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土移植”加速中以创新合作

近年来,被誉为“中东硅谷”的以色列以其迅猛的创新研发势头,快速跻身中东地区最耀眼的国家之一。数据统计,2016年以色列的人均GDP达到37293美元。以色列以不到北京市一半的人口,出了10位诺贝尔奖得主,人均风险投资在世界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数量排名第二的非美国家。

在此背景下,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启动了中以跨境创新项目加速计划。不久前,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首期中以跨境创新加速项目签约仪式在京举行。据悉,该项目由以色列经济与产业部牵头、国际化创新服务社区DayDayUp和盛景网联共同承接,是在中国落地的第一期跨境创新加速项目,周期为6个月。

政府鼓励创新 孵化器结构完备

据正和岛智库统计,以色列新兴企业总数已经超过了日本、韩国、中国、印度四国的总和。英国《经济学家》杂志称,以色列吸引的风险投资额是整个欧洲的两倍,成为全球人均风险投资最高的国家。

做到这一点,离不开以色列政府提供完善的政策环境和资金支持。据悉,以色列政府不拿股份,不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创业者有足够的自主决策权,尽一切可能保证企业享受最大程度的创新研发环境。康力骨科器械有限公司CEO陈家康表示,以色列的创新建立在国家的教育体系、人才培养、社会文化建设、金融商业系统的完善以及宽松民主的管理氛围的基础上。“在以色列,如果青年人想要创业,只需要私营的商业化孵化器企业投资15%, 政府投资85%。创业失败了,孵化器损失,政府不要偿还。如果创业成功,需要返还40% 的股份给孵化器公司,政府不拿股份,获利后每年偿还政府3%。”陈家康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田新民介绍,以色列在创新领域的建树还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氛围好,孵化器效率高。一方面创新企业创始人通过对产品功能、创新点等的介绍直接说明产品理念和经营策略,另一方面孵化器工厂可以给创新企业提供全面的设备和资源,因此项目落地很迅速。“相对而言,中国开发区的孵化器往往过于偏重创新概念和顶层设计,从而导致效率不高,离真正落地还有差距。”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大大带动了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水平,一些大型企业的全球化水平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DayDayUp创始人薄益群表示,中国与以色列在创新领域的合作有许多互补空间。一方面,以色列在物联网、人工智能、医疗和工业等领域的技术是领先的,因此,从创新角度考虑,要把以色列放到头等重要的位置;另一方面,以色列也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他们也非常看中近年来中国在移动互联网、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等领域的发展和成就,但其中涉及到技术的部分,中国与以色列相比,还不是那么先进,这也是以色列的优势所在。

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全球技术转移的新探索

以色列被誉“创业的国度”,其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的成就令世界瞩目。中国企业想要获取以色列的先进技术,不仅要“走出去”,也要“请进来”。以往海外创新型企业在中国市场中会面临很多挑战和问题,因为缺少“服务+资本”的平台型机构,无法高效连接、撬动和整合创新所需要的各种要素资源,包括资本资源、上市公司/新三板公司等市场资源、政府资源等。

盛景網联董事长彭志强表示,中以加速项目的背后是中国在全球技术转移的新模式探索。将以色列的核心技术带到中国,不能单纯依靠转移技术,只有把企业带到中国,与中国的市场、资本结合,技术的转移才行得通。“美国企业的规模已经足够大,对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可能只能做一点补充。以色列虽然创新能力很强,但资本规模体量较小,因此以色列市场对于中国是有战略意义的。”

尽管中国对于国际技术的转移已是老生常谈,但成果不显著。彭志强认为,由于海外大企业自身技术的保护池,不会把真正的技术转移到中国来。只有通过中小企业,才能达到技术转移的目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以色列是第一位的。“如何转移?我认为应该是‘带土移植’,带着企业和技术过来,才能真正把技术转移过来。”他表示。

薄益群介绍,针对这次的中以创新加速项目,国际化创新服务社区DayDayUp依托其国际化团队和遍及中国、美国、以色列等地的线下空间,运用跨境联合办公及商务社群运营能力提供服务;盛景网联则依托其中、美、以、欧全球化的“创新服务+资本”的平台化网络,为获选进入该项目优秀的以色列创新企业提供专业的“业务+资本”加速服务。

“我们一方面帮助以色列的初创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另一方面也在筹备向以色列当地引入产业基金,进行项目招募,帮助中国企业落地以色列,促成中国企业在以色列加速器的落成。”薄益群表示。

两国国家层面加强引导和对接 企业应摒弃单纯仿效

近年来,以色列看好并重视中国市场,欢迎来自中国的投资,但是落实到项目对接方面,真正落地的项目并不多。田新民表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中东局势不够稳定,人们对该地区的认识也不够全面。从企业的角度看,双方也缺乏深入的沟通。“不过近年来,在两国政策的引导下,渐渐开始从国家层面进行项目对接,这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途径,也希望未来能够形成更加成熟的机制。”

丝路智谷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对本刊记者表示,以色列人向来认为创新才能立足,对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从娃娃抓起”,因此创新氛围浓厚。同时,以色列人非常团结,创新的理念愿意共享,因此更容易抱团发展起来。对比国内创业圈由于效仿导致的“恶性竞争”时有发生,以色列创新企业更愿意以一个有明确需求的细分领域切入,寻找市场空白点,而非单纯效仿。

梁海明表示,中国企业与以色列创新企业合作,需要入乡随俗,要按照当地法规、风土人情和规则做事,不能把中国国情带到以色列。“犹太人有做慈善的习惯,而且对上下班界限划分的概念很强,需要企业做好功课,了解以色列与中国不一样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