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患者临床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患者的临方法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2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患者22例,临床采取抗凝治疗,总结临床治疗资料。结果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胸骨区疼痛、足底部压痛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胸骨区疼痛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胸骨区疼痛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胸骨区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足底部压痛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足底部压痛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足底部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结论:抗凝治疗对改善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效果,临床药物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关键词:妊娠;静脉血栓;抗凝治疗

【中图分类号】R5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3-0195-02

静脉血栓形成可见于妊娠期及产后期,而肺栓塞则为静脉血栓形成的急性严重并发症。妊娠期由于血液与静脉的生理学和解剖学方面的改变而易致血栓形成。孕期较非孕期血栓形成的机会高5倍。选取2011年2月-12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患者22例,临床采取手术治疗,总结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2月-12月,我院收治的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患者22例,其中年龄最小者24岁,年龄最大者37岁,患者平均年龄30岁,患者临床表现符合下列标准,血栓形成一般发生在产后或手术后7 ~ 9d。临床常无症状直至发生肺栓塞。也可能由于血栓分解产物或异体蛋白的吸收反应,有时可出现不明原因的低热及心动过速。若小腿深层静脉血栓形成,可有腓肠肌部及足底部疼痛和压痛。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则起病较急,疼痛严重,下肢高度肿胀,皮肤发白透亮,称疼痛性股白肿;后期下肢随着淋巴液的滞留而变硬,失去凹陷性。肺栓塞根据栓子的大小及部位,肺动脉血流阻塞的范围,以及肺组织缺血程度而出现的症状差异极大,从无临床症状直至突然死亡[1]。大栓子:急性肺栓塞,如栓子大、肺动脉阻塞,随着右心损害而出现心血管及呼吸系统症状。病人主诉紧靠胸骨区突然疼痛,出现青紫,极度呼吸困难、咳嗽、咯血、出汗及晕厥。体征有:血压极低、发热、呼吸急促、肺部听诊:出现哕音,心动过速、奔马律、EKG有明显的轴右偏改变。

1.2 方法.抗凝治疗:(1)应用肝素,初次剂量为40 ~ 60mg加500ml液体持续静滴,继以8 ~ 12mg /h静脉滴注。在用药过程中,用试管法测凝血时间,延长至25 ~ 30min( 2 ~ 3倍于正常值 )。肝素治疗时间一般为7 ~ 10d,保证血栓形成已停止,机化的血栓已经坚固地黏附在血管壁上。有肝、肾疾病的病人对肝素敏感如超过剂量,出血危险性增大。如出现不严重的出血,可停止肝素输入12 ~ 24h,出血严重或出血不止应立即静注硫酸鱼精蛋白进行急救,使肝素失活( 1mg鱼精蛋白可中和循环中肝素100U )。(2)急性血栓形成通过肝素稳定后,可改口服抗凝药,常用华法林。华法林系缓效抗凝药,要在48 ~ 72h后才起作用,因此要有3~5d与肝素重叠用药期。日剂量15mg,以后通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来调整剂量,使凝血酶原时间1.5~2倍于对照组。口服抗凝药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但至少需持续6周,等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所有体征都消失后停药[2]。链激酶剂量:50万U溶于l00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液静滴,30min左右滴完,继之80万u 溶于 250ml液体中,4h滴完( 20万U/b ),之后再用80万U溶于500ml液体,8h滴完( 即10万U/h ),此后保持10万U /h水平,24h不间断,直到血栓溶解( 如双下肢周径差别消失表示持续血栓溶解 )或病情不发展为止。深层静脉血栓形成一般用药3d左右,最多5~6d。维持量中亦可加入地塞米松2.5mg。

1.3 统计分析利用spss19.0软件包对临床数据进行处理,所有采集数据计量资料均用t检验,数据间资料用卡方检验(均值与标准差方式表示),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胸骨区疼痛、足底部压痛的评估,评估分值满分50分,评估计划采用我院自行拟定的评估计划表进行,评估分值低于25分表示评估正常,治疗前患者胸骨区疼痛的评估分为37.75-4.55,治疗后患者的胸骨区疼痛评估分为24.45-2.35,治疗后患者的胸骨区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足底部压痛的评估分为35.75-3.75,治疗后患者的足底部压痛评估分为23.45-2.55,治疗前患者足底部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

3 讨论

妊娠期大多数凝血因子均有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尤其在妊娠晚期血浆中纤维蛋白原含量较非孕期增加50%,孕末期可高达4~5g/L;凝血酶原时间、凝血活酶时间均有所缩短。妊娠期血液中大分子物质(主要为球蛋白及纤维蛋白原)增多,致使血管内红细胞聚集倾向提高。上述两种妊娠期的生理性改变是引起静脉血栓形成的基本因素之一[3]。

目前临床妊娠期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既是抗凝治疗,通过药物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研究的22例患者的病例均抗凝治疗方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本文主要研究了22例患者的治疗资料,通过本文研究显示,经药物治疗后22例患者中显效19例,有效2例,无效1例,对比分析患者药物治疗前后胸骨区疼痛、足底部压痛的评估,治疗后患者的胸骨区疼痛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治疗前患者足底部压痛的评估分明显低于药物治疗前,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临床效果显著,说明临床抗凝治疗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显著疗效,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其早日康复。

参考文献

[1] 张智虹 .简析妊娠合并静脉血栓形成与肺栓塞的诊疗 .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4,26: 133-133.

[2] 何克静,周敏,祝昭惠 .妊娠及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诊治分析.中外健康文摘 .2013,28: 99-100.

[3] 张红 郑莹 闻敏芳 .妊娠合并静脉血栓栓塞63例分析.广东医学. 2013,34(06): 92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