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谋划生物产业未来

2006年,北京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720.3亿元,比上年增长 12%,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北京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543.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20%。北京经济全面持续发展,活力旺盛!

未来一段时间,是北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加速期,是北京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加速期,也是包括生物产业在内的北京高技术产业向“高端高效高辐射”发展的加速期。

北京生物产业的现状及特点是怎样的?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建设是否能加快北京生物产业的发展?在接受采访时,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员张燕友将北京生物产业未来发展的一副蓝图展现出来。

投资北京:近年来,北京市生物产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呈现出哪些特点?

张燕友: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其他部委的关心支持下,近年来北京生物产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符合首都功能定位和资源禀赋特征的生物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持续提升,产业创新要素更加集聚,生物研发产业快速起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发展态势良好。

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十五”期间,北京生物产业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年复合增长率达20.2 %,盈利能力全国领先;2006年北京生物产业实现销售收入200.3亿元,同比增长15.6%。

高端发展趋势明显。北京在疫苗、诊断试剂、抗体药物等生物技术领域具有国际先进水平,万泰生物研制出世界首个基因工程重组戊肝疫苗和禽流感检测试剂;北京科兴的SARS疫苗和人用禽流感疫苗研发处于世界前列,同时北京在甲肝、甲乙肝联合、乙肝、乙脑、麻风腮联合疫苗等生物制品居于国内主导地位。

创新能力得到提升。经过多年培育发展,北京生物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创新体系开始完善,拥有新型疫苗(天坛)、中药复方药物开发(同仁堂)、蛋白质药物(江中集团)、生物芯片(博奥)和病毒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五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生化、医用加速器、新药开发等三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药物分子设计平台、VERO细胞大规模培养平台等两家国家级研究中心,初步形成了从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到工程研究的创新链条。博奥公司(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成立5年来,已申请国内外专利62项,其中6项获得美国专利授权,产品与服务超过40项,生物芯片扫描仪已经出口美国和欧盟;其年销售收入从2002年的16万元快速增长到2006年的5637万元,年均增速达到430%。

创新要素更加集聚。北京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促进科技、人才、信息、临床等创新要素同产业资源对接,并着力吸引国际产业资源落户北京。北京拥有全国五分之一药品安全评价中心、六分之一的国际临床研究基地,集中了二分之一的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和三分之二的生物医药领域科学家、工程师。秉承这些创新要素,近年北京承担了近二分之一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获得了三分之一的国家产业投资。北京万泰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借力国家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北京创新要素,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产品最齐全的体外免疫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其艾滋病和丙肝诊断试剂产销量全国第一,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近亿元,实现利税2417万元。

研发服务快速起步。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已有100多家专注研发服务的企业和机构,2006年实现销售收入50亿元,已成为国内生物研发服务业的核心城市。中国首家生物技术外包联盟(ABO)、中关村CRO联盟、北方抗体产业联盟(CAG)、北京肿瘤研究联盟(GCCU)是北京生物研发产业的代表。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初步形成包括动物试验、临床试验、化学药物合成、基因组分析研究、蛋白质组分析研究、生物芯片分析在内的CRO产业链条。

2005年9月,中国第一家专注于生物技术服务外包的产业联盟ABO(中国生物技术外包联盟)成立,已拥有成员11家,2006年技术服务收入达到1.6亿元。

海外资本青睐北京。北京生物医药上市企业已达14家,融资总额达220亿元,其中海外上市企业数量约占一半。北京源德生物是国内第一家在纳斯达克上市的生物医药企业,首次融资9600万美元;北京奥瑞金种业公司通过与美国柜台交易板(OTCBB)上市公司合并,融资2500万美元;中生北控生物科技公司登陆香港创业板。在美国主板上市的北京科兴生物2007年5月底市值已达到1.15亿美元。

投资北京: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是怎样的?

