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大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

【摘 要】目的:探讨骨科大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临床护理措施,深静脉血栓指的是深静脉回流出现障碍而引起的一种病症,是人工膝关节术后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1]。方法:对我院骨科35例手术后患者采取早期功能锻炼及抗凝等措施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于术后第七天超声检查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对已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采取药物溶栓、抗凝治疗。结果:35例骨科术后患者采取积极预防措施后有3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8.6%,经过采取溶栓抗凝治疗后未发生下肢坏死、肺、脑栓塞等并发症。结论:骨科患者下肢疾病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适当药物溶栓、抗凝功能练习是预防和治疗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的关键。

【关键词】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护理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术及骨科各种内固定术的普遍应用,骨科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逐渐上升。下肢深静脉血栓是指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结,形成血栓阻塞静脉腔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患肢肿胀疼痛、肿胀行走困难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对患者工作能力及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甚至有并发致死性肺栓塞的可能。所以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尤为重要,我科对3例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在抗凝血药治疗基础上施以精心专科护理,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病历35例,男性23例,女性12例。年龄28~74岁,平均57岁。其中全髋关节置换术2例,股骨头置换术15例,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6例,股骨粗隆骨折内固定12例。其中3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1.2 护理措施

1.2.1 心理护理 下肢DTV患者常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知识缺乏及愈后问题担忧易产生焦虑和悲观心理,注意观察患者情绪变化,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当充分给予关怀与同情。做好心理分析,找出存在问题并详细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方法、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并介绍同种病例恢复情况,及时解答患者及家属问题,消除紧张恐惧心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及家属积极配合,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1.2.2 疼痛护理 静脉血栓形成常会出现反射性疼痛,其原因由于血栓引起静脉壁炎症和上游静脉急剧扩张。减轻患者疼痛则有助于治疗的进行和护理措施的落实,可用听音乐、看报、聊天等方法分散患者注意力。必要时遵医嘱适当应用镇痛剂。

1.2.3 患肢护理 ①每30min观察一次患肢,注意患肢的皮肤颜色、皮温、肿胀程度变化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并对比健侧肢体,看有无明显差异,在正常情况下,患肢皮温与健侧肢体相比不超过3度,若出现疼痛、肿胀、潮红应警惕是否伤口感染、包扎过紧或有新的血栓形成,若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征象,应严禁患肢剧烈活动,患肢适当给予保暖,禁忌热敷[4];防止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等危重病情的出现。②在两侧大小腿中部及踝关节3处同一水平做标记,每天定时测量患者腿围并记录,观察肿胀情况。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1.2.4 饮食护理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活动量少,肠蠕动减慢等因素,易产生腹胀、便秘食欲减退,顾应给予患者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纤维、低胆固醇丰富易消化饮食,促进伤口愈合。定时养成排便习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防止便秘时腹压增加,导致血栓脱落形成肺栓塞,睡前避免喝咖啡浓茶等刺激性饮料,并远离吸烟环境,防止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一起痉挛,同时告诉病人避免服用酒精饮料、复合维生素、维生素K,以免影响抗凝疗效。

1.2.5 功能锻炼 在患者手术麻醉清醒前被动按摩患者下肢腓肠肌和比目鱼肌,使足踝被动运动以促进静脉回流。麻醉清醒后即指导患者在床上主动练习股四头肌等长舒缩活动及双踝关节屈伸、旋转、内外翻功能训练,每日5次,每次5~10分钟,依机体适度而行,通过各肌群收缩,改善血流瘀滞状态。增加腓肠肌泵的作用,增加股静脉血流,促进下肢静脉血流。同时术后5~7天指导患者配合下肢关节功能锻炼机(CPM机)进行患肢功能锻炼,从小幅度开始,逐渐增加幅度,持续1~2周,可有效加速下肢静脉回流,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病率,禁止吸烟,以减少对血管壁的刺激。

1.2.6 预防性抗凝治疗的护理因血液在静脉内不正常凝聚形成DTV,属下肢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术前明确血液呈高凝状态者应进行抗凝治疗,同时积极监测凝血功能,严格掌握适应症,对高危患者应酌情选用抗凝剂进行预防,术前12小时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术后低分子右旋糖酐及尿激酶静脉滴注,口服阿司匹林,同时严密观察凝血功能变化。

2 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及肿胀发生率比较高,观察患者术后,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于术后2天出现下肢肿胀进行彩超检查,发现股深、浅静脉均出现栓子,经过抗凝治疗后,血栓消散,症状好转,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后,其脱落的血栓经血液流到心脏,流进肺动脉的时候,会发生肺栓塞,患者则会出现憋气,胸闷等情况,严重者引起死亡。

3 讨论

近年来下肢DVT发病率逐年上升,一方面可能与患者自身因素及合成疾病有关,高龄、肥胖、吸烟、饮食、糖尿病、既往血栓病史。均可使机体处于一种高凝状态,加上术后患者长期制动,使血液进一步缓慢凝滞和局部缺氧,而使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增高。另一方面与手术有关,手术应激是血小板增高,粘附性增强,造成失血、脱水导致血液浓缩,白细胞相对增多。为减少下肢DVT发病率,应积极预防,鼓励病人早期下床活动,积极进行锻炼,固定关节进行肌肉等长收缩锻炼,未固定的进行主动及被动活动,尽量减少卧床,避免在下肢输液,手术后或创伤后应避免下肢垫枕,过度屈髋,下肢弹力绷带包扎或穿弹力袜均可防止DVT发生,及早应用药物治疗,减少患者痛苦。所以我们要尽早评估,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健康指导,严格落实DVT预防和护理,大大降低DVTF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会平,朱素梅.全膝关节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干预[J].吉林医学,2010,31(33):6138.

[2]李静,马彦.护理干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3,34(30):6341.

[3]刘楚霞,翁琼英,许文凝.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见性护理效果[J].全科护理,2011,9(26):2375.

[4]罗春梅,任敏.下肢深静脉血栓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加静脉溶栓术后病人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1):1047-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