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对胃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方法 胃癌患者90例,4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 的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并进行比较。 结果 组内比较,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的PT、APTT、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P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APTT、INR数值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术前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两组FIB、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术后两组的FIB、D-D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两种术式治疗胃癌均可使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腹腔镜手术术后造成患者高凝状态的几率更高,形成血栓的风险更大,应在围术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措施。

[关键词] 胃癌; 凝血系统;纤溶系统;腹腔镜

[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3)22-0124-03

在我国,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它起源于胃壁最表层的黏膜上皮细胞,可发生于胃的各个部位,例如胃窦幽门区、胃底贲门区、胃体部,可侵犯胃壁的不同深度和广度。近年来,腹腔镜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其特点是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但是,随着腹腔镜手术的广泛应用,有许多关于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报道[1]也相继出现,而应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胃癌,患者术后出现静脉血栓或栓塞的报道则较少。因此,本文的目的在于比较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术后凝血功能的影响,以寻找恰当的手段防止患者术后发生血栓与栓塞。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科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90例,45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45例行开腹手术(开腹组)。入选患者需满足:①既往无血液高凝病史,无肺栓塞、浅表静脉血栓病史,无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症状或体征;②围术期不能使用影响人体血液凝固系统的药物。腹腔镜组男23例, 女22例, 年龄35~52岁, 平均 (46.7±2.1)岁;开腹组男25例, 女20例, 年龄34~51 岁, 平均 (47.3±3.2)岁。两组的平均年龄、性别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进行腹腔镜手术时,患者采用全身麻醉,头高脚低位,手术开始前建立12 mm Hg CO2气腹,取脐下缘10 cm Trocar 为观察孔,左锁骨中线肋缘下与脐之间12.5 cm Trocar 为主操作孔,另取三个孔为副操作孔,用超声刀沿横结肠系膜前叶剥离,包括胰腺被膜,远端到达十二指肠球部,距肿瘤病灶5 cm,结扎胃网膜右血管,近端到达胃网膜无血管区,游离小网膜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结扎胃右动脉,剥离裸露腹腔干及肝固有动脉,向近端游离到达贲门,结扎胃左血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完成胃的游离和淋巴结清扫,再于上腹部切4~6 cm长的辅助切口取出标本,完成胃肠吻合后进行手工缝合,温蒸馏水冲洗腹腔,吻合口及十二指肠残端放置负压引流球。平均手术时间为5.3 h。

开腹组采用全身麻醉,气管内插管后,行常规开腹手术,沿腹中线切开皮肤10~15 cm,逐层进入腹腔,沿横结肠系膜前叶剥离胰腺被膜,远端到达十二指肠球部,距肿瘤病灶5 cm,结扎胃网膜右血管,近端到达胃网膜无血管区,游离小网膜及肝十二指肠韧带,结扎胃右动脉,剥离裸露腹腔干及肝固有动脉,向近端游离到达贲门,结扎胃左血管,用直线切割吻合器处理十二指肠残端,完成胃的游离和淋巴结清扫,胃肠吻合后进行手工缝合。平均手术时间为2.5 h。

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的静脉血5 mL,作抗凝处理后,进行高速离心,离心速度为3 000 r/min,持续15 min,用吸管吸取上层血浆,于-80℃冰箱中冻存。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纤维蛋白原的检测采用凝固法,再应用INR法计算国际标准值[2],血浆中D-二聚体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整个过程严格按照流程操作。

1.3 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包括两组患者的凝血指标,包括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以及纤溶指标,包括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的含量。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所测得的样本为连续正态分布资料,组内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 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凝血指标比较

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凝血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组内比较,术前、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PT、APTT、I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PT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PTT、INR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纤溶指标水平比较

将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纤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术前FIB、D-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1.012,1.267,P > 0.05),术后24h两组FIB、D-D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两组的FIB、D-D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6.302,3.672,P < 0.05)。见表2。

