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例早产儿并发症临床分析

摘要:早产儿指出生时胎龄未满37w的新生儿,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其疾病的发生率较高。通过对我院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早产儿并发症的规律,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

关键词:早产儿;并发症; 318例;临床分析;临床资料;生理特点

1临床资料

我院2009年1月~2013年12月不同胎龄并发症情况见表1。

2结果

318例早产儿并发症发生发生率为82%,同一病例中可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并发症。其中主要并发症依次为呼吸衰竭74例,占23.2%;肺炎50例,占15.7%;呼吸暂停42例,占13.2%;病理性黄疸48例,占15.0%、缺氧性脑损伤19例,占5.9%;败血症14例,占4.4%;颅内出血16例,占5.0%。肺出血7例,占2.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占2.2%.从表中可以看出,随着胎龄的增加,重症并发症减少。

3讨论

3.1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类型关于早产儿:死亡率与并发症类型国内有报道:早产儿死亡率为12.7%~20.8%,出生胎龄<32w,死亡率53.89%,32~37w死亡率17.77%。体重<1000g,死亡率75.31%,1000g~1500g死亡率46.23%,表明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死亡率就相对高,与此组统计资料一致[1]。此组资料显示主要并发症依次为窒息、肺炎、硬肿症、呼吸衰竭、呼吸暂停、颅内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等[2]。

3.2早产与产科因素密切相关本组资料显示主要出生胎龄越小,并发症率越高,早产儿并发症依次为呼吸衰竭、肺炎、病理性黄疸、呼吸暂停、缺氧性脑损伤、败血症,颅内出血、肺出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早产儿呼吸系统发育不完善,肺泡数量少及表面活性物质分泌少,导致肺泡塌陷,肺泡内功能残气量不能建立,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4],同时早产儿肺血流量多,且免疫功能处于不成熟状态,皮肤黏膜几乎没有防御功能,新生儿体内IgG主要来自母体,且与胎龄相关,胎龄愈小,IgG含量愈低,因此早产儿更易感染[5],易并发肺部感染,血液感染,加之早产儿呼吸中枢与神经元之间联系不完善,神经冲动传出较弱,任何细微的干扰均可发生呼吸调节障碍,易导致呼吸暂停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6]。早产儿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及小脑软脑膜下的颗粒层均留有胚胎生发基质,该组织是一未成熟的毛细血管网,缺乏胶原和弹力纤维支撑,对脑血流量的波动,缺氧、酸中毒极为敏感,因此易发生颅内出血,同时对缺氧酸中毒耐受性差,易发生缺氧性脑损伤[7]。早产儿尤其是孕龄不足32w者,以及由缺氧引起的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已成为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类型[8],新生儿肺出血常发生在多种严重疾病的晚期,为死亡前表现之一,目前病因尚未完全明确[9],临床上缺乏早期诊断的方法。因此发生率国内外报道不一致,占活产儿0.1%~0.5%,尸检的1%~4%,而早产儿肺发育差,肺血管多,且毛细血管通透性强,脆性大,气体交换面积少,凝血机制不成熟,因而更易发生,死亡率极高[10]。

4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早产儿存活率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早产儿各种生理功能发育不成熟,其疾病的发生率渐高。以上病例通过对我院 2009年1月~2013年12月早产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探讨了早产儿并发症的规律,对改善早产儿生存质量有一定的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海哨,谭稼荣,陈东,等.新生儿肺炎呼吸道分泌物病原学检测及临床分析[A].2011.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

[2]吴玉霞,刘赛平,胡玲.中山市基层医院儿科护理纠纷的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a(自然科学版),2011,(02):198-202

[3]余霞.非营养性吸吮联合腹部抚触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体质量增长的影响[A].2011.浙江省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学术年会暨儿内科疾病诊治新进展国家级学习班论文汇编[C].2011.

[4]王永生,程云威,李素燕.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及其围生窒息相关因素分析[J].小儿急救医学,2003,2:110-111.

[5]崔北勇,张文梁,席康明.黄芪注射液佐治新生儿暂时性心肌缺血44例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8,06:596-597.

[6]周晓丽,张琼枝,杨春芳,等.125例新生儿溶血病临床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4:8-10.

[7]苏红,王卫东,方世久,等.13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和头颅CT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5:24-25.

[8]常祎,袁强,刘光发.短时多次蓝光照射治疗早产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观察[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6:22-23.

[9]丁彩侠.新生儿黄疸早期干预的临床进展(综述)[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62-63+65.

[10]王赛云.不同方法对新生儿足跟采血成功率的影响[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5:65+44.

编辑/哈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