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研究

尉肖帅,杨娅丽,王 军,王红霞

(华北科技学院,北京 东燕郊 065201)

我国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都潜藏着诱发危机的不确定因素,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存在巨大威胁。我国应急管理体系起步晚,基础薄弱,专业人才培养滞后,综合性专业队伍短缺。应急特色高校是开展应急管理教育,培养应急人才的重要阵地。应急教育发展过程已充分说明,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局限在某一行业、某一个社会层面或某一知识体系中的人才。中央党校李雪峰教授在2021年“第二次应急管理学科发展专家工作坊”提出应急管理学科应该是多元一体的,是不同学科交叉互通形成应急管理知识的“生态系统”[1]。这离不开以培养具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和开创个性的人才为目标,以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应急特色高校应该发散思维,打破壁垒,全方位思考如何针对本校特色建设和改革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本文以应急部直属高校华北科技学院为例,通过生态分析理论和STOW分析法分析应急特色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借鉴国内外有利经验,结合自身发展,对应急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提出建议。

生态系统理论(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是由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提出的个体发展模型,强调在时间系统下,发展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之中。这个环境不仅包含当前环境还应联系先前环境,系统地分析所涉及环境和人内心活动发展之间的各种联系,以及这些内外部因素是如何直接和间接地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生态系统理论起初在心理学中开始发展,因为它的多层次、多方面性,慢慢为开放型理论系统,在不同时代融入和吸收不同观念,具有很强的折中性和综融性。

将其运用到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可使二者完美结合。美国社会学家Henry Etzkowitz在论述创新型社会、创业型企业家与创业型大学提出的涵盖政府、企业、高校“三螺旋”模型[2],使美国创新创业教育迅速发展。21世纪初,美国高校掀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浪潮。以麻省理工为代表的创业人才实训课程及孵化生态系统初具模型,构建了多方位相互支撑的开放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以项目、课程和实践活动为核心要素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3]。2009年,美国百森学院的Isenberg教授提出一个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模式如果正常运行,需要得到政策、资金 、人力、创业文化以及市场各方面的认同及其他创业资源的支持,并对创业者自身特质提出相关要求[4]。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University of Illinois)是生态系统理论在创新创业教育应用的典型范例。伊利诺伊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悠久,培养出了24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普利策奖获得者,也培养了诸多创业家。课程设置、师资管理、课程内容高度系统化和专业化,开设了覆盖创业全过程的相关课程,如企业家精神与创业、公司注册务实、创业中的法律问题、商业伦理、创新与工程设计等。还提供面向工科生的创业学士双学位以及面向全体本科生的创业辅修专业。校内设有创业认证,如技术创业中心TEC为工程背景学生提供的工程师商务管理认证、创新认证证书、战略技术管理认证,技术商业化认证等。学校多部门从不同角度去支持创新创业教育,设有创业领导力学院AEL、伊利诺伊创客实验室、技术创业中心TEC、ECE开放实验室为所有学生的创业学习和创业实践提供便利,并支持创业研究,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注入每一个学科。同时还设有伊利诺伊风险投资公司(Illinois VENTURES)从技术研发早期,通过种子基金帮助学生团队建立商业模型、分析市场并寻找A轮融资。该校还通过Cozad New Venture挑战赛奖励、Paul Magelli博士创新奖、伊利诺伊创新大奖为有创造力、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学生提供创业资助。

2.1 优势分析(Strengths)

第一,机构设置相对完善。华北科技学院设创业教研室和大学生众创空间,在课程体系建设、学生竞赛和项目推进及落地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2015年创业教研室正式成立,发展迅速。2016年被中国教育杂志社重点推介其创业教育改革情况,2019年被授予“KAB创业俱乐部”,2020年获“河北省高校双创教育示范基地”。大学生众创空间对创业项目进行孵化,形成了工作空间、培训、商务洽谈、投融资对接、政策咨询等全方位创业服务体系。空间入驻团队36个,注册公司10家,经营范围涉及计算机、商业贸易、移动互联网解决方案等多个领域。基本形成了以教师项目、学生项目、校友创业项目、大型企业内部孵化项目和社会人员安全科技创业项目“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孵化平台。

第二,师资团队优秀。有专职教师5人,兼职教师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博士3人,全部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和讲师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均具有管理学科背景,兼职教师涵盖经济学、心理学、工学和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具有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

第三,成功举办应急特色创新创业大赛。“华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种子赛暨应急管理创新创业专项赛”已成功举办三届,获奖学生团队超过100支。同时组织学生参加河北省“互联网+”、“挑战杯”、“三创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2022年5月,成功举办了河北省第九届“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

第四,创新教学模式。开发和设置了创新创业必修课和选修课,如《创业基础》、《创业模拟》等,采用“模块化”、“项目化”的混合式教学方法,内容涉及创业知识与能力、创业精神、创业实训等多方面,覆盖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该校是国内最早采用混合式教学实现创业基础教育的高校之一,课程以学生为中心,将构建主义、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学习共同体等多种教学理念融会贯通,形成基于MOOC和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创业启蒙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教学改革提供了范本。

2.2 劣势分析(Weakness)

