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林职教园区部分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与对策调查研究报告


  摘 要: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状况,有效改进高校法律教学和研究工作,采取发放调查问卷,开座谈会,具体案例等方式,对杨林教职园区的部分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素质现状进行了分项调查、分析, 指出大学生的法律素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从而提出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 法律素养 高校教育
  一、当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现状
  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日渐增多的趋势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如何有效培植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已成为社会和学校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云南大学马加爵特大杀人案、清华学子刘海洋用硫酸伤黑熊等产生了重大影响的案件发生。
  1.对杨林教职园区大学生法律素质调查形式和结果
  经过对杨林教职园区昆明医科大海源学院,商学院,文理学院,云南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的法律知识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 500份,收回 500份,其结果显示:
  (1)法律知识的来源及對法律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34.23%的学生的法律知识主要来源于学校的教育,44.34%的学生法律知识来源于电视和报纸,受家庭影响及其他来源的占21.43%。自己认为掌握了必要的法律知识且能灵活运用于解决现实问题的学生占22.5%,77.5%的学生认为自己法律知识不足或不能灵活运用。77.6%的学生认为需要学习或深入学习法律知识,13.8%的人认为只需要了解一下就可以了,9.6%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约1/3的学生认为造成法律意识薄弱的原因为法律教育活动的局限性,1/2的学生认为社会的不良风气及贫富悬殊是主要原因。这表明大部分学生法律知识缺乏,学校系统的法律知识教育不足,不能满足大部分学生的需求。
  (2)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有意识的主动运用法律知识的学生比例仍然不高,如参加勤工俭学时,有意向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的占61%,无意向的人占39%;被骗或被盗、被抢时选择向公安机关或学校保卫处报案的占87%,不报告的占13%;认为报案没用或司法机关不能提供有效保护的人占15.2%。遇到不法行为时,男生选择漠不关心的比例占到10%左右,女生比例占6%。
  (3)对法律的信任度和对当前法治的整体现状的满意度 对法律保持信任的学生占35%,认为法律会越来越完善的学生占31.2%,而认为法律不如权利有用及法律越来越成为有钱人和有权人的工具的占33.8%。对“法院做出公正判决有信心”者占26.4%,对“当前整体法治环境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达69.8%。这一方面说明作为法治前提的民主立法及其程序还很不健全,司法不公乃至司法腐败现象仍然畅通无阻;另一方面这种消极的法律意识也会严重地影响到公民法律信仰确立和法治理想信念的最终建立,表现出大学生法律信仰的一定程度的缺失,也反映了不利于大学生法律意识培养的法治环境和氛围。
  2.调查结果分析
  由于大学生法律意识是一个多要素、多层次的复杂系统,要精确全面地概括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并非易事,所以本文只能结合调查结果,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所存在的问题作一个粗浅的概括:
  (1)大学生缺乏从总体上准确理解和把握现代法治的基本精神 现代法治是以民主为基础,以保障人权为核心,与传统的法制有着本质的区别,它视法为工具与目的的统一,并更加强调法的目的价值,而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大学生对法的民主基础尚未有明确的意识,仍然存在着一种传统意义上将法作为统治工具的法律观。
  (2)有感性法律意识,但缺乏理性法律意识 法律本身是一门学理性极强的学科,不掌握一定的法律基础理论,就难以用理论解决现实存在的法律问题。大多数大学生对法律的认识还只处于初级的感性阶段,正是因为缺乏系统的法学理论学习,使得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仍处于对法律本质认知的启蒙状态。
  二、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现代法律意识的主要途径
  1.改进传统法律教育方式
  高校要明确法制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正确处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关系,宜将法教与德教紧密结合、优势互补,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来塑造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其次,高校法制教学的内容应从传统型“知识灌输”向现代型“素质主导”转变,法制教育更不能混同于法律职业训练,而是趋向于意识、知识和素质兼容一体的法律素养,即通过掌握、运用一定的法律知识乃至法律技能和自觉养成较高的法律意识,甚至法律信仰,构建契合新型高素质人才的知识、品行及能力等。
  2.法制教育的研究工作要实现多学科密切协同
  语言文学教育、哲学教育、史学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教育、社会学教育等等学科,要和法制教育相互渗透、相互引用,实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在内容选择、案例选择、手段选择等各方面,要考虑各学科相互兼顾、互为表里。
  3.大学生要从根本上消除自己的功利思想。
  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时刻注意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在生活中,应该积极的主动地去丰富自己的法律知识,有意识的去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养成依法思考、依法办事的习惯。例如:多看一些法律方面的书籍,法制节目等。同时,要时刻关注时事,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从而使自己真切的感受到现代法治社会的氛围,以一个真正的法治社会公民的身份来对待周围的任何事,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用知识武装自己,从而增强自己对法律的信心。在遇到各种法律纠纷问题时,要懂得依靠法律、运用法律来维护自己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4.优化社会环境, 给大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会法治氛围
  大学生虽然主要在校园里学习, 但他们都是成年人, 都要参与社会生活, 都要在社会上独立的进行社会活动。对大学生进行法制观念、法律行为的培养与教育, 不仅仅要依靠学校的规范管理, 还要依靠社会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和积极联动。比如, 家长要注重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和正面影响, 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活动; 司法机关要与当地各个大学建立长期、紧密联系, 从司法实践的角度帮助学校建立预防违法犯罪的良好机制, 并通过法院旁听、法律咨询等方式让广大学生直面法律、体验法律, 并加强校内的司法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