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途飞行后当心“经济舱综合征”

曾经长途飞行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飞机经济舱座位空间狭小,长时间待在狭小的空间是非常不舒服的,甚至还有可能会得一种叫做“经济舱综合征”的疾病,严重时甚至还会威胁生命。

你是不是觉得这是危言耸听?之前笔者曾接诊过一位患者,就诊1周前搭乘长途飞机从大洋彼岸过来中国开会,因为担心飞机上休息不好服用助眠药睡了一整程,来中国后第二天就出现左下肢疼痛肿胀。一测量双下肢周径是不一样的,左侧明显大于右侧,下肢血管彩超提示左下肢静脉血栓形成——这就是1例典型的经济舱综合征。

什么是经济舱综合征?

经济舱综合征的医学名称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事实上,DVT并不是坐飞机经济舱的“专利”,不论是坐飞机还是火车、汽车、航船,只要是长时间在狭小的空间坐着静止不动,会限制血液向心脏回流,双下肢血流在静脉淤滞,淤滞的血液在局部发生凝固就容易形成深静脉血栓,因此也有人称其为“旅行血栓症”。

部分情况下,血栓会脱落并随着血流到达肺部,阻塞肺动脉,即医学上說的“肺栓塞”。肺栓塞者常有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症状,严重者发生晕厥、休克,甚至猝死。未经治疗的DVT引发肺栓塞而导致死亡的概率是3%。

不可忽视的高危因素

旅行者发生DVT可能由长时间缺乏活动、脱水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造成,常在长距离旅行后2周内发生。

较常见的相关危险因素:

◎近期接受外科手术(包括髋/膝关节成形术后6周内);

◎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病史(包括旅行者血栓症);

◎恶性肿瘤患者;

◎孕妇;

◎长者(年龄超过60岁人群);

◎使用含雌激素的避孕药或其他含有雌激素的制剂者;

◎肥胖;

◎患遗传性凝血障碍的人群。

不常被注意到的危险因素:

◎不活动或靠窗座位者;

◎同时具有两个或以上VTE危险因素者(例如口服避孕药同时合并V因子突变者);

◎女性。

当然,还有一个相关的危险因素就是飞行距离和时间。有关研究报道阐述了飞行距离与肺栓塞的关系,飞行距离超过2500公里后就有可能发生肺栓塞,超过5000公里或6小时以上的飞行则肺栓塞风险大大增加。

6招预防经济舱综合征

说了这么多,其实大家更关注如何预防。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旅途中尽量增加活动,可每1~2个小时起身在走道步行;

2.即使不离开座位时,也要时常进行一些踝关节、膝关节的伸屈活动;

3.避免使用镇静类药物、安眠药、利尿剂;

4.少喝酒精饮料;

5.飞行期间充分摄取水分;

6.避免吸烟。

对于有危险因素的人群,在采取上述一般预防措施的同时,在长距离飞行时(4~6小时以上)还应穿弹性紧身袜,研究表明,弹性紧身袜在减少长距离航班旅行者发生DVT方面可能有所获益。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普通的长筒袜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在医疗用品商店购买专用的弹性紧身袜,推荐踝部压力在15~30mmHg。

对于VTE高危的人群(比如VTE病史或多重危险因素者),可在医生评估和指导下,预防性使用抗凝药物治疗。具体措施包括注射低分子肝素、口服华法林等。需要指出的是,有研究提示,口服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并不能减少DVT的发生风险。

及时发现、及早就诊

如果长距离旅途后出现小腿肌肉疼痛、肿胀、皮肤表面温度升高(症状常为单侧性),则需要警惕发生DVT的可能。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避免活动,及时向乘务工作人员及医务人员求助。医生会根据临床需要,结合下肢血管彩超、超声心动图、D-二聚体监测、出凝血功能等检查做出判断,必要时还可能需要完善CT肺动脉造影等检查。确诊的DVT,治疗上主要立足于抗凝药物的应用,如合并大面积肺动脉栓塞,在治疗时间窗内还可能需要进行溶栓治疗——具体治疗方案的选择,需在专业的医疗机构由医生判断进行。

『扩展阅读』

DVT发生后多久能再乘坐飞机

回归前文的案例,上述患者跨洋过海来中国其实只是过来开会的,不幸发生了DVT,他自然急着想回国。那么,问题又来了,DVT发生后,抗凝药物也已经用上,多久以后能再次乘坐飞机?笔者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目前并没有循证医学证据证实血栓发生后多久才适合长途的飞行。尽管如此,大部分的学者还是建议在血栓发生后的前4周内尽量避免长途飞机。搭乘长途飞机时,也应注意采取相应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