第一,应急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投入不足。华北科技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基础设施建设、专业设备扩展、人才引进等各个方面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每年分配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的资金不多,其中教师培训、创业模拟等课程所需的电子教学辅助系统、学生赛事等都需“节衣缩食”,优质项目难以转化。

第二,课程体系应急特色不明显。①课程数量不足。目前开设的创新创业课程数量不多,无法满足全体学生的需求;
缺少针对不同层次、不同需求学生的课程;
专业课程中创新创业的内容涉及更少;
②课程与其他高校在课程内容、设计思路上很相近,较少突出应急特色,缺少针对应急特色进行创新创业的指导或实训。

第三,师资力量不足。目前15名专兼职教师无法满足对一万六千名学生分类课堂、指导学生竞赛、指导学生项目落地的需求。校外导师来源不稳定,多为大赛校外指导和企业家座谈,受到时间、地点等客观条件的影响,校外导师很难与学生深入交流,缺乏校外导师长效机制,难以确保学生学习的连贯性[5]。此外,对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考核制度不完善,缺乏激励。考核和职称评审制度无法完全体现出创新创业教师的绩效,没有针对双创教师奖励措施的成文规定,对创新创业大赛辅导教师和校内专家评审的酬金发放没有具体发放标准。创新创业团队指导工作繁琐,占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如果没有薪酬、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的激励措施,难以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2.3 机遇分析(Opportunities)

第一,国家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支持。2021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发〔2021〕35号)总结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面临的若干问题,如经验少、融资难、服务不到位等,并提出“优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环境”、“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推动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财税扶持政策”、“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金融政策支持”等政策支持。

第二,筹建应急管理大学的良机。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6)指出依托应急管理系统所属院校,完善应急管理大学(筹)、中国消防救援学院和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培训、科研等设施。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华北科技学院正在筹建应急管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应借此东风,找准发展定位,完善双创教育体系,改革传统教育模式,提升应急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第二,应急产业对具有创新创业素质的应急人才需求巨大。我国应急产业已发展成为新蓝海,呈现出集群化、区域化、形成“两带一轴”空间格局[6]。随着新技术快速发展,特别是2019年以来应急产品紧缺,不少企业加速研发应急相关产品,应急产业链上下游快速发展。2016年我国应急相关企业注册量仅5493家,现在注册量达26477家,同比增长98.9%。我国应急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急缺大量创新型应急人才,应急特色创新创业教育也将随之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第四,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快速发展,为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创造新机遇。这也对应急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提出新的要求:打破创新创业教育传统教学模式壁垒,把握改革升级关键机遇。充分利用新技术,结合应急特色,运用“互联网+”思维,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思维,提升学生自主创新创业能力。

2.4 威胁分析(Threats)

第一,新冠疫情反复,全球正遭遇堪称上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后最严重的经济衰退。2020年初中国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甚至GDP增速出现负增长。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恢复,中国成为疫情中少数几个经济正增长的国家之一。但是消费领域、投资活动、对外贸易等方面还是遭受巨大冲击。

第二,所处区域人才流失严重。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了区域的发展,三地间资源流动加速。河北省优质人才流出严重,京津地区外溢较少。

第三,国家已出台的创业创新政策由于职责分配不明确、缺乏配套政策和实施项目、政策实施和落地不到位、政策宣传不足等原因,或者有些政策不符合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大学生需求现状,导致一些好的政策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

根据生态系统的多方性、层次性,结合SWOT分析,应急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主线向外辐射的生态圈系统,形成融合师资团队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发展科技园和孵化器、设立应急种子金的内生态系统圈和以政府、社会、企业为主的外生态圈的双循环模式(图1)。

图1 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应急特色高校“双创”教育模式

3.1 突出应急特色,树立科学创新创业教育观

华北科技学院确立了到2030年力争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应急管理特色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主要围绕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应急救援等应急管理部主责主业和应急产业的需要培养专业素养过硬、有真正实战能力、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的新时代应急人才。

因此,需要立足应急特色和学校办学定位,结合所处地区的经济特色和产业特点,从自身实际和教育现状出发,构建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双创教育新模式。面向学生发展,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思维和能力培养的目标;
面向应急行业的未来,赋予行业精神。在双创教育中融入应急行业精神,鼓励学生传承应急行业精神进行创新创业活动;
树立专创融合理念,在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注入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内涵,在双创教育中以专业知识和技能传授为载体,以应急行业发展、应急产业升级为引领,有效促进学生发挥专业优势,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3.2 内圈校内资源生态化

首先,构建多层次、系统化的应急创新创业生态化课程体系。打破学科壁垒,形成交叉课程,将专业优势融入双创教育,发挥不同专业、不同行业的特色,精准把握应急学科未来发展定位。采用“分级化”课程体系,不同学年度、不同专业的学生开设不一样的创新创业课程,见表1。明确双创教育目标,以“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立足专业、贯穿全程”为原则,构建由“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通识教育+第二课堂”的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多兼顾学生的差异化,让学生自由组队,有所选择。为学生提供认知、接触、实践、深度研究等多个学习板块,如经管专业的课程中加入应急人才管理、应急供应链等模块;
艺术、理工类专业可以加入更多商业和应急产业模块;
防震减灾、应急管理等专业可以加入商业模式、市场研究模块,促进专创融合。

