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干预

作者单位:547000 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

通讯作者:莫静

【摘要】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2010年1~12月笔者所在科行骨折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通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疾病、积极找出疾病原因,采取药物护理、适当的活动指导与功能锻炼、饮食护理、健康教育等护理措施。结果 9例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全部治愈。结论 对外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要及时发现疾病原因、采取有效的护理等措施,可促进患者预后,防止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日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栓塞; 外科手术后; 护理干预

下肢深静脉栓塞(deep venous throm bosis,DVT)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特别是骨外科,国内有文献报道发病率高达11.2%~40%【sup】[1]【/sup】。患者手术后由于麻醉的作用,手术创伤、卧床等因素导致下肢血流缓慢,血流淤滞引起下肢深静脉栓塞,严重者栓子脱落,血栓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能力,甚至致残,未被诊断和治疗的DVT引起的肺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病死率极高,由于手术相关的DVT大多无症状或症状轻微,易被忽视【sup】[2]【/sup】,因此术后患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防止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对减少患者住院日及降低病死率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0年1~12月骨折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9例,通过积极找出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9例患者全部治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10年1~12月,笔者所在医院骨科行骨折手术918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9例。手术种类:股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2例,胫腓骨骨折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3例,腰椎爆裂性骨折经后路行推板切除减压,骨折复位内固定术1例,髌骨骨折复位内固定术1例,股骨颈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临床症状:患肢肿胀、疼痛、腓肠肌和腹股沟有明显压痛,皮温高于健侧,站立和行走时疼痛加剧。

2 及时查找DVT的原因

本组患者有4例体质较为虚弱,都有不同程度贫血,抵抗力低下;2例由于麻醉,小腿静脉丛处于松弛状态,静脉丛内淤血,加之创伤静脉受损、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手术时制动状态、静脉丛内血液较长时间淤滞,形成血栓所致;4例术后患者卧床不动,下肢静脉受压、血流缓慢淤滞,促进血栓形成;1例术前、术中禁食、体液不足,致血液浓缩,黏稠度高所致;2例患者由于手术创伤大、手术创伤致组织大量破坏分解,引起血小板反应性增高,具有抗凝作用的蛋白质C减少、使血液形成高凝状态所致;1例肥胖患者,体重超出标准体重20%的患者,血脂高,血液黏稠度大,发生下肢深静脉栓塞;其中4例患者因下肢深部小静脉丛血栓形成后,症状轻微,这些轻微的症状被手术创伤的痛苦所掩盖,未被及时发现而导致深静脉血栓形成。

3 护理干预

3.1 密切观察病情 术后护士经常深入病房,密切观察并记录患者双下肢皮肤有无色泽改变、皮温、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等现象。正常皮肤颜色呈淡红色,有光泽,富有弹性,发生DVT后,由于组织缺血、缺氧,肤色苍白,有时皮肤出现青紫斑;同时因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患肢皮温下降,与健侧肢体相比可能超过3 ℃,尤以肢端为重,本组病例均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血栓形成,早期给予护理干预。

3.2 血栓发生后的早期护理 急性下肢深静脉栓塞发生的早期,栓塞部位均在膝关节以下至足部。(1)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腓肠肌挤压阳性,浅静脉曲张,活动时疼痛加剧;(2)此时采取局部禁止按摩,以防栓子脱落发生肺栓塞;(3)注意观察双下肢皮温有无变化,肢体有无进行性肿胀;(4)及时解除各种增加腹压的因素,如腹胀、尿潴留、便秘及切口包扎过紧等情况,防止肢体发生坏死。

3.3 药物护理 出现上述症状患者,立即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丹参20 ml静脉滴注,抑制血小板对血管壁的黏附性,1次/d,连用3~7 d。下肢水肿严重者,局部给予500 g/L硫酸镁湿热敷,2次/d,每次30 mim,以达到活血化淤、消肿的作用。

3.4 活动与功能锻炼 帮助患者勤翻身,1次/2 h,并用手掌自下而上进行环形按摩患肢,促进小腿深层肌肉的活动,防止静脉内血液滞留【sup】[3]【/sup】。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但不宜久站久坐,以防加重下肢水肿。

3.5 饮食护理 保持充分的营养和水分,多吃青菜和水果,少吃含脂肪高的食品,多喝果汁和水,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流速度,多吃富含粗纤维食物,以增加肠蠕动,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而用力排便致腹压增高,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3.6 健康宣教 (1)对有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骨科手术患者,术前加强卫生宣教,做好自我防护,术后病情允许后协助患者做下肢屈伸活动,经常变换体位,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血液循环。(2)减少对下肢血管的刺激、破坏,尽量避免输入高渗液体及刺激性药物,减少穿刺次数,减少下肢局部充血的时间、避免静脉炎的发生。(3)术后患者早期采取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下肢静脉血流通畅,尤其手术时间较长的患者,尽量减少平卧位时间,注意用慢动作活动足、趾,2 h活动1次,促进血液循环,有效地预防手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

4 结果

9例患者通过积极治疗与有效的护理干预,6例于7 d内治愈,3例于15 d内治愈出院。

5 讨论

DVT在国内外文献报道中都有较高的发生率,危害性大【sup】[4]【/sup】,外科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栓塞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引起DVT的三大因素是血流缓慢、静脉壁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外科手术后如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将导致很高的DVT发生,DVT使患者住院时间延长,增加住院费用,影响康复进程,对于DVT患者早期要及早发现病情,积极采取治疗护理措施,严防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的关键。

总之,尽管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手术后常见并发症,但对高危人员,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健康指导,有效落实实施DVT的预防和护理,可大大降低DVT的发生率,减少患者住院日及降低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齐艳.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护理进展.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20-123.

[2] 李叶红,王玉梅,郑元玲,等.外科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及预防护理对策.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6):480.

[3] 胡雅萍,罗玉贤.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8(4):48-49.

[4] 颜新,千英信,卫洪昌,等.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医治疗进展.上海中医药杂志,2003,37(3):57-60.

(收稿日期:2011-04-15)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