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价值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目的 在感染控制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探析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该次探究中选取该院在2015年4月—2016年4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微生物感染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两组患者分别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例数是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常规监测,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常规监测+微生物检验方案。结果 研究组患者轻度感染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得到显著性改善,对比对照组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感染控制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 感染控制;微生物检验;临床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7)04(a)-0059-02

医院感染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感染情况,是指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发生感染且出现感染症状的状况。由于医院感染具有潜伏期,因此,即使患者出院后也可能出现医院感染情况,不仅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以及较大经济损失,同时对医疗卫生资源的消耗以及就医质量的降低也起到促进作用。临床上在医院抗感染治疗中一般应用介入性治疗、放射治疗以及化学药物治疗,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但是发生医院感染后会导致菌株出现耐药性以及临床疗效变差的情况发生。微生物检验可用于诊断以及防治各种感染性疾病,是临床实验室中较为常用的感染控制方法以及致病菌监控方法[1]。为了进一步探究在感染控制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该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间对44例患者实施以下过程探究以及以下结果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探究对象在该院收治的微生物感染患者中选取,患者例数是44例,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对照组中患者例数是22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2:10,最大年龄是75岁,最小年龄是21岁,中位年龄为(38.54±4.44)岁,最长病程是56 d,最短病程是7 d,中位病程是(20.58±2.45)d;研究组中患者例数是22例,男女患者比例是11:11,最大年齡是74岁,最小年龄是22岁,中位年龄为(39.01±4.51)岁,最长病程是55 d,最短病程是8d,中位病程是(21.41±3.21)d。所有患者均对该次探究目的、探究过程以及相关检验方法进行了充分了解,均表示愿意配合本次探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利用统计学分析办法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病情等)进行对比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常规监测:按照院内常规规范性流程实施常规治疗和监测。

给予研究组患者常规治疗+常规监测+微生物检验方案,其中常规治疗+常规监测与对照组同,微生物检验方案是:利用微生物检测对患者的中段尿液实施细菌培养并给予患者样本鉴定和提纯,利用梅里埃专用试条给予细菌鉴定并利用细菌进行药敏试验,利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给予患者感染情况确诊。

根据药敏试验以及微生物检验的结果实施合理给药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感染情况。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分析该次参与探究的44例微生物感染患者所有临床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结果,经t检验,用率[n(%)]的形式表示两组患者的轻度感染率对比结果,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将两组患者行不同检验方案得出的组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研究组患者的轻度感染率明显更高,重度感染率明显更低,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更佳,对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给予患者控制感染和病原菌检测最常用方法是对紫外线以及物力检测、消毒灭菌进行有效监控,但是精确度较低[2],临床应用价值较低,因此,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小。

随着近年来耐药菌株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感染性疾病患病人群迅速增加,临床上提出了加强医院感染的有效监测以及严格控制感染发生的微生物检验方法[3]。微生物检验可用于临床诊断和防治感染性疾病并给予患者实验室监控,可准确诊断感染性疾病并进行有效医院感染控制[4],对医院感染症状进一步发展起到阻碍作用并改善患者临床感染症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微生物感染不仅可以为临床感染的有效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还可以指导临床上正确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另外,对于存在严重呼吸综合征以及尿路感染等严重性感染疾病的患者需要给予良好控制以及有效监测[5],改善患者预后以及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大量临床实践均证实,医院感染的发生需要媒介,例如医护人员的手、医疗器械以及医疗用品等,以上因素发生感染均可能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因此,临床上为了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在医院内实施消毒灭菌工作,同时要求医护人员注意手部消毒,在医疗器械操作过程中需要先做好医疗器械消毒工作,避免出现操作期间接触患者皮肤或者接触患者黏膜造成损伤后促使医疗器械上的微生物进入患者体内从而引发感染情况。另外,医院作为人口密集、细菌滋生的地方也需要做好每日空气消毒和每日地面消毒工作,避免患者因空气污染或者环境污染等促使致病源菌进入人体致医院感染发生。

据相关性文献报道,医院感染主要分为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以及传染源,在患者抗感染治疗期间应用微生物检验不仅可以对医院中存在的感染源进行明确,还可以对其进行快速、准确处理以及采取正确保护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具体措施如下:①对医院中已存在的感染源需要及时发现,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发生初期时可以通过对病原微生物细菌进行准确鉴别和鉴定来及时控制感染症状流行,同时可以通过对菌株进行分离鉴定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耐药细菌,给予菌株分型处理以便提升抗感染治疗临床疗效。大量临床实践证实,给予医院感染患者微生物检验可以对医院感染流行传播可能性以及存在范围大小等进行全面评估和准确判断。医生在给予患者治疗期间可以通过微生物检验来提供有效的医院感染有关依据以及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感染处理方案制定,实现有效控制细菌感染源的临床目的。②将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切断,尤其是在手术室以及病房中,医院感染风险较高,利用微生物检验可以对微生物细菌感染中潜在问题进行迅速明确以及对患者进行有效保护,将传播途径快速准确的切断,同时采取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患者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抑制致病菌生长和流行。③保护易感人群,利用微生物检验对已经感染的患者实施病原耐药性监控以及有效检测患者所处周边环境中存在的细菌,可有效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对医院感染的诊断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新型医疗技术的日益增多,导致医院感染日益严重,给予患者微生物检验会在为临床提供精确病原学诊断的同时将检验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便于医生对医院感染发生原因进行彻查,针对性给予对症方案处理。

为了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微生物检验者需要对自身检验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加强,同时需要充分调动检验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以便于显著提升检测病原菌的速度和准确性,对临床消毒知识和临床隔离知识进行良好掌握以显著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该次探究中,研究组患者的轻度感染率是54.54%,重度感染率是4.54%,生活质量评分(RE、SF、MH、GH、PF)分别是(89.5±5.5)分、(87.5±3.5)分、(88.5±2.5)分、(86.2±6.3)分、(85.8±5.8)分,均显著性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在感染控制过程中应用微生物检验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对显著改善患者的感染情况以及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起到积极作用,另外,利用微生物检验给予易感染人群监测和保护同样可以有效避免医院感染发生,值得将其作为有效检验方法在临床上借鉴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萍菊.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北方药学,2014(3):90.

[2] 孙应贤.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价值探讨[J].今日健康,2016,15(12):350.

[3] 高玲.微生物检验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82,84.

[4] 杨冬梅,杨洪芬.浅谈微生物检验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的价值[J].求医问药,2013(6半月刊):210.

[5] 李淑英,庞良锦.微生物检验在感染控制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2013,7(7中旬版):29-30.

(收稿日期:2017-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