表1 多层次、系统化的应急创新创业生态化课程体系

其次,注重双创教师发展的生态观。①打破旧的教师选拔机制,敢于创新,建立一套完善的科学的准入机制,向高质量教师团队靠拢。②制定完善的切实可行的教师培训计划,如集中培训、名校考察、出国深造等,扩展网络平台培训体系。③扩大兼职教师资源。

双创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应从社会需要出发,立足学科文化,选拔‘专业+双创’的教师,丰富师资队伍。聘请在应急行业具有丰富经验的人、应急行业企业家、政府人员等授课或讲座,帮助学生了解应急产业最新的市场动态,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8]。利用他们丰富的实战经验和社会阅历,加快学生项目从提出到成果的转化,引导学生思维理念的转变。④建立健全考核激励体系。

充分激发教师工作热情。一是制定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打破唯论文和学历的衡量标准;
二是支持教师到企业任职锻炼,鼓励教师多多参与双创社会实践;
三是教学成果与职称评定直接挂钩,特别是在指导学生竞赛、指导学生项目落地等实践方面应有明确的评定标准。

第三,建立科技园和孵化器。借鉴美国斯坦福的磁石模式和牛津大学的互动模式以及大学等在科技园区项目孵化方面的相关经验,高校应建立科技园和孵化器。打破创新创业想法到商品化投入的过程,缩短高校向社会输送人才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增强创业意识,提高项目成活率。

第四,多途径吸收创新创业教学资金来源和投入,成立“应急创新创业种子金”,为优质项目和切实可行的方案提供资金支持[9]。灵活运用企业和社会资源,结合校内资源,把优质项目进行市场化运作,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产业化”。

3.3 外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

应急特色高校双创教育模式外圈应由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多方主体联动的创新创业教育新模式、新格局。

首先,加强与政府的“外部联合协同”。在高校双创教育中,政府扮演着管理者、参与者和资金支持者等多重角色,是高校双创教育发展改革的强大推动力量。“协同政府”是高校双创教育模式改革的重要措施。欧盟国家创业教育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加以借鉴。2000 年,芬兰教育部提出的“创业先锋计划”使许多高校将创业教育视为学校核心课程和特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政府提供的财政支持不断优化创业教育环境,强化创业教育研究工作,启用政府设立的就业岗位,提供良好的实践平台,极大地促进了芬兰高校创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英国高校充分借助政府设立的高等教育创新基金、科学创业挑战基金、新创业奖学金等多种资金来资助校内师生开展创业教育活动。在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政府发挥了积极作用。现今,华北科技学院和防灾科技学院、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三所学校作为应急管理部直属高校,应构建‘与部委创新资源充分共享、有机融合、高效应用’的组织机构和运行机制,加强“外部联合”,在应急特色双创教育方面增强学科优势。共建“应急人才培养基地”,以王牌专业、优势学科为出发点进行应急特色双创教学试点。在试点过程中邀请政府工作人员开展专业讲座,实践模拟课程,然后推广至整个学校。

其次,加强和社会合作。目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经费以政府专项拨款为主,高校应完善内部治理机构,建立起包括企业、地方政府、慈善基金会以及校友捐赠多渠道筹资体系,形成多元支持的长效机制,如武汉大学成立珞珈创新天使基金,首期募集1亿元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校友捐赠。风险投资者除了给予资金资助,还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技术咨询、风险指导,分享产品市场最新动态,提供资源对接,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率。

再次,校企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企业可以在这个平台投资有发展前景的新项目,为项目引入资金、实验设备等资源,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同时可以选择自己所需人才,减少社会招募成本,缩短输送高校人才的路程。对高校来说,可以促进应急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发展,不断完善课程实践体系,增加就业机会,实现校企共赢。

最后,家庭支持和创业文化影响。家庭支持会对创业者产生重要且持续的影响,可以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最重要资金帮助与情感支持。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应大力宣传国家创业政策、传播创业思想和创业信息,让更多的人认识创业,引导社会价值观念的转变。

(1) 应急特色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要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立足应急行业特点和需求,培养具有“应急专业+创新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2) 构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的内外生态圈“双循环”的应急特色高校双创教育模式,要内外圈共同发展,将双创教育融入到应急特色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之中,推进应急特色双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进程。

(3) 应急特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改革要遵循双创教育的本质,以学生为中心,参与的各个主体之间相互作用,在不同层次、不同主体、不同要素交互中实现双创知识和信息的良性流动。

猜你喜欢 双创应急特色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7期)2022-08-24特色种植促增收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华人时刊(2021年23期)2021-03-08“双创”浪潮方兴未艾华人时刊(2020年17期)2020-12-14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走向世界(2018年11期)2018-12-26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劳动保护(2018年8期)2018-09-12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劳动保护(2018年5期)2018-06-05大学生“双创”进行时瞭望东方周刊(2018年4期)2018-02-01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2017年3期)2017-02-06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读者·校园版(2016年17期)2016-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