磁路较为集中,磁漏较少,采用远场INFIN110,指定各材料类型后在ANSYS软件中得到阻尼器模型,按磁场分布规律对模型进行网格划分。

图2 仿真磁流密度矢量图

图3 励磁电流-阻尼力矩关系

对模型施加励磁电流载荷,分析求解获得磁路磁流密度矢量图2,磁通集中在工作盘间隙处,且矢量基本垂直于工作盘。

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在自制磁流变液阻尼器样机上进行了实验。永磁体部分用恒定电流Is的300匝励磁线圈代替。图3为阻尼器在不同励磁电流(与永磁体部分电流相同方向为负,相反方向为正)作用下,转速恒定为400 rpm时的输出扭矩值拟合图。A线Is为0.2 A,B线Is为0.4 A。

得出以下结论:

1)阻尼器材料被磁化后,存在一定的剩磁现象,因此在零电流下仍具有磁场强度,零场阻尼力矩较大。

2)复合式磁路由于系统剩磁与永磁体磁场同时被电流励磁抵消,实现了相对的工作面零磁场强度。最小阻尼力矩为0.4Nm,阻尼器在低负载情况可控性明显改善。

3)达到同样阻尼效果,可有正向励磁和反向励磁两种方式选择。充分利用永磁体的磁场强度,可达到节能降耗的目标。

4)通过选取适当的Is(即永磁体磁场强度),可以实现图5的力矩曲线水平移动,获得不同大小的无励磁电流阻尼Tb。

参考文献

[1]Carlson J.D,etal.“Commercial Magneto-Rheological Fluids Devices”.5th Int. Conf.on ER Fluids,10-14 July,1995.

[2]彭小强.磁流变液剪切屈服应力模型的理论分析与实验[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2006,28(4).

[3]邓志党.磁流变阻尼器力学模型的研究现状[J].振动与冲击,2006,25(3).

[4]崔治等.非匀强磁场应用于旋转式磁流变阻尼器的研究[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2(12).

[5]葛惠娟.逆变型MR阻尼器的设计及其磁路分析[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7(2).

作者简介

崔治(1977-),男,湖南株洲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智能材料应用与机械在线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