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制造业发展现状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提要]本本对“河南制造”进行范围界定,进而对“河南制造”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基本思路是分析“河南制造”在全国的地位,采用横向比较的方法,从规模总量、经济效益及科技水平等方面进行定位,评价“河南制造”发展现状。

关键词:河南;制造业;现状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3月3日

一、“河南制造”的界定

多数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区域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优势产业的发展来带动。河南省“十一五”规划提出要做大做强食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及零配件工业、装备制造业、纺织服装业等六大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多是依靠本地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等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发展起来的,但是区域优势产业之间的核心竞争已转变为知识管理、创新能力之上的竞争,可以认为,区域优势产业创新能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力之一。因此,只有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提升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发展和壮大优势产业,形成并保持竞争优势,才能实现区域经济的追赶型、跨越式发展,缩短河南与东部发达地区间的差距。(表1)

概括来讲,“河南制造”的概念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一是提升优势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的路径;二是加快建设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三是营造有利于提升产业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环境;四是培养优秀的企业家群体和创新团队。由于装备制造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当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本文将“河南制造”界定为河南的装备制造业(这里的装备制造业按照上节所确定的“三次产业划分方法辅以具体行业”的方法进行界定)。

本文中所提及的“河南制造”涵盖机械及电子制造业当中的七大类: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各大类当中包含的具体类别产品如表2所示。(表2)

二、“河南制造”在全国的地位

(一)河南省总体发展水平评价。从总量来看,2010年河南省生产总值为18,407.78亿元,其中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10,477.92亿元,占河南当年GDP的56.9%,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3个百分点。但是,2010年河南省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绝对数偏低,仅占全国第二产业生产总值的7.1%,远远低于广东、江苏等发达省份水平。(图1)河南省的人均GDP和国内发达省份的差距更加悬殊,是上海市人均GDP的1/4。(图2)因此,河南省要想改变现在的相对发达省份的落后局面,就要发展本省的优势产业,特别是本文所着重研究的河南省的装备制造业,即“河南制造”。

“十一五”期间着力培育打造的食品、有色、化工、汽车及零部件、装备制造、纺织服装等六大优势行业实现增加值3,726.77亿元,比上年增长22.6%,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0.4%,比上年提高7.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62.32亿元,增长23.3%。煤炭、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等六大高耗能行业实现增加值3,247.92亿元,增长13.9%,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长速度低5.9个百分点。

从增长速度来看,2010年河南省第二产业比上年增长了14.9%,远远高出一产和三产的增长速度,与全国平均9.3%的增长速度相比高出5.6个百分点,也高出广东、浙江等经济发达省份。(表3)

从第二产业对经济的贡献率来看,2010年河南省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57.00%,是农业产业贡献率的4倍和第三产业贡献率的近2倍,与全国第二产业的平均贡献率50.60%相比高出6.4个百分点,比广东省高出5个百分点,比浙江省高出3个百分点。(表4)

从第二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看,从2003年的48.2%到2010年的56.9%,上升了8.7个百分点,而且上升势头明显。(表5)

就从业人员而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不斷增加,从2003年的1,084万人增加到2010年的1,564万人,六年内就业比重从19.58%增加到26.80%。但第二产业吸纳劳动力总数远低于农业,正逐步接近超过第三产业水平。由此可见,河南省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产业呈现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表6)

(二)河南省行业评价。从第二产业内部结构来看,制造业无论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还是规模、吸纳劳动力数量等指标值均名列前茅,远远高出其他行业。采矿业的销售收入、利税总额较高,但吸纳劳动力数量有限,而且该行业受资源约束较大,在建设节能型社会的指导思想下,也不宜扩大规模。建筑业虽然利润水平较低,但是单位数多。能够吸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也有助于改善中国基础设施建设和提高社会居住水平,属于发展旺盛产业,应给予一定的支持。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基础性、公益性行业,其发展应与以制造业为主的其他行业配套发展。(表7)

第二产业中科技投入产出的重点领域还是制造业,其投入占全省第二产业科技经费支出的78.1%,其中研发经费占二产研发经费的82.8%,新产品的产值占整个第二产业新产品产值的98.4%。此外,从申请专利数、科技活动人数和科研单位数上也可以看出河南省对制造业的重视,形成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科学发展观。(表8)

三、结论

本文对“河南制造”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讨论,主要结论如下:

(一)“河南制造”具体包含的内容与装备制造业基本吻合,涵盖机械及电子制造业当中的七大类: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但是,由于装备制造业当中的武器弹药制造业其特殊的地位和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的现实,本文中的相关研究,不包括装备制造业当中的军工装备制造业。

(二)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现实来看,一方面河南近年来虽然发展较快,但其总量规模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发达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和对地区经济的贡献度却远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也超过了广州、浙江等发达省份。同时,第二产业吸收劳动力的人数不斷增加,反映出河南省第二产业的主导地位短期内不可动摇,产业呈现快速稳定发展的态势。

主要参考文献:

[1]邱晓华.制造业仍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来源.2010年8月19日.东方新闻网:http://news.dongday.com.

[2]邓伟根.产业经济学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

[3]吕政.对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探讨[C].见:国家经贸委综合司编.专家谈走型工业化道路.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4]金泽虎.对中国“世界制造业中心”定位的经济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