3 讨论

血栓性疾病是患者手术后要特别防治的并发症之一,例如胃癌患者术后会出现深静脉血栓,如果发现和治疗不及时,血栓脱落随血液运行至肺部血管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肺栓塞,重者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3]。因此,术后防止血栓性并发症对患者的康复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本研究通过对比腹腔镜手术与传统开腹手术的胃癌患者术前、术后的凝血指标与纤溶指标,探讨两种术式对患者血液凝固状态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凝血指标的比较中,术前、术后24 h两组患者的PT、APTT、INR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患者术后24 h的PT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明显差异,APTT、INR数值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差异。在纤溶指标比较中,两组术前FIB、D-D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术后24 h两组FIB、D-D水平比较有明显差异。术后24 h两组的FIB、D-D水平均高于术前。这说明经腹腔镜行胃癌手术的患者术后24 h血液呈高凝状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不论接受哪种手术,患者术后24 h的FIB、D-D水平 均显著升高,表明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均可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说明无论哪种手术方式,都存在着引起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诱因。有研究报道[4],患者受到的手术创伤、麻醉药物的刺激、机体的应激反应都会导致体内凝血酶、纤维蛋白肽等血栓激活产物的增加,这些物质的增多必然会影响机体正常的凝血状态。

从研究结果来看,腹腔镜术后患者比传统开腹手术的患者更易出现高凝状态。过去有的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相对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那么患者术后出现血液高凝状态的几率要低于传统手术患者,但是,我们的研究结果恰恰说明,腹腔镜组患者术后出现高凝状态的几率更高,这与国外报道[5]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分析其原因,笔者认为,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CO2气腹的建立,CO2气腹的建立主要目的是获取充分的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而腹腔中充入CO2气体极易造成静脉瘀滞,这可能是导致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的原因之一[6,7],但确切的结论尚需更准确完善是实验证明。此外,腹腔镜下进行淋巴结清扫等操作较开腹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会比开腹手术明显延长,因此患者受到的刺激也会随之增大,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激活机体的血液凝固系统和纤溶系统,导致患者的高凝状态[8,9]。Virchow 曾在19 世纪中期就提出了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理论,其中就提到静脉血流滞缓、静脉壁内皮损伤是血液高凝状态的重要影响因素[10,11],此理论至今仍被医学界公认。

综上,两种术式治疗胃癌均可使患者的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但腹腔镜术后造成患者高凝状态的几率更高,形成血栓的风险更大,应在围术期对患者采取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1] 陈大荣,宋伟勇,吴益夫.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肺栓塞的防治[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22(22):2644-2646.

[2] 张柏根.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及高危因素[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13,23(4):197-198.

[3] Kinoshita H, Hara M, Maruyama Y, et al. A case of pulmonary embolism after abdominal angiography[J]. Kurume Med J, 2013,51(1):95-98.

[4] Schaepkens Van Riempst JT, Van Hee RH, Weyler JJ. Deep venous thrombosis afte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and prevention with nadroparin[J]. Surg Endosc, 2012,16(1):184-187.

[5] Kuroiwa M, Arai M, Kinoshita S, et al.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erioperative 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analysis of 18 patients in Kitasato university hospital[J]. Masui, 2012,51(9):977-982.

[6] 党颖,徐段欣,李英. 胃癌患者凝血功能和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 海南医学,2013,54(7):35-38.

[7] 赵良柱,焦光辉. 胃癌患者外周血凝血指标与临床分期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综合临床, 2012,37(3):67-71.

[8] 张琳,唐沪强. 胃癌患者凝血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J].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39(2):78-82.

[9] 杨丽红,金艳慧,王明山. 胃癌患者常规凝血指标及D-二聚体的变化与肿瘤转移相关性分析[J]. 温州医学院学报,2009, 56(1):88-90. [10] 黄伟容,郑秀. 卵巢癌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肿瘤临床,2011,58(17):45-48.

[11] 杨春康. 结直肠肿瘤的微创治疗研究进展[J]. 微创医学,2011,6(4):5-9.

(收稿日期:2013-08-18)