张燕友: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是北京发展高端生物产业的核心区域。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北京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以来,我们按照“科学谋划、重点突破、高端发展、产业集聚”的原则,以提升产业创新能力为突破口,突出比较优势,构建符合北京资源禀赋特征的生物产业体系,提高重点领域国际竞争力;积极探索促进生物产业基地健康发展的新机制和先进管理模式,全面推进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建设,带动北京生物产业整体跨越式发展。

我们结合北京生物产业资源禀赋特征和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批复要求,确定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功能定位:一是完善软件和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为生物技术研发和产业聚集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二是立足“高端高效高辐射”产业发展道路,促进北京生物产业向规模化国际化发展,提高产业内外竞争力;三是发挥产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提升京津冀促进区域生物产业经济合作与发展。

投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三个生物产业基地核心区,在功能定位方面有何差异?

张燕友: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由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三个核心区组成。总面积为16.5平方公里,其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园区面积为2.5平方公里,亦庄和大兴两个产业化区已规划的园区总面积为14平方公里。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产业研发创新区,主要承担吸引一批高端研发资源、转化一批创新成果的功能,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医药园和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是产业化区,主要承担吸引一批高端制造资源,提升一批存量资源竞争力的功能。

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作为产业基地的研发创新区,已有6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驻,初步形成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产业支撑到临床资源的比较完整的产业创新链条。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亦庄)医药园作为产业基地的国际园,以国际化为切入点,聚集了拜耳、第一制药、安万特、GE航卫、GE华伦等一批跨国企业。

大兴北京生物工程和新医药产业基地是产业基地三个核心区中发展历史最短的园区,以吸引国内重量级企业为着力点,初步形成国家级生物医药技术检测、药品审评中心(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国家级疫苗研发生产基地(国家新型疫苗工程中心、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民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现代中药及天然药物和新型制剂生产基地(同仁堂、以岭集团)的“两中心双基地”的产业格局。

投资北京:您能介绍一下北京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重点发展领域及未来的主要任务吗?

张燕友:我们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本着发挥科技、人才、市场、临床等资源优势,确定了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重点发展领域:一是加快发展疫苗、诊断试剂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产品,强化应对公共突发事件能力;二是扶持专有技术服务机构,促进研发服务业发展;三是以高端数字化诊疗设备(如数字化B超、数字化X线机、核磁共振)为核心,加快数字医疗装备发展;四是强化基于生物芯片、诊断芯片技术的重大关键技术平台建设,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五是加快新型制剂、新型给药系统产品及装备的开发,提高产品竞争力。

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承担着北京加快发展生物产业的重要任务,通过实施“三个加强,两个加快”工程,又好又快地推进产业基地发展的同时,探索建立符合市场惯例的基地专业管理机构,吸引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专业人才参与基地管理。

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一是坚持走开放创新道路,吸引一批国内外创新资源,逐步完善产业基地技术创新体系;二是加快在建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重大基础条件平台建设;三是争取一批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落户产业基地;四是吸引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产业基地。

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发挥协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建立具有较高代表性、权威性和行业影响力的协会组织;二是加快孵化器、科技中介服务组织、专业咨询机构等发展,构建适应基地发展、符合国际惯例、开放式的专业中介服务体系。

加强国际合作,参与国际竞争。一是开展同世界知名生物科技园区的交流合作;二是支持优势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参与国际分工;三是在重点产业领域建立产业联盟,开拓国际市场。

加快研发产业发展。一是支持研究机构、科技型企业运用自身专有技术参与国际、国内研发服务;二是支持从事研发服务的企业和研究机构开发建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具有品牌的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企业。

加快“三个一批”发展,壮大产业规模。一是借助一批优势品牌(同仁堂、天坛),快速提升产业基地存量资源市场竞争能力;二是扶持一批优势潜力项目(科兴、万泰、康辰、维信),发挥亿元产品专特优新的市场竞争潜力;三是促进一批科技成果在生物产业基地转化。

投资北京: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北京市着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十一五”期间有什么具体的战略规划?

张燕友:加快发展生物产业,是北京发挥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施自主创新、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选择。目前,北京生物产业已经形成化学制药、中药制药、医疗器械三足鼎立,生物制药快速发展,研发服务业快速起步的产业格局。

“十一五”期间,北京将以高质量建设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为核心,加快生物高技术制造业和生物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到2010年,生物医药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50亿元,工业增加值120亿元,医药研发服务业总收入达到100亿元。

与此同时,通过空间布局引导和产业结构调整,在西北方向初步形成以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为核心的研发服务发展区,在东南方向初步形成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北京生物工程与医药产业基地为核心的高端制造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