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外科及妇产科手术后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若不及时处理,可使原有病情加重,致残率增加。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病死率,减少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2011年1月收治外科患者412例,妇产科患者280例(剖宫产108例,子宫肌瘤全切术97例,次全切术75例),血栓形成6例:1例为腹股沟斜疝术后,2例为剖宫产术后,3例为子宫肌瘤全切术后,小腿轻度肿胀2例,下肢明显肿胀、压痛、伴体温升高者4例;糖尿病史2例;高脂饮食2例;无阳性体征2例。经积极治疗护理后均痊愈出院。

预 防

做好宣传工作:给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尤其是高位者;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征、心脏瓣膜病、肿瘤、糖尿病、血液高凝状态及骨科手术患者,入院后全面检查血常规、凝血酶等系列指标,提高警惕。

活动:卧床患者至少每2小时翻身1次,鼓励并督促其在床上主动伸屈健侧下肢,做屈指、屈背内外翻以及足踝的反转运动。如果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由护士或家属被动按摩患侧下肢比目鱼肌和腓肠肌,在病情允许时,建议早期下床活动,并保持心情舒畅。

正确输液: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如果没有上肢损伤,一般不要在下肢穿刺。长期静脉输液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避免在同一静脉内反复注射刺激血管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果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饮食:避免高胆固醇饮食,给予低脂、富含维生素的饮食,如番茄、洋葱、木耳、芹菜等,因这些食品中的吡嗪能稀释血液,降低血液黏稠度。多饮水,饮水量>1500ml/日,防止血液浓缩。同时要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给予缓泻剂。

静脉补液:由于术前禁食、禁水、呕吐、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状态致血液黏稠,应遵医嘱给予补充足够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观察:术后进行静脉穿刺时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血凝过快现象时,应立即报告医生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经常观察术后卧床患者双下肢肤色、温度、肿胀程度及感觉,必要时测量双下肢同一平面的周径,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药物预防:用肝素、阿司匹林等抗凝药降低血液黏滞性,预防血栓形成。速避凝抗凝作用强,很少引起出血,不需要监测凝血酶时间,效果明显,应用时应注射腹前壁外侧,左右交替。

护 理

一般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注意保暖,避免膝下垫枕,以免影响小腿静脉回流。禁止患肢按摩,避免用力排便,以及食用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免影响抗凝药物的作用。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末梢循环、色泽变化、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周径,另外,防止患肢压疮形成。

溶栓护理溶栓治疗主要用尿激酶: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未能控制的高血压、2个月内活动性出血的脑卒中禁用此疗法,用药后观察患肢色泽、温度、脉搏强度;静脉穿刺处及全身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每天定时做尿常规检查及大便隐血试验,每天定时用皮尺精确测量患肢消肿情况,并与健侧肢体对照,对病情加剧立即向医生报告。溶栓后患者在翻身、床上活动时不宜太剧烈,防止坠床、跌伤;在饮食中添加蔬菜,防止便秘;禁止按摩、挤压或患肢过冷、过热,以免部分溶解的血栓脱落,造成肺栓塞。

预防肺栓塞的护理:肺栓塞典型症状有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但有时肺栓塞症状并不典型,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如有上述症状,应立即给予紧急支持性护理、鼻导管和面罩吸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