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分析尿激酶、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 目的:对比探究肺栓塞患者应用尿激酶、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溶栓进行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接诊的90例肺栓塞患者双盲法均分纳入A1组、A2组、A3组各30例分别施予尿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进行治疗,对比三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三组患者氧分压、右室左右径、肺动脉收缩压前后对比有差异,出血率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效果组间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尿激酶、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治疗肺栓塞有效性高,并且三者的临床疗效依次增高,治疗出血等不良反应依次降低;由于本次研究样本局限性,具体效果有待深入研究。

【关键词】 肺栓塞;尿激酶;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2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0019(2019)14-040-01

肺动脉及其分支由于体循环各种栓子脱落造成阻塞进而导致肺循环发生障碍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PE)称为肺栓塞[1]。血栓是最常见的肺栓子其引起的肺栓塞称肺血栓栓塞,不明原因突发咳嗽、胸痛、冒冷汗、虚脱以及面色苍白等症状为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主要表现,病情严重还会出现咳血、晕厥等现象,属于病死率较高的危重症疾病。临床常用尿激酶、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溶栓等药物治疗肺栓塞,效果确切;本文旨在对上述三种药物治疗肺栓塞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总结并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3年4月-2018年12月接诊的90例肺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双盲法随机纳入A1组、A2组、A3组。A1组(n=30)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8-65(51.3±4.5)岁,发病至溶栓天数4-18d,平均(11.5±6.3)d;A2组(n=30)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37-68(51.6±4.8)岁,发病至溶栓天数4-18d,平均(11.7±6.6)d;A3组(n=30)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9-67(51.9±4.9)岁,发病至溶栓天数4-18d,平均(11.8±6.9)d。90例患者均符合肺栓塞相关病理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具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署同意书,本次研究已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三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指导绝对卧床休息,并给予抗凝、输液、抗休克、镇痛解痉及高浓度吸氧等急救处理。A1组患者施予尿激酶进行治疗,具体用法用量如下:将2U/kg剂量的尿激酶充分溶解于生理盐水中进行静脉滴注,控制静脉滴注时间在2小时范围内,期间对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进行监测,APTT恢复到对照值的1.5-2.5倍时,施予患者0.4ml-0.8ml的低分子肝素1次/12h皮下注射。A2组施予患者阿替普酶治疗,具体用法用量如下:按照50mg阿替普酶:50ml生理盐水的比例将阿替普酶充分溶解,施予患者静脉滴注时间同为2小时,完成溶栓治疗后间隔4h测定一次APTT, APTT<正常2倍时给予患者0.01mg/kg剂量的低分子肝素1次/12h静脉滴注。A3组患者施予患者瑞替普酶溶栓治疗,方法如下:以10MU剂量的瑞替普酶溶栓予以患者静脉推注,推注时间>2min,间隔30min后以同样剂量的瑞替普酶溶栓进行静脉推注治疗并施予低分子肝素。三组患者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2d后加用华法林以3mg-5mg/d的初始剂量与低分子肝素重叠治疗,以4-5d重叠治疗时间为宜,当PT连续2d达到1.5-2.5倍时即可停用低分子肝素[2]。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后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下降超过30mmHg,肺动脉再通率超过75%,肺动脉造影显示无肺动脉内血栓存在,胸闷胸痛、呼吸困难、休克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治疗后10mmHg<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幅度<30mmHg,25%≤肺动脉再通率<75%,肺动脉造影显示50%<缺损肺面积缩小<70%,各项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无效:患者治疗后肺动脉收缩压下降<10mmHg,肺动脉再通率<25%,肺动脉造影显示缺损肺面积增加,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并加强分析,用(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差异用t进行检验,用(%)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三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

治疗后三组患者氧分压、右室左右径和肺动脉收缩压均有所好转,与治疗前对比有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1。

2.2 对比三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出血情况

治疗后,A1组、A2组、A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7%(23/30)、86.7%(26/30)、93.3%(28/30),三组数据之间有差异但不构成统计学意义P>0.05。A1组、A2组、A3组患者的出血率分别为:13.3%(2例中度出血、轻度、重度出血各1例)、6.7%(1例轻度、1例重度)、3.3%(1例轻度出血),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肺栓塞顧名思义就是肺的血管被栓子发生堵塞导致肺血管血液过不去,一般肺栓塞后会导致肺的血管广泛痉挛致使心脏的血液流通不畅,就会出现胸痛、咳血、呼吸困难这些症状。尿激酶作为第1代溶栓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能催化裂解纤溶酶原成纤溶酶,会降解纤维蛋白凝块和纤维蛋白原、凝血因子Ⅴ和凝血因子Ⅷ等,特异性较差[3]。阿替普酶是第2代溶栓药物,可通过其赖氨酸残基与纤维蛋白结合并激活与纤维蛋白结合的纤溶酶原转变为纤溶酶并能选择性地激活纤溶酶原,但大剂量使用时,患者易发生出血并发症,特异性较强[4]。瑞替普酶是第3代溶栓药物,能够增加纤溶酶原活化剂抑制物的耐受性,降低治疗出血的不良反应[5]。

综上所述,尿激酶、阿替普酶和瑞替普酶治疗肺栓塞有效性高,并且三者的临床疗效依次增高,治疗出血等不良反应依次降低;由于本次研究样本局限性,具体效果有待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薇薇. 尿激酶与瑞替普酶在急性肺血栓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比较[J]. 中国民康医学, 2016, 28(24):25-26.

[2] 刘芳, 金晟, 王新卫, et al. 急性肺血栓栓塞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价值及对TNF-α、IL-8的影响[J]. 临床肺科杂志, 2016, 21(9):1607-1611.

[3] 范军. 尿激酶、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对比研究分析[J]. 系统医学, 2017, 2(8):33-35.

[4] 郭晓书. 瑞替普酶治疗肺栓塞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17, 15(2):33-34.

[5] 赵双锁, 王惠霞. 尿激酶及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的效果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 2(21):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