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近5年来在我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102例,102例患者均行CTA检查明确有肺血栓栓塞,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02例,其中永久滤器85例,可回收滤器13例,临时滤器4例。结果 10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滤器的置入位置理想,滤器展开良好。随访期间,102例患者都没有发生下腔静脉壁穿通、滤器移位和滤器偏斜等并发症。其中2例早期的患者,由于当时无临时滤器,术后有给予置入永久滤器,因抗凝药使用依从性差,出现下腔静脉滤器下段血栓形成。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腔静脉阻塞综合症。其余患者经彩超检查提示,其腔静脉内均没有出现血栓形成。13例可回收滤器在手术后7~21d的时间内取出,其中有2例患者的取出滤器上发现有血栓附着,均为陈旧性血栓。10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没有发生肺栓塞。结论 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能够有效地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关键词: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肺栓塞;预防;临床价值

深静脉血栓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肺栓塞,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临床为了更好的预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引入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1]。目前,临床对于国内对于下腔静脉滤器的置入有不同的观点及争执,笔者就对我科近5年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处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取得了一定的临床成果,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近5年来在我院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患者102例,男73例,女29例,患者年龄为36~82岁,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岁。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所有患者均伴随有不用同程度上的肢体肿胀,患者站立或活动时肢体出现肿痛、活动受限,患者的下肢皮肤张力增高、肢体周径增粗2~8cm不等。所有患者均行下肢顺行性静脉造影证实为下肢静脉血栓患者[2]。

1.2方法 102例患者均行CTA检查明确有肺血栓栓塞,血栓分型都为下肢中央型血栓形成或者混合型血栓形成,术前均严格控制适应症[3]。102例患者均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共放置下腔静脉滤器102例,其中永久滤器85例,可回收滤器13例,临时滤器4例。

2结果

102例患者均一次性成功置入,滤器的置入位置理想,滤器展开良好。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对所有患者进行1~11个月时间的随访,随访期间,102例患者都没有发生下腔静脉壁穿通、滤器移位和滤器偏斜等并发症。其中2例早期的患者,由于当时无临时滤器,术后有给予置入永久滤器,因抗凝药使用依从性差,出现下腔静脉滤器下段血栓形成,临床给予置管溶栓处理后,下腔静脉血栓开通。其中有6例患者术后穿刺部位出现瘀斑、血肿,临床给予了散瘀药物结合局部理疗后,患者恢复。其中有3例患者术后发生下腔静脉阻塞综合症,患者出现了下肢肿胀症状,临床给与了下腔静脉置管导管溶栓结合抗凝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逐渐好转。其余患者经彩超检查提示,其腔静脉内均没有出现血栓形成。13例可回收滤器在手术后7~21d的时间内取出,其中有2例患者的取出滤器上发现有血栓附着,经临床检查附着血栓为陈旧性血栓。102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没有发生肺栓塞。

3讨论

临床相关数据显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导致肺栓塞的发生率为67~79%,其致病率较高。肺栓塞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会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临床上引入了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来预防肺栓塞的发生。笔者结合多年经验和本次研究认为,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在肺栓塞的预防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滤器置入后能够大大的降低抗凝治疗的风险,加快了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康复,并且减轻了患者的痛苦[4]。

笔者结合我科的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实施情况认为:①高龄患者可考虑置入永久滤器。②可转换滤器根据患者血栓溶解情况进行回收。③年轻患者多考虑置入临时滤器或者可转换滤器。尽可能减少永久置入的可能。

总之,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情况下,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能够有效地预防致命性肺栓塞的发生。

参考文献:

[1]陈学东,王中华,田磊,等.下腔静脉滤器的临床应用分析附198例报道[J].海军总医院学报,2010,23(5):148-149.

[2]黄新天.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手术指征和并发症[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1,23(4):207-209.

[3]程志远,彭晓新,张雁伟.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及其并发症[J].中国介入影响与治疗学,2010,4(3):19-22.

[4]栾景源,董国祥,赵军,等.下腔静脉滤器继发血栓性形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9,5(12):226-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