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苏\浙\鲁\粤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http://img1.qikan.com.cn/qkimages/shju/shju201110/shju20111046-1-l.jpg
  [摘要]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率先在全国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切实做到高端引领将成为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对京、沪、苏、浙、鲁、粤六个国内高技术大省的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进行比较,提出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应着力于巩固现有优势,并创造新的优势。
  关键词:高技术制造业 北京 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81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06-5954(2011)10-60-04
  
  中国的高技术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北京中关村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的成立为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尤其是2005年以来的快速发展,取得了诸多辉煌成绩。从地域分布来看,目前形成了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为代表的六个高技术大省,成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引领与主导。本文从高技术制造业入手,对京、沪、苏、浙、鲁、粤六省市的竞争力进行比较,旨在准确把握自身优劣势,明确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
  
  一、六省市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基本情况
  
  上世纪90年代后,在各种促进高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六省市高技术制造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从规模上看,广东、江苏作为经济大省,也一直是我国高技术制造业规模最大的两个地区。2000年以来,无论是企业个数、从业人员还是产值总量,两个省的排名均稳居第一位和第二位。从发展态势看,山东是近年来高技术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地区,北京是发展最慢的地区。2001~2009年,山东省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达到32.2%,北京仅为12.3%。从高技术制造业在本省(市)及全国所处地位看,广东、江苏、上海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在本省、全国都占有重要地位;浙江、山东高技术制造业产值虽然占全国比重有所提升,但占本省工业比重仍然较低;北京占全国比重偏低,但占本市工业比重较高。从产品上观察,电子、医药产品占有重要位置,其中手机产量上,北京、广东领先;集成电路产量上,江苏、广东领先;医药生产上,浙江、山东、广东领先(见下表)。
  
  二、六省市高技术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一)基础竞争力比较
  基础竞争力主要是指产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产业的发展态势越强劲,产业规模越大,产业的基础竞争力也就越强。在这里,笔者选取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和投资两个指标,分别从当期和影响产业未来发展规模的角度来反映产业的基础竞争力。
  从产值情况看,近年来,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发展逐年放缓,基础竞争力有弱化之势;粤、苏则保持了稳步发展态势,具备较强竞争力。从产值规模看,粤、苏表现出明显优势,始终位列六省市前两位,二者占全国高技术制造业产值的比重从2000年的38.2%提高到了2009年的49.9%;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国比重则从2000年9.3%的历史高点回落至2009年的4.6%,排位也从第四位落至第五位。从产值规模变化情况看,“九五”以来,六省市高技术制造业均保持了20%左右的年均增速,其中苏、鲁增长最快。值得关注的是,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呈现出率先起步、率先发展、率先放缓的特点,由“九五”时期发展最快变为“十五”和“十一五”前四年发展最慢,占全国和本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也由2000年的9.3%和34.2%回落至2009年的4.6%和16.7%。同为直辖市的上海市,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年均增速略高于北京,规模占全国比重稳居第三位,占本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逐步提升。
  从投资情况看,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投资长期不足,竞争潜力令人担忧,苏、鲁投资增势迅猛。2001~2009年,北京每百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平均施工项目个数为10个,比最高的浙江省少55个,比同为直辖市的上海少2个,在六省市中居末位。从完成投资额看,2001~2009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年均增长13.7%,增速仅比上海略高,而同期位居前两位的江苏、山东投资增速都在40%以上;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投资的比重由2000年的16.6%下降至2009年的8.8%;占全国比重由2000年的4.4%下降至2009年的0.7%,远远落后于其他五省市。投资作为决定产业未来发展潜力的先行指标,占比长期呈下降趋势必然会对未来北京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形成制约。
  (二)核心竞争力比较
  核心竞争力是产业自身具备的、不能轻易被竞争对手模仿、取代的独特优势,是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作为高技术制造业企业,其突出特点就是“高技术”,因此,笔者将从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两方面来反映各省市高技术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
  科技投入是决定产业发展和领先程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投入强度具备一定优势。2009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为1.51%,在六省市中位居第三位;R&D人员投入强度为7.1%,在六省市中位居第一位。由此可见,目前北京科技投入强度尚处较为领先水平。但长期看,北京科技投入增势明显不足。2009年,北京每百家高技术制造业企业R&D经费支出4亿元,比2000年增长1.1倍,年均增长8.7%,位居六省市末位;比增速最高的江苏省低9.8个百分点。北京每百家高技术制造业R&D人员全时当量为0.117万人年,比2000年增长53.8%,年均增长4.9%,位居六省市第四位;比增速最高的浙江省低13.5个百分点。科技投入增势缓慢势必会对北京长期保持核心竞争优势带来不利影响。
  科技产出是直接反映产业是否真正具有科技优势的重要指标,是高技术制造业中“高”的核心所在。北京科技产出处于领先位置。2009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R&D从业人员人均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为0.16件,拥有新产品开发项目0.19项,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870.6万元,与其他五省市相比,均处首位。
  (三)市场竞争力比较
  企业生产的产品最终将投向市场,接受市场的检验,市场竞争力即企业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的表现,也是产业竞争力的表现之一。在这里,笔者采用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来反映市场竞争力。
  从新产品市场占有率看,北京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处于中上等水平,粤、苏占优。国内市场:2009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国内销售收入877.9亿元,比2000年增长2.4倍,年均增长14.5%,增速位居六省市末位,比增速最高的江苏省低13.1个百分点;新产品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由2000年的14.4%下降到2009年的10%,位居第三位,而广东、江苏新产品市场占有率大幅上升,2009年分别达到23.5%和17.8%,分别比2000年提高7.9个和8.1个百分点,分列第一、第二位。国际市场:2009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为605.7亿元,比2000年增长3.9倍,年均增长19.3%,增速位居第五位,比增速最高的山东省低22.2个百分点;北京新产品出口市场占有率由2000年的18.3%下降到2009年的12.3%,位居第三位,分别比前两位的广东、江苏低18.2个和4.8个百分点。
  从盈利能力看,北京高技术产品具有较强盈利能力,但优势有所弱化,浙、鲁产品盈利能力较强。2000年,上海和北京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利润率分别为9.2%和8.5%,位居六省市前两位。但此后,由于北京、上海的利润和产值年均增速均在六省市中排在后两位,尤其是利润表现更差,使得二者的产值利润率均呈下降的趋势。2009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利润率为5.7%,比2000年下降2.8个百分点,位居第三位,分别比居第一位和第二位的浙江和山东低1.7个和0.4个百分点。上海仅为1.4%,位居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