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思辨能力的培养


  摘 要 法律思辨是法律实践活动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作为法律专业学生,必须加强对法律思辨能力的培养。而对法律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又贯穿于整个法学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习法律知识、掌握法律方法、参与法律实践是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思辨能力培养的必要手段。
  关键词 法律专业 法律思辨能力 法律逻辑
  1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思辨能力欠缺的原因分析
  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博登海默说过:“教授法律知识的院校,除了对学生进行实在法规和法律程序方面的基础训练以外,还必须教导他们像法律工作者一样去思考问题和掌握论证与推理的复杂艺术”。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中,各高校法学教育立足于教材,传授相关法律理论知识,却常常忽视了对学生法律思辨能力的培养。
  首先,法律专业学生在学习法律知识的过程中,机械化学习方式学习法律知识和法律条文,无法深入了解法律知识和条文背后的法律原则和立法初衷。而在法律实践过程中更是敷衍应付;其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缺乏对法学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的引导和培养。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看似按部就班学习法律知识,而忽略了对法学专业学生法律思辨能力的培养。最后,在目前我国高校法学教育模式下,经历了高等教育制度的迅速扩大、升级后,法学教育培养出来了多是“万金油”式学生,而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影响了法学人才的培养。
  2法律专业学生法律思辨能力的内容
  法律思辨能力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和法律理论以法律逻辑为方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但是,一个法律问题往往掺和着其他问题。例如,同性恋婚姻是否应当予以认可?为什么强拆现象无法禁止?这些问题不外乎法律,也有关道德、经济、政治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出来的结论也不尽相同。但是一旦提出的问题涉及法律层面的话,我们就必须用法律的思维方式去解决问题。法律思辨能力主要体现在:探知法律事实过程中的观察、发现和认知能力;证据操作过程中的收集、分析、判断和采信能力;归纳、概况案件争执焦点的能力;确定案件性质和认定案件事实的能力;正确阐释法律和适用法律的能力;严谨的法律推理和论证能力。所以,对于法学专业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法律思辨能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多日的打磨与训练。这种法律思辨能力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2.1探知法律的能力
  法律思辨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法律,必须以法律为准绳。在判断某种行为究竟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的,如何承担法律责任中,都应当以法律作为评判标准,要具备探知法律的能力。我们这里所指的法律是广义上的,不仅指法律规定,也泛指法律的理论和法理精神。因为法理精神是蕴含在法律规范之中,虽未以明确的法律条文的形式表述,但是它是贯穿于整个法律部门之中。在解决案例时没有法律条文适用的时候,则能够使用法律原则去分析问题,达到定纷止争之目的,构建和谐幸福之社会。
  如今社会,道德与法律时常发生争议。例如,老人在马路上摔倒,路人遇见之后扶起老人,反而遭老人要求赔偿的尴尬境遇,出现了“扶不起”现象。这时,我们要学会利用法律知识去思考分析,尽管扶起老人,在道德上是一种优良传统,值得提倡和学习,但是如果因为其自身原因导致他们人身遭受侵害,是一种侵权行为,理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我们不能脱离法律谈道德,即使在某些场合下,普通群众会感觉法律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合理或者不恰当,我们也不能对其抵触或肆意损毁。我们必须以法律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依照法律刑事权利、履行义务。
  2.2证据操作的能力
  法律思辨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证据,必须以证据为根据。在处理案件过程中,首先要查明事实,然后要正确适用法律。证据是影响案件发展的关键,只有在搜集调查充分的证据下,才能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实,而证据一般来说都是以符合法律要求的形式展示出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所以在查明案件过程中,不能随意捏造,更不能主观臆断。
  证据是认定案件事实的依据。证据必须具有合法性。证据的主体、形式、取得方式和程序必须合法有效。对于伪造、隐匿或者毁灭证据的,必须受法律追究。对于非法手段方式或者不符合法律规定取得的证据,没有证据效力,不得作为证据来使用。另外,证据必须具有,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某种联系,对证明案情具有实际意义,否则该证据不具有实质性,也就没有关联性。
  在目前教学实践中,法律專业学生对证据的操作进行了系统的学习,各高校都开设有证据法学这一门学科,其目的就是让法律专业学习全面了解证据的相关制度和规范,从而指导学生依靠证据来分析案件事实。
  2.3程序分析的能力
  法律思辨能力的养成离不开程序分析,必须以程序为中心。法律通过明文规定的程序来制约权力的滥用和维护人们的行为规范的准则,程序是法律构成的重要环节,脱离程序,法律必将混乱无序。强调的是道德自律,而不是规则约束;强调的是人际和谐,而不是形式公正。与此同时,我们更要追求程序公正,只有做到程序正义,避免出现在立法、行政、司法活动中人治欲望的膨胀,又促进立法、司法活动中的民主和人权保障,也彰显了法律的公正,同时,也是衡量国家法治治理的标杆。
  作为法律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程序分析的能力。我们必须按照法律所规定的模式去实施法律行为。也就是说,程序告诉我们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如何做这些事。与其他类型的思辨活动相比,法律思辨能力更多的关注与行为的程序。例如,在婚姻上面,我们利用思辨能力的时候,更多的强调一种法律登记,依照法律程序便利结婚登记,则产生了法律意义上的夫妻关系,而不会过多的考虑婚姻是否幸福,是否双方存在爱情等问题。所以,我们在考量法律问题时,首先要思考程序问题,该行为是否符合法律程序,要严格遵循法定程序,养成依法办事,依程序办事的良好习惯。
  2.4论证说理的能力
  法律思辨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论证说理,必须以理由为依据。美国法官亚狄瑟在《法律的逻辑》一书中提及他对法律逻辑社会需求的高度自信来自于他的一个信念,即“法律如果要受人尊重,就必须提出理由,而法律论证要被接受,就必须符合逻辑思考的规范”。虽然法律的实施是依靠国家强制力的保障,但是法律的生命和权威来自于法律的说理。法律论证是指通过提出一定的根据和理由来证明某种立法意见、法律表述、法律陈述、法律学说或法律决定的正确性与正当性。在任何司法活动中,都离不开法律论证说理,例如法庭审判过程中公诉人对犯罪嫌疑人的控告;律师为其辩护或代理时的辩护词或代理词;法官出具的判决书,都是一个法律推理的过程。如果一个法律人没有具备论证说理的能力,那么该法律活动将成为一种无理取闹的行为。在解释分析案例时,经常需要运用多种方式进行多次法律推理,其目的就是为了达到论证自身观点的合理性。如果不熟悉或者不按照逻辑规律和论证规则进行论证说理,就无法保证法律推理和事实理由的充分论证,也就无法阐明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对于法学专业学生而言,要提高法律专业表达和论证能力,必须要具备良好的论证说理的准确性、敏锐性和逻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